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
《木兰辞》,又名《木兰诗》,为乐府诗。约作于北魏,也有人说作于唐代,其名最早见于南陈释智匠《古今乐录》,全文长300馀字,后经隋唐文人润饰。有一说《木兰辞》是唐载:“唐人韦元甫拟作木兰诗一篇。”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指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的诗句,“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简介
辞中内容以简述的方式叙述孝女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其讲述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军旅生活的苦况,后来木兰建立功勋,却宁可不要如尚书郎的高位,只愿解甲还乡,与家人团聚的经历。辞中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并塑造了木兰孝顺、勇敢、不畏艰辛等的形象,歌颂古代妇女忠、孝两全的精神。
内文
唧唧复唧唧[注 1],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注 2]辞爷娘[注 3]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注 3]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注 4],不闻爷娘[注 3]唤女声,但闻燕山胡[注 5]骑鸣[注 6]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彊[注 7]。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注 8]尚书郎,愿驰千里足[注 9],送儿还故乡。
爷娘[注 3]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间[注 10]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注 11]窗理云鬓,挂[注 12]镜帖[注 13]花黄。出门看伙[注 14]伴,伙[注 14]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注 15]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创作背景
《木兰辞》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其产生之时代不晚于南陈。
作者已不可确考,宋朝初编的《文苑英华》将《木兰辞》作者题作唐代韦元甫作,其他宋代人著作也多题作者是唐代人,产生年代则有多种说法。然而,现代学术界普遍认为《木兰辞》是魏晋南北朝时代中北朝的民歌,[1]有可能经唐代文人修改润饰,而《古今乐录》早云:“木兰不知名,浙江西道观察使兼御史中丞韦元甫续附入。”何谓“续附入”则不甚明确。[2]
而辞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皆在北方,则其产生之地域在北朝。辞中有“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语。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去黄河不远。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国杭爱山。据此,《木兰辞》中之战事,当发生于北魏与柔然之间。柔然是北方游牧帝国,立国一百五十八年(394—552)间,与北魏、东魏及北齐曾发生过多次战争。而最主要之战场,正是黑山、燕然山一带。429年,北魏太武帝北伐柔然,便是“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南北三千里”[3]。至唐代已广为传诵,可以为证。因此,学者大都认为,民歌《木兰辞》产生于北朝后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