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比
百分比(英语:percentage)又称百分数、百分率[注 1],依语境亦可译为百分法,是表示为“100的分数”的数(number)或比(ratio);其意义上,是将数或比改用“整体量”一律定为100,来表示“部分量”的方法,亦即“以百为分母”的分数计算。百分之(percent)则是此百分法的计数单位。
% | |
---|---|
百分号 | |
百分比通常使用百分号(%,percent sign)标示,少数也使用缩写 pct.、pct 或 pc[1]。
百分比的启蒙概念为:值(value)是小于1的分数(fraction),但也推广其概念至值可大于1。例如:30% 按定义是100的分数的意思,即 0.3;而 130% 的意思则是目前量变为原来整体量的 1.3倍,或两同类量相比,大者为小者的 1.3倍。
百分比为无因次量的数字(纯数),属于一种分比,所以也是一种以“伪单位”(pseudo-unit)作为“单位”的标记法,用以描述各种无量纲量的小值,实际上就是分数,即按同单位相除来计量的,因此它们是没有相关计量单位的纯数字,并无真正单位,或称其单位为“1”。
语源及称呼
英语 percent 一词源自拉丁语 per centum,per 是“每”、centum 则是“百”的意思。根据其英语发音,百分比在东南亚华人中常称“巴仙”。在台湾,百分比常称“趴”,此因台湾日治历史,部份词汇发音可追溯自日语,百分比在台语中根据日语“パーセント pāsento ?”发音(台湾话:pha-siàn-tooh),而华语音似趴线豆、趴线、趴,部分报章杂志网站亦直接俗写为“趴”[2][3][4]。
历史
在古罗马,早在十进位制的存在之前,计算往往在取得1⁄100倍数的分数,这些分数的计算往往类似计算百分比。随著中世纪币值大幅度的增长,从15世纪晚期至16世纪早期以百为分母计算变得更正式,这些计算也变成常见的算术文本。许多文本应用了收益与损失、利息以及树状规格的作法。在17世纪也正式引用了百分之利率[5]。
计算方法
如果原数值 以小数或分数形式表示,则将其乘以100后再加上百分号则成为对应的百分数。例如当原来的数值是 的时候,对应的百分数是:
简单一点就是把0.1437 乘以一百然后加%。 又例如当原来的数值是 的时候,对应的百分数是:
表示方式
有三种符号形式:%(全形百分号)、% (百分号)、﹪(小型百分号)
百分数的表示方式是以阿拉伯数字开头,后接百分号“%”结尾。读法是在“百分之”后接着读出原文中写在百分号前面的数字。比如“42.627%”读作:“百分之四十二点六二七”。有时也会直接以读法的方式记录百分数,如“去年营业额增长百分之五”。
百分比值可能往往被限制只能位于1-100之间,但没有任何数学限制,换句话说说百分比也可以取其它的数值[6]。
百分号
英文的术语“per cent”源自拉丁文的“per centum”,意旨“由百来计算”[7]。百分号是透过义大利语“per cento”的逐渐收缩演变而来,也同样由百来计算。百分比英文旁边的“per”经常被简称为“p.”,最终还是完全消失;而“cento”也被承包给一条水平线来分隔两界,进而导出现代所标记“%”的符号[8]。
文字与符号
在英式英语中,“percent”经常被拆开为两个单字“per cent”[注 2][9];在美式英语中,“percent”是最常见的变式[10]。
《芝加哥格式手册》等格式指南与常见的英语习惯一致,通常规定数字与百分号间没有空格。[11]但在国际标准制及ISO 31-0标准中要求留有空格。[12][13]。
应用
例子:
其他
百分比以100为分母,分子小于100时,如50%代表原本数字的一半(0.5倍);但分子大于100时,如200%即代表原本数字的2倍。举例如一间公司去年纯利100万元,今年的纯利为120万元,则可以表示成“今年的纯利比去年增加20%”,亦可写成“今年的纯利是去年的120%”,但这种写法较少使用。
百分比有时可能造成的误会,部份人误认为一个百分比的上升会被相同下降的百分比所取消,却忽略基数已经改变,例如:
- (误)100上升50%,再下降50%,会回到100。
- (正)从100增加50%,等于100 + 50,即150;而从150下降50%则是150 - 75,等于75。最终结果是小于原本的数字100。
占、超、为、增
- 占:占计划的百分之几,表示完成计划的多少%。
- 超:超出计划的百分之几,就要扣除原来的基数(-100%)。
- 为:为昨天的百分之几,就是等于或相当于昨天的多少%。
- 增:比昨日增加百分之几,应扣掉原有的基数(-100%)。
注释
参看
转换
百分比 | 千分比 | 万分比 | 百万分比 | 十亿分比 | 万亿分比 | |
---|---|---|---|---|---|---|
百分比 | 1 | 10 | 100 | 104 | 107 | 1010 |
千分比 | 0.1 | 1 | 10 | 103 | 106 | 109 |
万分比 | 0.01 | 0.1 | 1 | 102 | 105 | 108 |
百万分比 | 10-4 | 10-3 | 10-2 | 1 | 103 | 106 |
十亿分比 | 10-7 | 10-6 | 10-5 | 10-3 | 1 | 103 |
万亿分比 | 10-10 | 10-9 | 10-8 | 10-6 | 10-3 | 1 |
参考文献
- ^ Eurozone officially falls into deflation, piling pressure on ECB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Telegraph. 2015-01-07[2016-07-12]
- ^ 存档副本. [2018-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 ^ 存档副本. [2018-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 ^ 存档副本. [2018-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0).
- ^ Smith, D.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2. Courier Dover Publications. 1958: 247–249 [1951]. ISBN 0-486-20430-8.
- ^ Bennett, Jeffrey; Briggs, William, Using and Understanding Mathematics / A Quantitative Reasoning Approach 3rd, Pearson Addison Wesley: 134, 2005, ISBN 0-321-22773-5
- ^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3rd ed. (1992) Houghton Mifflin
- ^ Smith p. 250
- ^ Brians, Paul. Percent/per cent. Common Errors in English Usage.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201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04).
- ^ Percent (per cent). Oxford Dictionaries. [201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6).
- ^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2007-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5).
- ^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 (PDF). International Bureau of Weights and Measures. 2006 [2007-08-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3-13).
- ^ ISO 31-0 — Quantities and units – Part 0: General principle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1999-12-22 [2007-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