暗绿柳莺
暗绿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trochiloides)为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柳莺,繁殖范围遍及东北欧洲以及温带到亚热带的亚洲大陆。这种柳莺是强烈的候鸟,在印度过冬。作为春季或早秋季的迷鸟,它在西欧并不罕见,每年都可见于英国。在中欧,某些年份会遇到大量的迷鸟;其中一些可能会留下来繁殖,如每年在德国的少数繁殖对。[3]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2]
暗绿柳莺 | |
---|---|
指名亚种P. trochiloides trochiloides成鸟 潘戈拉卡野生动物保护区,锡金, 印度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
科: | 柳莺科 Phylloscopidae |
属: | 柳莺属 Phylloscopus |
种: | 暗绿柳莺 P. trochiloides
|
二名法 | |
Phylloscopus trochiloides | |
P. trochiloides分布范围 繁殖区 过境 非繁殖区
|
分类
属名 Phylloscopus 来自古希腊语phullon,意为“叶子”,以及 skopos,意为“寻找者”(来自 skopeo,意为“观看”)。种名 trochiloides 来自古希腊语 trokhalos,意为“弓形”,以及 -oides,意为“类似”,源自与柳莺P. trochilus 的相似性。[5] 英文名称“Greenish warbler”为主张物种名称大写(即将其视为专有名词)的论点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一惯例通常应用于科学文献中。小写的“greenish warbler”同样可以描述多个科别的许多鸟类物种,而大写的“Greenish Warbler”则清楚地指正在讨论的 Phylloscopus trochiloides。
描述与生态
这是一种典型的柳莺,上方呈灰绿色,下方呈灰白色。南部和西部族群的一条单翼斑将它与大多数类似的物种区分开来(除了极北柳莺P. borealis)。它略小于该物种,且喙较细,且下喙无深色尖端。对越冬鸟类的纬度分析显示,北部的暗绿柳莺体型较小,即该物种似乎不遵循伯格曼法则。[6]
它的歌声是一种高音、颤抖的鸣声,在某些族群中包含一串向下音调的连续音,有时也有少见的向上滑音。
它在低地的落叶林或混合林中繁殖;在其范围内的较暖区域,非繁殖鸟类夏季可能会迁至山地栖地。例如,来自喜马拉雅山脉东南部的个体在夏季通常会出现在不丹,尤其在潮湿的不丹冷杉(Abies densa)森林中,海拔可达约3,800米以上,但它们不在此繁殖,冬季则返回相邻的亚热带低地。[7]
它的巢筑于低矮的灌木中。像其亲属一样,这种小型雀形目鸟类是食虫性的。
亚种与演化
它有多个亚种,其中 P. t . viridianus 在欧洲最为熟知。看起来它是一个环状物种,族群从青藏高原的东西两侧分化,后来在北侧汇合。因此,它们的关系相当混乱:[8]
- 东部群组:暗绿柳莺
- 西部群组:暗绿柳莺
这些群组的起源可能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这里可以找到 trochiloides。此分类单元与并域的 obscuratus 及地理上与 obscuratus 分隔的 plumbeitarsus 相近;它们都可以(且前两者自然会)杂交。P. t. plumbeitarsus 经常被分为独立的物种,因为它不会与 viridianus 在萨彦岭西部的狭窄区域杂交,该区域是它们的分布范围重叠的地方。
然而,从系统发育上看,西部分类单元的差异更为明显。不过,trochiloides 和 viridianus 之间仍有一些基因流动,它们的杂交种尤其常见于巴尔蒂斯坦;这些杂交种现在被认为是独立亚种 ludlowi。P. nitidus,即现在被认为是独立物种的暗绿柳莺,是一个从祖先 viridianus 分化而来的山地隔离种。
鸟类发声结构主要在暗绿柳莺和双斑柳莺之间有显著差异,后者以前被认为是同种。前者有相当一致且长的歌声,带有轻快的旋律。在喜马拉雅山脉附近,歌声结构相似,但歌声通常较短。另一方面,双斑柳莺的歌声较长,能明显分为旋律部分,接著是一系列上下滑音。obscuratus 和 ludlowi 的歌声较短,但也包含下滑音元素;在后者的歌声中,这些元素独特地出现在歌声的开头。[12]
参考文献
-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Phylloscopus trochiloide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2 [26 November 2013].
-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暗绿柳莺.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Snow et al. (1998), Töpfer (2007)
- ^ Alström et al. (2006)
- ^ Jobling (2010)
- ^ Katti & Price (2003)
- ^ Inskipp et al. (2000)
- ^ Snow et al. (1998), Alström (2006)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暗绿柳莺指名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暗绿柳莺青藏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暗绿柳莺新疆亚种.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Irwin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