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森级驱逐舰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5年1月31日) |
班森级驱逐舰(英语:Benson class destroyer)是美国海军在二次大战以前以及进行中建造的驱逐舰级,改采锅炉和轮机室交错配置方式提高生存力。前六艘在1938会计年度交由伯利恒钢铁厂建造,后来1941年又追加24艘,这些船是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军驱逐舰的主力。战争中损失4艘,战后仍继续服役一段时间,部份舰艇并授予中华民国海军继续使用。
班森级驱逐舰 Benson class | |
---|---|
概观 | |
舰种 | 驱逐舰 |
拥有国 | 美国 中华民国 |
前型 | 辛姆斯级 |
次型 | 格里维斯级 |
数量 | 30 |
动工 | 1938-1943 |
服役 | 1940-1951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1,620 吨 |
满载排水量 | 2,515 吨 |
全长 | 103.9米 |
全宽 | 11米 |
吃水 | 3.58米 |
锅炉 | 4具 巴布柯克-威尔科斯(Babcock & Wilcox)锅炉 |
动力 | 奇异SR式蒸气涡轮机, 双轴推进 |
功率 | 50,000轴马力 (37,000 Kw) |
最高速度 | 37.5节 |
续航距离 | 15 节时 6,000 海里 |
乘员 | 208名 (战时276名) |
武器装备 | 新建时 5门5英寸(127毫米)38倍径舰炮 6挺白朗宁M2重机枪 2座五联装533毫米Mk 15型鱼雷发射管 2条Mk6型深水炸弹投放轨,装备24枚Mk9型深水炸弹 |
背景及设计
本级为辛姆斯级的改良型,为了避免发生被一颗鱼雷刚好打中动力系统时造成完全丧失动力的风险,本级采用奥马哈级轻巡洋舰类似的配置,两个锅炉室分得很开,因此恢复两根烟囱构型。
和本级同时期的格里维斯级舰体设计几乎一样,但格里维斯级是交由 Gibbs & Cox 设计,使用通用的轮机系统,而本级使用伯利恒钢铁厂独家的轮机系统,两级的差异可从烟囱看出来,本级烟囱剖面比较方正,格里维斯级则是圆的。
武装及性能
本级的主炮和鱼雷武器和前几级是相同的,虽比先前的鱼雷方面简化,但主炮多一座并且都是炮塔式,因此重心过高问题并未完全解决,1942年后主炮减为4门,然而因为空出部份加装防空武器,因此无法认为有多少改善。鱼雷从四联装改为五连装,有部份舰艇在大西洋服役时拆除鱼雷管加强反潜武器,但转移到太平洋战场时又把鱼雷管装回来了。
历史
本级的第二批是1941年度预算建造的,虽然当时已经有更先进的佛莱契尔级驱逐舰,但是为了备战,需要短期建造大量舰艇,因此本级仍然增加生产。
本级损失舰:
- DD-426 兰斯代尔号 (1944年遭德国空军击沉)
- DD-459 拉菲号 (瓜达康纳尔海战中遭到击沉)
- DD-599 巴顿号 (瓜达康纳尔海战中遭到击沉)
另外 DD-603 梅菲号 和轮船 SS Bulkoil 相撞,舰艏部份被撞沉,但本舰仍抢救成功并改建,服役到1972年。
同级舰
- DD-421 班森号:本舰级首舰,于1954年拨交中华民国海军并改名为“洛阳”号(DD-14),最后于1974年退役,并于1975年拆解变卖。“洛阳”号(DDG-914)舰名由艾伦·M·桑拿级的DD-746 陶西格号继承。
- DD-427 希拉里·P·琼斯号:与班森号一并于1954年拨交中华民国海军并改名为“汉阳”号(DD-15),最后于1974年退役并于同年拆解变卖。“汉阳”号(DDG-915)舰名由基灵级的DD-833 赫伯特·J·汤马斯号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