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鲁西娅·萩莱
玛鲁西娅·萩莱(乌克兰语:Мару́ся Чура́й,英语:Maria/Marusia Churai,1625年—1653年)是一位半神话性质的乌克兰巴洛克风格作曲家、诗人和歌手。她在乌克兰文学里成为经常被创作的主体,而在乌克兰相信是由她所创作的歌曲则被广泛地再演绎。
玛鲁西娅·萩莱 | |
---|---|
出生 | 1625年 波尔塔瓦 |
逝世 | 1653年 波尔塔瓦 |
职业 | 歌手、诗人、作家 |
她的生平细节鲜为人知。她原是波尔塔瓦当地人(当时处于波兰王国王冠领地),被认为是乌克兰著名民歌“Oi Ne Khody Hrytsiu Tai na Vechornytsi ”(赫里茨, 不要去参加晚间舞会)的创作者兼主题对象,歌曲在西方被熟知的版本则为“Yes, My Darling Daughter”。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有关玛鲁西娅·萩莱的传奇,是在19世纪文学作品的影响下形成的,例如C. Shakhnovsky(1839年)的小说“Marusia, Malorosiiskaia Sapfo”(玛鲁西娅,小罗斯人莎孚 )。许多作家也曾在他们的作品中使用了“赫里茨”的题材:如M. 斯塔里茨基的戏剧“Oi Ne Khody, Hrytsiu”(1892年)、V. 萨米连科 的戏剧“Churaivna”(1894 年)、 Olha Kobylianska的小说“V Nediliu Rano Zillia Kopala” ”(她在1909年星期日早上采药)、 I. Mykytenko的戏剧“Marusia Churai”(1935 年)、L. 科斯坚科的小说“Marusia Churai”(1979年)等等。
对音乐的影响
弗朗茨·李斯特所创作的《乌克兰歌谣》,是一首钢琴曲,其主题通常与“赫里茨”的叙文有所关联。
另一首相关的歌曲《Oi Ne Khody Hrytsiu》,还被翻译成波兰语(1820)、捷克语(1822)、德语(1827)、法语(1830)、英语(1848)等多种版本,而它的旋律并非起源自民间。据历史记录其最初起用时,是威尼斯作曲家卡特里诺·卡沃斯 (Catterino Cavos ) 所作歌舞杂耍表演里的一个咏叹调。
上述旋律于1941年时,被杰克劳伦斯的歌曲Yes, My Darling Daughter所利用。
其他三个相信是由玛鲁西娅·萩莱所创作的歌词:“Kotylysia Vozy z Hory”(马驮货车正在冲下山去)、“Viyut' Vitry”(风正在吹)和“Za Svit Staly Kozachenky”(哥萨克人准备好于黎明进军)。虽然这些歌曲的词本可能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但音乐就并非如此。与她的词本所一齐联系的所有旋律,追溯回去源头都是在18世纪后期(产生)。乌克兰民歌《Oi ne khody Hrytsiu》的词本,是1816年时首次在伦敦以英译本出版。波兰语的译本就是1822年时首次在利沃夫出现,德文译本则是在1848年出现的。根据有关歌曲的确实存在证据,在法国(183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时和美国所流行的歌曲版本,是“Ikhav kozak za Dunai”(哥萨克骑马越过多瑙河;瑟门·克雷莫夫斯基谱曲填词)。
在古典音乐里
以色列音乐学家雅科夫·索罗克表示,“Oi ne khody Hrytsiu”(是的,我亲爱的女儿)第一个旋律乐句的收尾,包含了乌克兰歌曲中常见的“调号”旋律,他称之为“赫里茨序列”,并给出了一个数百首从喀尔巴阡山脉到库班的乌克兰民歌名单,它们都有包含这个特定序列。在研究过Z. 利斯科所慧藏的9,077首乌克兰旋律后,他估计有6%的乌克兰民歌是蕴含了该序列[1]。
其他学者也谈论到“赫里茨序列”所具有独特特征及表现力,例如亚历山大·谢罗夫是说:“副歌散发出一种自由精神,是将听众带到了草原,并夹杂有一些对意外悲剧流露的悲伤”[2]。
索罗克指出赫里茨调号是有被一些作曲家所使用:约瑟夫·海顿(第20号弦乐四重奏,作品9,第2 号;第25号弦乐四重奏,作品17,第1号;救世主十字架上的最后七句话, D大调钢琴协奏曲回旋曲(1795年作曲)、行板和钢琴变奏曲(1793年))、路易吉·波切里尼(二重奏第2号)、沃尔夫冈·A·莫扎特(交响协奏曲K.364)、 贝多芬、 胡梅尔、 卡尔·马利亚·冯·韦伯 、 李斯特·费伦茨 (Ballade d'Ukraine)、 费利克斯·彼得雷克Felix Petyrek 、 艾文·康朵斯金Ivan Khandoshkin以及其他人[3]。
这位传奇作曲家和歌手,在2000年2月时被印上了乌克兰邮票,以作为对其的纪念。
参考
外部链接
- 乌克兰百科全书内的Marusia Churai (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