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峰 (围棋)

臺灣圍棋棋士

林海峰(1942年5月6日),生于上海,成长于台湾中华民国棋士,职业围棋选手,现为九段,隶属日本棋院。师从“昭和棋圣”吴清源,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位列日本围棋“六超”棋士之一,[2]也与大竹英雄一同开创日本棋坛的“竹林时代”。在日本职业围棋界中的七大头衔中共取得了21期头衔。并在1993年因天元战五连霸,取得了名誉天元的称号。曾获紫绶褒章旭日中绶章、大仓喜七郎赏等荣誉。

林海峰 名誉天元
与老师吴清源下棋的年幼林海峰
本名林海峰
出生 (1942-05-06) 1942年5月6日82岁)
 中华民国上海市
国籍 中华民国
籍贯 中华民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1]
职业围棋职业棋士
活跃时期1955年至今
头衔名人  8期 (三连霸)
本因坊 5期 (三连霸)
十段  1期
天元  5期 (五连霸获名誉天元
王座  1期
碁圣  1期
奖项 中华民国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
围棋棋手信息
绰号二枚腰(日本棋界)
不死鸟、长青树(中国棋界)
师从吴清源九段
名徒张栩九段、林子渊八段、林汉杰八段、富红梅初段
入段1955年
段位九段
所属日本棋院东京本院

林海峰的棋风厚实均衡,韧性极强,不易被击倒。棋界称他为“不死鸟”或“长青树”。

早年生活

林海峰出生于抗战时的上海国共内战时随父母迁徙至台湾。林海峰父为林国珪宁波镇海人,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在中华民国外交部任职,曾在二战前担任中华民国驻台北总领事馆之副领事。林海峰为林国珪九位子女中最年幼的,最年长则即为教导林海峰下棋的兄长林海涛。林国珪的亲妹林熺是台湾钢铁大佬吴嵩庆的夫人[3]。母为洪毓贤,于1947年左右病逝于喉结核

崭露头角

林海峰曾就读台北市立大学附设实验国民小学,后因其父投资失利,辗转往北投台中,常与家人及围棋名手对弈,棋力进步神速。遂于1951年11月11日参加台北中央日报举办之全国围棋赛,参赛时仅九岁,为两百馀参赛者中年龄最小者。

首战迎战浙江同乡何甫堂,大胜四十六目半,震撼全场,隔日《中央日报》予以大篇幅报导,描述生动:

经媒体的极力赞扬,林海峰遇上许多慕名而来的围棋名流,甚至击败了教育部长程天放

而后于1952年8月1日,中国围棋会为庆贺旅日棋士吴清源在日本“升降十番棋”中全胜记录,便邀请来台,授予“大国手”称号,同行者包括其夫人及棋士本田幸子初段。

中国围棋会会长周至柔特地邀请吴大国手和林海峰于8月3日对弈一局,赛场设于台北中山堂光复厅,吴大国手让棋六子。当日赛场上挤进上千围观群众,多名政要及名人如白崇禧周至柔程天放陈雪屏束云章应昌期等人亦到场观棋。因现场许多旁观者给予意见,林海峰舍弃了平常常用的杀棋手段,如拿出平常实力铁定中盘胜的棋,最后由于林海峰温和地一再退让,反而输了一目,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仍引起轰动。多位专家依旧赞赏林海峰已有非凡身手。其后与本田幸子初段对弈让三子棋,赢了四目,但林海峰多年后接受媒体采访,认为此盘对弈应为本田棋士刻意放水,避免打击其自信心。

生涯巅峰

后在吴清源的鼓励之下,林国珪决心让其子赴日学棋。1952年10月29日,其父好友的同乡商人朱之信与林海峰在周至柔将军的协助下来到日本,抵日的林海峰受朱之信堂兄朱润义代为照料,新家位于京都

抵日后就读大阪中华学校,另于京都吉田道场学棋。后又受同乡徐永堂收养,转籍至东京中华学校,并申请成功为日本棋院院生。但林海峰在东京却行径放荡,四处玩耍,格外受到棋院注意,其师梶原武雄杉内雅男教棋严厉,才导正林海峰的行为举止。

曾挑战入段失败的林海峰于1955年初虽败给早濑弘,但在名额放宽之下入段成功,为当时棋院史上最年轻之入段者,引发日本棋界轰动。入段后六个月于“大手合”棋赛中又击退资深棋士冈谷三男,晋升二段,创下最快升上二段的日本记录,但父亲林国珪因心脏病发去世,使得林海峰未有喜悦之情。不久后林海峰成了吴清源一生中第一个徒弟。1957年4月,林海峰快速升至三段。1959年5月,以八胜二败的“大手合”成绩,从四段升至五段。1960年11月间又以六胜二败升上六段,升段速度之快,打破藤泽朋斋的升段速度记录。1962年11月升为七段,二十一胜七败的佳绩为棋院胜率最高者。

除此之外,之前在新闻棋赛未曾有亮眼表现的林海峰,终于在1963年初的围棋选手权赛中有所突破,拿下亚军高松宫奖,首次于新闻棋赛崭露头角。同年亦打进最高位之名人赛循环圈及次年的本因坊赛循环圈。

1965年,名人赛循环圈二胜一败表现平平的林海峰受到日本围棋月刊年号嘲弄,称新年呓语(梦话)第一为高川格九段当选国会议员,第二则是林海峰赢得名人赛,显见日本棋界极为不看好。不过林海峰未受影响,接连击败藤泽秀行九段及大平秀三九段,又于同年六月升上八段。

五胜一败的林海峰于名人挑战权中关键赛中遭遇藤泽朋斋九段,其师吴清源料中藤泽必以东坡棋(模仿棋)应战,乃教之抢占天元的破解法,使藤泽无从模仿。历经十多小时之缠斗,藤泽弃子投降。另外,棋界人士发现此战从第一手至第七十三手竟与八年前吴清源对战藤泽朋斋之对战下位完全相同,为棋界至今津津乐道。

而后的名人挑战赛,林海峰以四胜二败击退坂田荣男,台湾联合报以“林海峰一举成名”大篇幅报导,日本则以二十三岁少年以棋王称许。本因坊秀芳在书中赞道林海峰为他们年代的英雄,年纪轻轻就以一己之力把高高在上的大坂田赶下来,鼓舞了当代的年轻碁士。[4]

1966年1月底林海峰协同吴清源老师、藤田梧郎夫妇及本田辉子五段返台,举国欢腾,并受总统蒋介石及夫人蒋宋美龄的接见。同年林海峰再受坂田荣男挑战,以四胜一败轻松取胜,蝉连名人宝座。读卖新闻以林海峰时代来临形容林海峰带给棋界的旋风。接著,林海峰挑战本因坊成功,为史上第二位“名人本因坊”。

新秀突起

1967年林海峰终于夺得九段头衔,同年的初夏,在其父生前好友袁惕素安排的相亲下认识后来的妻子王来弟,相恋两年后宣布订婚,受到相当注目,由副总统严家淦来担当证婚人。

1971年开始,林海峰表现逐渐有走下坡之趋势,遭二十二岁的石田芳夫七段窜去本因坊头衔,后连续两年挑战依旧对石田芳夫束手无策。

1973年的名人挑战赛,面对挑战者石田芳夫,便以三连败开头,但最后却连胜四场,保住头衔,成为围棋界的一大神话。更使林海峰“二枚腰”的称号在棋界传开。隔年的名人挑战赛,石田芳夫卷土重来,在第七战战胜林海峰,曾有双冠棋士之称的林海峰成了无冠棋士。1975年虽荣获新闻棋第三的十段头衔,但隔年又遭加藤正夫取代。1977年,林海峰看似恢复往日雄风,痛击大竹英雄获得名人,隔年却被大竹反扑失冠。

1983年林海峰再度受到世人注目,与1973年名人挑战赛同样情形以三连败四连胜逆转棋士赵治勋,重获本因坊头衔。

1988年林海峰得到首届世界选手权之富士通杯的参赛权,打进决赛,虽败给木谷实门下的武宫正树,但仍有亚军佳绩。1989年面对武宫正树二度败北,仍为亚军。最受关注的是在1990年,林海峰遇上的是中国棋圣聂卫平,获得胜利成为世界冠军。同年在中日天元对抗赛,林海峰接连击败刘小光和聂卫平,此后却后继无力,1992年至1994年,反倒接连败给聂卫平、刘小光及马晓春,1994年林海峰败给柳时熏六段,失去日本天元头衔。

1996年林海峰参加了第三届应氏杯,是由台湾企业家应昌期创办,但因规则标新立异,导致此年面对南韩刘昌赫以赢半目收场,却被判决为输一目半失去冠军宝座。

现在生活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林海峰,于2001年受南韩知名围棋网站wegobaduk评选为世界围棋前五十强,南韩的李昌镐九段名列榜首,同样来自台湾的王立诚九段则名列第六,林海峰排在第七。同年林海峰再度叩关名人挑战赛,惜以二负四胜挑战依田纪基失手,但林海峰在世界棋坛的地方仍举足轻重。隔年中国的聂卫平九段希望林海峰作为特邀棋手加入贵州卫视队,四场比赛出场费30万,林海峰义不容辞答应加盟,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也肯定林海峰的棋艺及棋德。

连续五期获得日本棋院同一头衔或是总计获得十期该头衔,于六十岁可获颁名誉头衔。林海峰于十五期(1989)至十九期(1993)天元战中,依序打败赵治勋、小林光一、加藤正夫、山城宏以及片冈聪,连续获得五次天元,2002年林海峰获日本棋院颁名誉天元头衔。

目前林海峰健在于世,常于台湾客串棋评,一生荣誉不计其数,共赢得35个日本正式棋赛冠军,自1964年首次打进名人赛循环圈之后,创下39年保持在循环圈内的“在籍”纪录也难能可贵,是日本棋界首位在正式棋战中对局数达到2000局的专业棋士。2015年8月6日,达成个人生涯1400胜,是继赵治勋之后,史上第二位达生涯1400胜的职业棋手[5]

2007年李昌镐对媒体表示此生最尊敬的棋士为林海峰,主因林海峰一生中谦虚为怀,敬老尊贤。

林海峰育有一男两女,长子为林敏浩,两女分别名为林芳美林浩美,林敏浩就职于半导体公司,现为海峰棋院院长,林芳美和林浩美皆在电视台从事围棋事业。

另外,林海峰旅日多年,但始终未加入日本国籍,现今仍持中华民国护照,日本习惯以“台湾来的林海峰”称呼。

著作

著书:

  • “闘将 林海峯”(诚文堂新光社)
  • “コウは怖くない”
  • “打碁鉴赏シリーズ4‘林海峯’” 

监修:

  • “読みの力が10倍になる至高の诘碁”(MYCOM)
  • “戦いの力が10倍になる 求真诘碁”(MYCOM)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1. ^ 林海峰. 国家文化记忆库. 
  2. ^ 即六大超一流棋士,分别是大竹英雄、林海峰、加藤正夫、武宫正树、赵治勋、小林光一
  3. ^ 《记先母吴嵩庆夫人林熺和三舅林国珪》;吴兴镛 著;台湾《传记文学》;81:1=482;民91.07;页76-80
  4. ^ 出自石田芳夫围棋讲座第一卷
  5. ^ 史上第2! 台灣圍棋高手林海峰達1400勝. 自由时报. 2015-08-07 [2015-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