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道教

朝鲜道教是指道教朝鲜半岛的发展状况。自道教于7世纪的朝鲜三国时代中国唐朝传入后,道教思想成为朝鲜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影响朝鲜民族文化各方面,后来又与儒家佛教思想互相影响。

道教
谚文도교
汉字道敎
文观部式Do gyo
马-赖式To kyo

道教从中国传入朝鲜以前,朝鲜就存在神仙思想、山岳信仰、灵星信仰、地方习俗性民间信仰、咒术、天文、占星术、谶纬预言术等,认为这些宗教文化形态与中国的道教具有同一性或类似性[注 1];朝鲜不存在像中国道教那样的完整的道教形态;不可把朝鲜文化中道教文化要素当作一种外来文化看待,强调要从主体性的立场上研究朝鲜文化中的道教性质。

历史

三国时代

高句丽

根据韩国与中国史书的记载,高句丽曾两次希望由唐朝引进道教。第一次是在高句丽荣留王七年(624);第二次则发生在渊盖苏文执政 (642) 以后。高句丽荣留王时代(618-641)与唐朝的关系较为稳定,当时唐高祖想要利用道教提高唐的权威,便派遣道士,让他们在高句丽讲授老子。而渊盖苏文引进道教的目的,也有其政治考量。他想要利用道教提高他的政治力量,消除人民因高句丽即将灭亡的谶言所感到的动摇与疑虑。[1]

第一次接受道教

 
韩国道教祖庭金仙观(한국도교조정 금선관)

在624年,高句丽荣留王曾请奏唐高祖希望传授道教教义。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遣前刑部尚书沈叔安往册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仍将天尊像及道士往彼,为之讲老子,其王及道俗等观听者数千人[注 2]。翌年,高句丽荣留王又遣人人唐学佛老之法[3]

第二次接受道教

642年,在渊盖苏文尚未执政前,高句丽的政权是贵族联立政权,渊盖苏文来自世代掌握军权的贵族,与许多贵族形成了对立的关系。其父亲死后,受到渊盖苏文势力威胁的荣留王与其它贵族密谋欲联合逐出渊盖苏文。然而642年渊盖苏文动用他握有的军力,杀死了与他在对立面的荣留王和一百多名贵族,并立荣留王之侄为宝臧王,从此掌握了实权。六个月后,渊盖苏文主张高句丽应该接受道教:

《三国史记.盖苏文列传》:“闻中国三教并行,而国家道教尚缺,请遣使于唐求之。”

《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三教譬如鼎足,阙一不可,今儒释并兴,而道教未盛,非所谓备天下之道术者也,伏请遣使于唐,求道教以训国人。”


渊盖苏文认为高句丽应该效仿中国三教并行,才能具备天下的道术,并得以维持以高句丽为中心的多元东北亚秩序。因此,高句丽宝臧王二年(643),高句丽再次向唐太宗请派道士。然而这个主张隐藏著高句丽决定维持以高句丽为中心的多元东北亚世界秩序,这和当时隋唐追求以隋唐为中心的一元天下秩序相互冲突。渊盖苏文可能一边向唐朝贡,一边暗中准备随时可能与唐爆发的战争。[1]

百济、新罗

高句丽接受道教之后,将道教文化传至百济。百济武王三十五年(634),在宫的南边挖了苑池,在池水中建筑了岛屿,将之比拟为方丈仙山。但《周书》写到:“在百济‘僧尼寺塔甚多,而无道士’”,也无其他史书有有关百济或新罗道士与道观的记载。[4]

百济与新罗的道教研究较重视与神仙信仰有关的道教文化。

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新罗人金可记赴大唐留学,在考中“宾贡进士”后,放弃仕途,隐居终南山子午谷,学习内丹术,成为韩国道教始祖。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二月十五日,金可记“羽化登仙”,后人在子午谷修建金仙观,将金可记的传记刻在一块巨石之上,而金仙观也被韩国世界金仙学会冠以韩国道教祖庭之称。

但是此时期道教在朝鲜半岛尚未形成教团[注 3],王室为中心的人们主要把它视为保护国家的宗教,在民间老百姓把道教视同民间信仰结合起来,被融进民间信仰或其他宗教[注 4]中而逐渐没落无所知,且人们并不认为民间信仰的道教是一种外来宗教[5]。但不管如何,已有史料可证明道教在古代朝鲜的传播及其影响[6]

高丽

道教在高丽王朝发展兴盛,并得到王室的提倡,当时由中国宋代传入不少道教典籍、科仪等。至中期佛教兴起,道教开始衰落。

朝鲜王朝

朝鲜王朝时道教一方面受上层社会推崇,宫中经常举行各种大规模的斋醮活动,朝廷制定了制度化的道教祭祀仪式,并成立了昭格署,为国家道教官署,配备有一定的官员管理各个道教祭典。昭格署由三清殿、太一殿、直宿殿、十一曜殿以及内外诸坛组成,祠祀玉皇上帝、太上老君、普化天尊、梓潼帝君等神仙以及日月星辰、四海龙王、幂府十王等道教神祇。

但另一方面,朝鲜王朝推崇儒教,道教亦一度被部份学者打压,如赵光祖就曾建议废除昭格署,而部份道教仪式和思想因而渗透至民间。

日本殖民时期

现代

1990年代以后,韩国开始出现了道教教团组织[注 5],并与中国道教协会建立了联系[6]

史料差异

根据《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史料中并无高句丽王派遣使臣请道教的记载,而只有请班历的记载,及随后唐高祖派遣道士的史实。[7]

而在中国史书中未发现高句丽第二次接受道教的事实,仅有第一次唐高祖武德年间高句丽派遣使臣请求传授道教的记载。《旧唐书》记载唐高祖武德七年,“遣前刑部尚书沈淑安往册建武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仍将天尊像及道士往彼,为之讲老子,其王及道俗等观听者数千人。”;《新唐书》则记载:“遣使者拜为上柱国.辽东郡王.高丽王。命道士以像法往,为讲《老子》。建武大悦,率国人共听之,日数千人。”[8]

道观与道教庙宇

本山寿星宫是韩国供奉道教尊神的道观,座落于韩国蔚山市蔚州区温阳面外光里429号, 成立于1991年10月,供奉道教神寿星长生大帝。住持李福顺,生于1946年。七岁起,她经常梦中见到一位手持拐杖的白发老人,百思不得其解。三十岁后便到韩国各地寻找,但没有任何发现。后来辗转到了台湾,在台北博物馆的大厅找到了梦中的白发老人。才知白发老人是道教“福禄寿”三星中的寿星。经台湾中华道教会张柽先生介绍、拜台北全真仙坛张络传法师为师,赐道号金鸾,正式步入道门,迎请寿星回韩国,成立了寿星宫。

此外也有一些规模较小、供奉道教神祇的庙宇,如供奉关帝东关王庙

参见

注释

  1. ^ 此为当代韩国学者说法
  2. ^ 《三国遗事》卷三载:“丽季武德贞观间,国人争奉五斗米教。唐高祖闻之,遣道士,送天尊像,讲《道德经》,王与国人听之。即第二十代荣留王即位七年,武德七年甲申也”[2]
  3. ^ 此为日本著名的道教学者洼德忠教授的说法
  4. ^ 天道教
  5. ^ 例如韩国位于蔚山市的道教全真仙坛寿星宫,位于汉城的韩国仙道协会

参考资料

  1. ^ 1.0 1.1 张寅成,〈古代韩国的道教和道教文化〉,《成大历史学报》,第39号(2010),页44-48。
  2. ^ 《旧唐书·高句丽传》
  3. ^ 《三国史记》卷二十《高丽本纪》第八
  4. ^ 周書. : 卷49,〈异域列传〉,“百济条”. 
  5. ^ 《道教史》第302—303页
  6. ^ 6.0 6.1 道教在朝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简体中文)
  7. ^ 郑求福、卢重国、申东河、金泰植、权悳永. 譯著三國史記. 首尔: 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 1996: 204–206. 
  8. ^ 新唐書. : 卷220,东夷列传,页6187.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