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裔台湾人

泉州裔台湾人台湾闽南裔族群的最大群体,父系祖籍位于福建泉州府(今泉州市厦门市金门县等地),母语为闽南方言泉州话。泉州裔人可再细分为三邑裔同安裔安溪裔等子群体。

泉州裔台湾人
Choân-chiu è Tâi-uân-lâng
总人口
约占台湾闽南裔人口的45%[1]
分布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岛澎湖群岛
语言
闽南语台湾话
中华民国国语现代标准汉语
宗教信仰
佛教
道教台湾民间信仰
基督宗教新教天主教
其他
相关族群
闽南人漳州裔潮州裔台湾原住民

历史

移民

泉州港曾是世界数一数二的大商港,泉州人善于航海经商;泉州人的首次台湾移民潮可追溯至闽南武装海商领袖郑芝龙以“三金一牛”奖励并招募垦民。随后,郑芝龙之子郑成功为首的明郑政权驱逐荷兰人控制台湾,部份泉州人跨海投奔,是为第二波移民潮。第三波移民潮是清治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开放泉州晋江的蚶江港鹿港对渡,五十七年(1792年)再开放蚶江及福州五虎门与淡水河口的八里坌对渡,这是人数最多的一波移民潮。

发展

泉州裔人多居住于沿海城市或农村,掌握滨海的港口要地。三邑与同安裔人均擅长航海经商,从事工商业者众多,著名的一府二鹿三艋舺以及沪尾大稻埕等均由三邑或同安裔人所辟建。清治时期的郊商即多数由三邑裔人组成,一般称为“泉郊”,掌握当时台湾对外的经济命脉;然而,也有同安裔人组成的厦郊。泉郊与厦郊虽同为泉州裔,但也曾因地域商业利益而发生械斗,如艋舺顶下郊拼。至于安溪裔人则因为安溪人较晚来台,且原乡安溪多山,多务茶业,对于台湾茶业发展有深远影响,安溪移民集中于大台北地区,对于台北的开拓,安溪移民居功厥伟,如东门周家瑞芳李家等。

1926年台湾汉人祖籍、籍贯调查表格中来自泉州府和永春直隶州移民人数比例
府州/居民(千人) 泉州府
1,681.4
永春直隶州
20.5
地区/居民(千人) 安溪
441.6
同安
553.1
三邑
686.7
比率 44.8% 0.5%

文化与信仰

音乐与戏剧

乡土神信仰

泉州移民渡海至台湾开垦时,把家乡神祇信仰一并带到台湾。迄今台湾的泉州裔移民仍不忘本,对待与家乡同名、同神的寺庙,依然祭以鼎盛的香火。

保生大帝同安的乡土神信仰,之后信仰遍布整个闽南地区
霞海城隍同安移民的乡土神
苏府王爷同安金门籍移民的乡土神
观音菩萨为不分地域的共同信仰,晋江安海视为乡土神,图为艋舺龙山寺观音菩萨
武惠尊王(顺正大王)为晋江石狮移民的乡土神
石狮城隍晋江石狮移民的乡土神
青山灵安尊王惠安移民的乡土神
广泽尊王南安移民的乡土神
清水祖师安溪永春直隶州移民的乡土神
显应祖师安溪永春直隶州移民的乡土神
三代祖师安溪永春直隶州移民的乡土神
董公祖师安溪永春直隶州移民的乡土神
安溪城隍安溪永春直隶州移民的乡土神
法主真君安溪永春直隶州移民的乡土神
保仪尊王安溪永春直隶州移民的乡土神
台湾各地由泉州三邑移民所建的龙山寺

语言

闽南裔泉州移民主要居住在南部沿海地区、台北盆地新竹市澎湖县台湾话的鹿港方言的发音与泉州话府城腔高度一致,台湾话第二优势腔为偏泉州话腔调,近似泉州同安话北台湾的口音为台湾话偏泉混合腔,是继台湾话偏漳混合腔后的第二优势腔。 [4]

名人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 戴宝村,移民台湾:台湾移民历史的考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史十一讲
  2. ^ 《浯事吾聞》艋舺金門館傳承金門香火. [2018-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9). 
  3. ^ 前水頭「靈濟宮」蘇王爺被天公處罰之說. [2018-06-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4. ^ 存档副本. [2018-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6). 

外部链接

  1. ^ 台灣地區僑委機構網站 – 團體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