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坑文德宫

23°52′20″N 120°31′24″E / 23.872173°N 120.523244°E / 23.872173; 120.523244

白沙坑文德宫
基本信息
位置 台湾彰化县花坛乡白沙村彰员路三段6号
宗教台湾民间信仰
主神福德老爷
例祭元宵灯排绕境
地图
地图

白沙坑文德宫,旧名保安宫,是位于台湾彰化县花坛乡白沙村的福德正神庙,其元宵节在白沙村、文德村长沙村的灯排绕境被列为彰化县无形资产

历史沿革

庙记说福建泉州晋江县蚶江人李朝魁受知县胡邦翰感招,携带福德正神像前来白沙坑开垦,日后村民建立土地庙,取名“保安宫”。学者林文龙在《台湾史迹丛论》考证,胡邦翰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六月从福建平和县调任彰化,此庙应为在乾隆二十六年后建立。咸丰年间,由当地出身的翰林曾维桢出面重修并改名“文德宫”。[1]

 
花坛崇德宫

该庙为白沙村、文德村、长沙村共同的祭祀公庙[1]。清末,因各角头迎花灯闹分家,最后掷筊请神尊留在此庙,香炉及文武判官则在其它两处寺庙供奉[2]。如口庄明德宫就是其分灵庙[3]。后来信徒认为分灵造成问神困难,因此在文德宫与两间分灵庙路途中间,设立专门主祀土地婆的花坛崇德宫,藉以牵制土地公[2]

之前文德宫在现址靠两百公尺的北侧河堤边,1946年端午节遭遇水患,庙埕与东西厢付之波涛,1969年又重建[1]。庙址为花坛乡白沙村彰员路三段6号[4]、彰员路360号[5]

庙身建筑

 
前殿与五营楼

为迁就地形,文德宫整体建筑形成坐北朝南、两厢宽、纵深浅的格局。依然为传统四合院形式,但前殿往后缩与主殿相连,省去传统四合院中间惯有的天井,且朝左右两厢扩建,因此厢房较为宽阔,并在厢房与殿间留出日、月井,及取作“拔萃门”、“华登门”的东西两门。左厢房内有五坪大的空间,模仿古中国官员接待处的陈设,摆有数张太师椅、仪仗、供桌并放上标示“十方客神香位”等。[1]

主建筑左前方设有五层宝塔,供俸五营神将,一楼为南营萧圣者、二楼东营张圣者、三楼中营李元帅、四楼西营刘圣者、五楼北营连圣者。因台湾一般是将五营神将以庙宇为中心,在庙境外缘四方建立各营,庙方为神将建塔的建筑在台湾十分罕见。此塔可俯瞰全庙,天气佳则可见彰化平原[1]

传说故事

民宅壁画
戴官帽的土地公像。

此庙的土地公造型之所以戴官帽,传说正与曾维祯有关。相传在殿试时,道光皇帝见到曾维桢背后站著一位白发老翁,之后又立即消失不见,遂惊讶询问,曾维桢回说仅携带家乡土地公香火以保平安。皇帝于是册封白沙坑福德正神“与翰林同格”。[1][6][7][8]

地方还传说曾维桢与道光皇帝欣赏京城花灯,突然思念家乡亲人而向皇帝辞官,虽不获不准但被御赐白沙坑可在元宵节仿效京城举办大型灯会[1][5][6][7][8]。一说是发生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1][6]、道光八年(1828年)[5][7]

据去中国大陆考证的文史工作者蒋敏全表示,皇帝册封白沙坑土地公“与翰林同格”,以及御赐白沙坑可仿效京城举办灯会等两项传说属于美化之事。道光廿五年曾维桢在湖南石门县担任知县,并无与皇帝赏游京城花灯。他主张以下两种原因。[6]

其一、白沙坑早年主要族群为泉州人,但泉州府并无字姓灯与灯排绕境的传统文化。昔日白沙坑人常随著南船至潮州府沿海与当地客家人买鱼苗,从鹿港运上岸后再运到花坛养大后转卖至彰化城,这也是花坛旧称为“鱼苗寮”之因。可能是曾维桢考取翰林功名后,白沙坑人援用潮州府汕头使用的字姓灯与灯排来庆祝。[6]

其二,道光六年(1826年),东螺堡睦宜庄李通,窃取粤人黄文润猪只,导致演变成中台湾闽粤大械斗,粤籍客家人建立的客家人专属市集永靖街还被焚毁。此时,曾维桢堂弟曾拔萃,以恩贡生身分出面安抚民心,保护白沙坑及其附近的粤籍客家人,让两族群彼此有交流互信的机会。客家人可能于道光七年或八年间的元宵节,开始了抬客家灯排的绕境活动,一来庆祝曾维桢获得功名,二来期许族群和平相处,灯笼旧称“平安灯”,灯上写的“合族平安”、“合境平安”的意义也在于此。[6]

2018年,《戏说台湾》受花坛乡乡长李成济所托,将此传说以10个单元剧播出,在该年1月24日由廖峻等剧组人员在此庙举行开镜仪式[8]

还有传说花坛庄日籍的内田警官,听从保正曾智海(曾维桢伯父之曾孙)、警员陈玉建议,让乩童拿此庙土地公神像的木屑,治疗内田警官妻子的病,因而庙宇在皇民化运动免受于难[1]

灯排绕境

牌楼
迎花灯

白沙坑元宵灯排其制作有一定规格,每灯排的灯笼数需为单数,一般为二十三盏,包括一盏置于灯排前端的土地公灯,其他盏由红布围起,首排两盏为写著头家姓氏的字姓灯,第二排至第六排每排皆为四盏。若欲增加灯笼数目,须以排计算,每排增四盏,故有二十七盏、三十一盏,甚至更多者。[7]

依蒋敏全的考证,白沙坑字姓灯灯排绕境的年代,可从庙史记载的道光廿五年元宵节,再往前追溯到道光七年或八年[6]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空袭台湾,日本政府实施灯火管制时,唯有白沙坑元宵灯排绕境变通在白天举办,不仅写下绕境未曾中辍的纪录,也缔造白天打灯笼的奇闻[1][6]。传统上分为三天举行,正月十四是进神兵,十五日就是最盛大的迎花灯绕境,十六日为安神兵营[1]。元宵前夕比较简单,巡行村内主要道路,信徒不必准备牲礼祭拜[7]。因地方建设,空间不多,安神兵营已于1985年集中于庙前的五营楼[1]。2008年,此庙迎灯排绕境被彰化县政府登录为无形文化资产[5]

元宵节当晚上八点前,各家灯排在阵头的引领下,陆续到文德宫庙埕前集合[7]。这时翰林曾维桢的文物也会在庙宇展出[6][7]。灯排之前有一或二人手持火把引导,旁有专人准备供应灯笼烛火的蜡烛,另一人拿著点烛时撑灯排用的篙叉仔跟随在后[7]。灯排首先要到神明前致敬,方式是抬灯排的两人一前一后朝对向主殿,前面的人用力将灯排前端向上高抛三次,致敬过后,再抬到庙宇旁事先搭好的架子放置等待出发[1]。在迎灯排过程中如不慎燃烧,谓为“出丁”,表示灯排主人该年有家人会生男丁[7]

依例,灯排数总共十二排,其中九排由九名头家提供,属公众的灯排[7]。九位头家由祭祀圈的文德村、白沙村、长沙村分别选出各三人[1]。另外三排分别是属于私人的,由庄内三大家族的公号负责,分别是大厝口的黄和兴义堂、新厝内的李协源及埤底的李协利[7]

晚上八点,工作人员将坐镇的福德老爷神轿布置妥当后,就由司仪宣布起驾,在呜炮声中由神明的头旗、头灯及彩排带领下从炉主的村落开始绕境,彩排之后由各家的阵头及灯排,依序为鼓、锣、銮驾牌、四支长方形塑胶灯笼、两支火把,最后由炉主护驾的八人神轿押阵[7]。绕境时,只要有信徒摆下香案的巷弄,神轿就一定要走到,因一些小巷弄载运阵头的车辆难以进入,故灯排与阵头反而在大街上等待神轿出来[1]。穿梭在队伍中的庙方执事人员分送令旗及平安符,并与信众交换香枝[7]。神轿经过之处,信徒也会躜轿脚[1][5][7]

绕境经过的几个主要庙宇和经过曾翰林、大厝口黄和兴义堂、李协源及李协利家族这四大家族公厅时,依惯例神轿必需前往行礼致意。四大家族获此尊崇的原因是:大厝口黄和兴义堂相传是最早开发白沙坑的家族;曾翰林家族因感谢皇帝御赐,需把皇帝圣旨及曾翰林考上进士的捷报挂在会场供人观赏;李协源、李协利家族祖先将此庙土地公从蚶江供奉过来。[7]

绕境文德村、白沙村、长沙村三村的活动直到隔日凌晨才结束[1][7]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谢宗荣. 彰化花壇白沙坑元宵節活動與文德宮福德正神信仰究. 《台湾文献季刊》 (国史馆台湾文献馆). 1996-12, (第47卷4期) [2018-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9) (中文(台湾)). 
  2. ^ 2.0 2.1 林敬家. 全台少見 花壇崇德宮 主祀土地婆. 《联合报》. 2016-10-25 (中文(台湾)). 
  3. ^ 林敬家. 花壇明德宮 14日赴車城參香. 《联合报》. 2016-11-11 (中文(台湾)). 
  4. ^ 吴玉贞. 鹿港 世紀龍燈踩街 天后宮二百多盞花燈 爭奇鬥艷. 《民生报》. 2004-01-31 (中文(台湾)). 
  5. ^ 5.0 5.1 5.2 5.3 5.4 詹智渊、邓惠珍、林静盛. 200年歷史迎燈排 彰化3村瘋遶境. 《苹果日报》. 2017-02-07 [2018-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1) (中文(台湾)).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张瑞桢. 燈排遶境 走過百年. 《自由时报》. 2005-02-12 [2018-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9) (中文(台湾)).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林祺. 「北天燈、中燈排、南蜂炮」 彰化花壇福德老爺傳奇. 《新一代时报》. 2017-02-08 [2018-01-19] (中文(台湾)). [永久失效链接]
  8. ^ 8.0 8.1 8.2 吴敏菁. 花壇獨步全台「復科版」迎元宵 要上電視了. 《中国时报》. 2018-01-24 [2018-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1) (中文(台湾)).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