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轰-5

中華人民共和國研製的軍用水陸飛機

水轰-5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0年代研制的飞行艇,目前已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退役。为一款多用途机种,可实施海上巡逻、反潜机轰炸机运输机等多种用途。现逐步退出现役,由鲲龙-600水陆两用飞机取代。

水轰5
水轰-5飞艇
概观
类型飞行艇
乘员8人
首飞1976年4月3日
服役1986年
退役2015年
设计605航空研究所
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
生产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
产量7架(2架原型机、5架量产机)
现况已退役
主要用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
技术数据
长度38.9公尺
翼展36公尺
高度7.79公尺
空重25吨(对海侦搜与运输机状态)
26.5吨(反潜机状态)
负载重量10公吨舱内酬载(无外挂武装状态)
最大起飞重量45吨
最大著陆重量36吨
发动机4部涡桨5甲涡轮轴发动机,每具出力3150匹轴马力(2350kw)
带动4叶可变螺距螺旋桨,桨叶直径3.8公尺
功率12600匹轴马力
最大燃油量最大16.5吨
性能数据
最大速度时速556公里
巡航速度时速450公里
爬升率9公尺/秒
最大升限10250公尺
最大航程4756公里,或2具引擎运作下飞行15小时
翼负荷总重量36吨状态下250公斤/平方公尺
总重量45吨状态下312.5公斤/平方公尺
马力重量比0.302kw/公斤(总重量36吨状态)
0.242kw/公斤(总重量45吨状态)
滑跑距离548公尺(水上)
武器装备
机炮2挺23公厘机炮
炸弹6千公斤各式酬载,包括鹰击一号、鱼雷、炸弹、深水炸弹等

简介

 
水轰-5三视图

1950年代,中国曾向苏联引进6架别-6飞艇,但性能不合中国军方要求。1960年代航空工业部委托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和605水上飞机设计研究所一同设计新的水上飞机,研发案于1968年正式启动;1970年完成基本设计改名"水轰-5"并开始试制原型机,原型机制造3架,其中一架为静力测试机,用于飞行测试的首架原型机1971年出厂,2号原型机1973年出厂。1975年水轰5移至湖北省荆门市漳河水库测试,1976年4月3日首次自水面试飞起降。

不过,水轰5差一点成为中日建交的受害者。在水轰5测试过程中,1975年秋季生产单位与解放军海军曾发生意见相左;当次会议由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王万林主持,但会议中解放军却透漏考虑向日本购买PS-1水上飞机日语PS-1作为代替品的想法;虽然最后在605所与哈飞等单位坚持并上告中央下计划虽未被取消,但解放军后来对水轰5的兴趣剧减。直到1979年,第三机械工业部要求试制5架水轰5时,生产厂才勉强拼凑出足够零件生产。不过1980年代解放军在经济困境下都艰困求生,水轰5开发案也在1983年一度下令中止;最后在海军副司令员李景力保下躲过一劫,并继续获得解放军拨款制造,但也只完成1979年所要求的试制数量。

这几架量产机在1984-1985年间进行相关测试,在1986年服役,由北海舰队操作。水轰五改造成灭火机则是1987年大兴安岭山林大火的救灾经验,2架水轰5在1987年12月完成改装改代号为“SH-5B”,实际参与救灾则是1989年。水轰五的研发成果后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不过,根据近年媒体披露的情况则厘清当年解放军为何对水轰五兴致缺缺的理由。水轰-5实际上是别-6的放大版本。由于当时中国技术有限,在设计上留下了较多的缺陷。例如与日美类似机型相比,水轰-5的增升装置非常简单,效果很差。起降速度不理想。结构重量未能最优化,呆重过多。许多技术上的不足让水轰5并未被解放军认同,所以只在1980年代制造5架后停产,产量甚至未达到可满编飞行团的基本规模,也无法承担定期战备任务。

水轰-5正如其他飞艇,其机身如同船身,内有10个水密隔舱,机尾有船舵,机身上有起落架,除了可在水上之外还能在陆上机场升降,机头是驾驶舱能容纳正副驾驶员,驾驶舱无加压但有暖气系统,在其最前方有一个小丑鼻形雷达罩而在机尾端有一个磁异探侧器,可以用来探测敌方潜艇,机翼是大展弦比高肩翼,上有襟翼和扰流板,可令其在水面上滑行约500米起飞和800米降落,翼下有挂架,可挂上6,000公斤各类鱼雷和炸弹等武器,机上各金属部位皆做了防金属腐蚀处理,以防海上盐份令金属锈蚀。

失事纪录

  • 2013年5月30日:1架北海舰队所辖之水轰5在青岛胶州湾海域演训,上午10点左右因不明原因坠海,6名机组成员全部遇难。

使用国家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