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民 (南朝)
李安民(5世纪—5世纪?),兰陵郡承县人。南朝宋及南齐将领。李安民军旅出身,参与了对宋内乱及北魏侵略的多场战争;后结交了萧道成,并获得其亲任,并成为南齐开国元勋,在齐官至尚书左仆射,后在吴兴太守任内去世。
生平
李安民父亲李钦之出补薛县县令,安民就随父到县。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廷对北魏发动北伐战争,青徐诸州遭魏军反击占领,李安民也在战争中落入魏军控制区中,但李安民自领部曲成功撤还南方。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刘劭弑父登位,李安民为其统领一支别部部队,但他随后就转投由时仍为武陵王的孝武帝刘骏领导的讨伐军之中,获板命为建威将军,补鲁爽左军。孝建元年(454年),鲁爽与刘义宣、臧质等人起兵,李安民却逃到建康,获孝武帝任命为领军行参军。后转左卫殿中将军。至大明年间为防备北魏南侵而外任建威府司马、无盐县令。后转任殿中将军[1]。
屡建军功
泰始二年(466年),新近即位的宋明帝面临全国大部分州郡都支持侄儿晋安王刘子勋政权的危机,出兵进攻诸州,其中李安民就获授武卫将军,领水军补总统诸军的建安王刘休仁之司徒城局参军。李安民及后在赭圻、湖白、荻浦及獭窟的几场战事中都获胜,获授积弩将军、军主。其时,张兴世领兵在敌军主力所在浓湖之鹊尾后方钱溪一地建立营垒,阻断敌军粮道,李安民受命成功运粮给张兴世,接著又与张兴世的钱溪军力共三千人在贵口攻破试图突破封锁运粮予鹊尾大军之沈仲玉,成功击破并夺其粮食,沈仲玉只好逃返鹊尾,鹊尾大军及后就因乏粮及主将刘胡出走而崩溃[2]。李安民在随后追击败军的战役中亦有军功[1]。
子勋政权随后覆灭,原本支持子勋的诸州亦转而向明帝投降,这包括了徐州刺史薛安都。不过,宋明帝意图向淮北州郡示威,故以让沈攸之及张永以重兵迎降,李安民亦有随军。薛安都见明帝以大军临州,恐惧自己不会被明帝原谅,遂转而献州北魏。沈攸之等军不但慢魏军一步而让对方占领徐州,及后交战中更大败予魏军,沈攸之等人溃败南逃,李安民亦只能撤到下邳,后便以宁朔将军戍守淮阳。朝廷又以贵口破敌之功,封李安民邵武县子,食邑四百户[1]。
泰始三年(467年)八月,李安民随沈攸之等军再攻北魏,宋军在睢口遭败,攸之撤退再遭追击,李安民则退守宿豫。攸之撤兵后,李安民亦受命转戍角城,任宁朔将军、冗从仆射。后转戍泗口,并在当地统领水军巡防淮河。泰始五年(468年)[3],李安民巡至寿阳时遇到北魏进攻汝阴,魏军被时任豫州刺史刘勔击退,李安民则率领水军进攻荆亭,攻陷并阻断从荆亭到附近渡口的路,魏荆亭戍主昇乞奴弃城降宋[1]。
亲结齐高
李安民后以宁朔将军、冠军司马、广陵太守、行南兖州事,这样与时镇淮阴的南兖州刺史萧道成遥而相结。不过当时宋明帝对萧道成有戒心,就将李安民调离道成,先后命其任刘韫的冠军司马、宁远将军、京兆太守及宁朔将军、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但李安民都拒绝拜官;后明帝以安民复任先前原职,又不拜,最终改任宁朔将军、山阳太守。及后北魏占领之淮北有人民起兵意欲南归,李安民获任命督前锋军事,并自请北行支援人民南归,但终因无法攻破北魏防御,失败退还。后转任越骑校尉,再复任宁朔将军、山阳太守[1]。
泰豫元年(472年),李承明等人于益州三巴地区发动叛乱,巴西太守张澹出逃被捕,朝廷以李安民为辅师将军、假节都督讨蜀军事[4]。但接著汉中又遭獠人袭击,朝廷遂命李安民回军魏兴郡平乱,李安民平定乱事后便回夏口[1]。
元徽元年(473年)五月,李安民获任命假节督司州军事、司州刺史,领义阳太守[5]。翌年(474年)江州刺史桂阳王刘休范起兵直袭建康,李安民自州起兵并派兵救援建康,遂获征任为左将军,加给事中。元徽四年(476年),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景素于京口起兵,当时黄回、高道庆等将领都因先前刘景素与其交结于暗中支持景素起事,指挥出战的萧道成明知他们有异心却仍旧派他们领兵进攻京口,却让亲信的李安民及段佛荣防备监视对方。李安民在京口葛桥击破了景素军,而在景素被杀,起事被平定后李安民受命行南徐州事[1]。
后李安民转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司马、行会稽郡事。萧道成在李安民出发前设宴饯别,并留了安民一整天,安民此时就秘密地向萧道成表示宋国运将尽,且宋后废帝暴虐,劝萧道成奉江夏王刘跻起兵,萧道成当时拒绝建议。元徽五年(477年)七月,萧道成亲信王敬则联结后废帝近臣杨玉夫等弑后废帝,萧道成立宋顺帝,并征李安民为使持节都督北讨军事、冠军将军、南兖州刺史[6]。同年年末,荆州刺史沈攸之起兵反对萧道成,萧道成召李安民以本官守卫建康附近的白下,加征虏将军。李安民后领兵西进,进号前将军,但到盆城时沈攸之就溃败,遂改督郢州司州之义阳诸军事、郢州刺史[7]。昇明三年(479年),李安民征还朝内任左卫将军,领卫尉。同年萧道成篡宋建齐,即齐高帝,他任命李安民为中领军,封康乐侯,食邑一千户[1]。
忠亮之诚
自宋明帝即任后内忧外患不止,朝中官至将帅之官员将领都自行募集部曲聚集在建康作备,李安民此时就上奏认为除了为防备淮北北魏军队侵袭的部曲外,其馀都应当遣散或调走,若有例外者都应该限制其部曲人数,齐高帝听从并下诏众人不准自募部曲。而其时齐高帝有机密事情都只会与李安民讨论,更对李安民说只要奏表有他的署名,他放心得连看也不用看[1]。
建元二年(480年),李安民改任领军将军。同年北魏进攻寿春,齐高帝下令北伐,诏命李安民出征[8]。不久豫州刺史垣崇祖击退魏军,李安民循淮河进兵寿春,顺道将盘据六合山十多年的王元初擒获,送往建康处决。秋季时,李安民在淮泗一带行军支援诸戍,时魏军正在进攻朐山、连口、角城等地,李安民在泗口顿军,分别派军增援各戍。建元三年(481年),李安民领军入清河,在淮阳大败魏军,魏军撤退。李安民料到魏军会设伏应付追兵,遂故意派族弟李长文以二百骑兵作前锋,自己就和军副周盘龙、崔文仲领主力在后,并将部队分散在树林中行军作掩护。李长文追到宿豫时魏军以数千骑袭击他,李长文一面抵抗一面撤退,将魏军引到李安民处,遂在孙溪渚的战父湾大破魏军。北魏军败,令到当时徐州人桓摽之及兖州人徐猛子等聚众起事,并向南朝归诚求援,齐高帝遂命李安民支援他们,但李安民却迟了一步,桓摽之等人都遭魏军猛攻而被消灭,齐高帝事后甚为责怪安民[1]。
建元四年(482年),齐高帝去世,遣诏加李安民侍中。齐武帝即任后以李安民为抚军将军、丹杨尹。永明二年(484年),李安民以抚军将军兼尚书左仆射。不久,李安民以年老为由求退,获改授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仍任抚军将军。永明四年(486年),李安民调任安东将军、吴兴太守,仍兼散骑常侍。李安民在吴兴太守任内去世,享年五十八岁。朝廷谥为肃侯,赐其家十万钱,一百匹布,追赠镇东将军[1],永明十年(492年)配享齐太祖庙[9]。
性格特征
逸事
- 李安民年少时相当贫困,有一天有一个人在李安门家门经过,为李安民看一看相,宣称他日后将会大富大贵,并且和天子一起玩乐。宋明帝消灭了刘子勋政权后,在新亭慰劳一众军主,李安民就在聚会中和宋明帝樗蒲,更五次掷出“卢”,令宋明帝大感惊讶。宋明帝看李安民相貌,也称其方面形如田状,是获封侯者的样子。李安民果真能和天子玩乐,故此后他就想找回当日的那个人,但根本找不到。后李安民在齐亦果获封侯[1]。
- 据说吴兴郡中一直都相信获项羽神灵庇护,历来太守都不会到被认为由项羽神灵占据的正厅办公,而且上任时都要杀掉自己牛车的牛去祭祀项羽。不过李安民信奉佛教,不但没有杀牛,也穿著鞋走上正廰办公,更在正厅中设立八关斋。没多久,李安民的牛就死了;到李安民在任内去世时,人们都认为这是神灵作祟之故[1]。
子女
延伸阅读
[编]
参考资料
- 《南齐书‧卷二十七·李安民传》
- 《南史·卷四十六》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南齐书·李安民传》
- ^ 《宋书·张兴世传》:“贼连战转败,兴世又遏其粮道,寻阳遣运至南陵,不敢下,贼众渐饥。刘胡乃遣𫖮安北府司马、伪右军沈仲玉领千人步取南陵,迎接粮运。仲玉至南陵,领米三十万斛,钱布数十舫,竖榜为城,规欲突过。行至贵口,不敢进,遣间信报胡,令遣重军援接。兴世、寿寂之、任农夫、李安民等三千人至贵口击之,与仲玉相值。交战尽日,仲玉走还𫖮营,悉虏其资实;贼众大败。”
- ^ 《宋书·吴喜传》:五年,转骁骑将军,假号、太守、兼率如故。其年,虏寇豫州,喜统诸军出讨,大破虏于荆亭,伪长社公遁走,戍主帛乞奴归降。
- ^ 《宋书·沈攸之传》:未拜,会巴西民李承明反,执太守张澹,蜀土骚扰。
- ^ 《宋书·后废帝纪》:夏五月辛卯,以辅师将军李安民为司州刺史。
- ^ 《宋书·顺帝纪》:丙午,以安西参军明庆符为青、冀二州刺史,武陵王赞为郢州刺史,新除郢州刺史南阳王翙为湘州刺史,司空、南兖州刺史齐王改领南徐州刺史,征虏将军李安民为南兖州刺史。
- ^ 《宋书·顺帝纪》:〔昇明二年二月〕辛卯,郢州刺史、新除镇南将军黄回为镇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南兖州刺史李安民为郢州刺史。
- ^ 《南齐书·高帝纪下》:二年春正月戊戌朔,大赦天下。以司空、尚书令褚渊为司徒,中军将军张敬儿为车骑将军,中领军李安民为领军将军,中护军陈显达为护军将军。辛丑,车骑亲祠南郊。癸卯,诏索虏寇淮泗,遣军北伐,内外纂严。二月丁卯,虏寇寿阳,豫州刺史垣崇祖破走之。
- ^ 《南齐书·礼志上》:十年,诏故太宰褚渊、故太尉王俭、故司空柳世隆、(故)骠骑大将军王敬则、(故)镇东大将军陈显达、故镇东将军李安民六人,配飨太祖庙庭。
- ^ 10.0 10.1 《南史·卷四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