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蟾蜍
盘古蟾蜍(学名:Bufo bankorensis),俗称台湾蟾蜍、癞虾蟆,生长在台湾山区与靠近山区的丘陵地,是台湾体型最大的无尾目动物。[3]
盘古蟾蜍 | |
---|---|
交配中的盘古蟾蜍,摄于台北市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两栖纲 Amphibia |
目: | 无尾目 Anura |
科: | 蟾蜍科 Bufonidae |
属: | 蟾蜍属 Bufo |
种: | 盘古蟾蜍 B. bankorensis
|
二名法 | |
Bufo bankorensis |
特征
体型属大型,身长在5到20公分之间,大多数约6到11公分[4],体色多样,有红褐色型、黄褐色型、暗褐色型、橘红色型与灰黑色型等,有些甚至有背中线、花纹或斑块[5],耳后腺大而突出,全身布满大小不一的累粒。[6]
栖息地及习性
根据纪录,盘古蟾蜍广泛分布于台湾全岛,且适应力强,在平地,常出现于较开阔的地方,如阔叶林、草地、开垦地或住家附近;在山区,分布山区的海拔高度可达3000公尺[7]。以虫类为食,有时也会吃蚯蚓,常常可见到在步道、空地或路灯底下比较亮、虫类较多的地方觅食,觅食时总是坐在地上,等待食物进入攻击范围之内,有别于黑眶蟾蜍,除了用舌头外,盘古蟾蜍也会直接用嘴巴叼起食物,而黑眶蟾蜍只会用舌头将食物黏回嘴里,所以能吃的食物大小有限。由于本身有毒,因此除了大冠鹫及少数的蛇类外,天敌其实不多,当盘古蟾蜍遇到攻击时,会做出类似伏地挺身的动作,如果无效,则会做出很像花狭口蛙的鼓气姿势,甚至装死,最后才会从耳后腺喷射毒液。
繁殖期
到了漫长的繁殖期,盘古蟾蜍会在秋天及冬天时迁移至溪流、水池等水域繁殖并产卵,由于雄蟾蜍并没有鸣囊,加上蛙类的视力不好,因此雄蟾蜍会积极的将任何附近会动的东西都抱上去,不过难免会抱到其他雄蟾蜍,因此被错抱的蟾蜍会发出“勾~勾~勾”的声音提醒对方。在这段期间,激烈的竞争屡见不鲜,常可见到多只雄蟾蜍争夺少数雌蟾蜍的有趣画面,直到竞争结束,雌蟾蜍才会带著胜利的雄蟾蜍到适当的地方产卵。可见到产下的卵串伸展于水底或缠绕在水草上。刚生出来的小蝌蚪就已有毒性,其蝌蚪群会本能的聚集成黑鸦鸦的一大片,借此警告敌人[8]。
保护
本种于2023年被收录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9]。
参见
- 中华蟾蜍 Bufo gargarizans
- 在以前,台湾的盘古蟾蜍时常被误认为中华蟾蜍。
- 黑眶蟾蜍 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
- 台湾目前确认有两种蟾蜍:盘古蟾蜍与黑眶蟾蜍
参考资料
- ^ Lue Kuangyang, Chou Wenhao. Bufo bankor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4. [2010-9-30].
- ^ Barbour, T.. Some new reptiles and amphibia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Comparative Zoology 51: 315–325.
- ^ 台湾花莲民众误食盘古蟾蜍中毒 致1死5伤_央广网. [2021-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31).
- ^ Lue, Kuang-Yang. Bufo bankorensis. BiotaTaiwanica. [15 Dec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盘古蟾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大百科全书
- ^ 吴立萍. 和青蛙做朋友. 人人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8. ISBN 978-986-7112-59-0.
- ^ 盘古蟾蜍简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杨懿如的青蛙学堂
- ^ 杨懿如. 賞蛙呱呱叫. 联经出版公司. 2003. ISBN 957-08-2663-0.
- ^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23-06-26 [2023-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09).
外部链接
- 圆滚滚的“台湾汉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环境资讯中心
- 盘古蟾蜍 台湾地区两栖类物种描述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