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埃纳河战役

第三次埃纳河战役(法语:3e Bataille de l'Aisne、英语:Third Battle of the Aisne)是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发起春天攻势的期间所发生的一场战役,目的是为了在美国远征军完全抵达法国前攻占贵妇小径岭。这场战役是德军在1918年春夏之际所发动的攻势之一,又名“皇帝会战”

第三次埃纳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战线的一部分

1918年7月的西方战线
日期1918年5月27日 – 6月6日
地点49°23′N 3°44′E / 49.383°N 3.733°E / 49.383; 3.733
结果 参见后续发展章节
领土变更 德军突破盟军防线55公里深,距离巴黎仅56公里远,但随之陷入僵局
参战方
 法国
 英国
 美国
德意志帝国 德意志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德尼·迪谢纳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戈登英语Alexander Hamilton-Gordon (1859-1939)
德意志帝国 埃里希·鲁登道夫
德意志帝国 威廉皇储
兵力
第六军团英语6th Army (France)
第4军)英语IX Corps (United Kingdom
后续支援的两个美军师[Note 1]
第一军团
第七军团英语7th Army (German Empire)
(共超过20师及4,000门火炮)
伤亡与损失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98,000人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29,000人
130,000人

背景

德军这次大规模攻势(又名“布吕歇尔-尤克(Blücher-Yorck)”,取自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两个将军名)从1918年5月27日持续至6月4日[1],也是自4月在法兰德斯利斯河攻势以来,德军第一次的全面进攻。

德军在1914年9月的第一次埃纳河战役英语First Battle of the Aisne后,就一直控制著贵妇小径岭,直到1917年尼维尔攻势期间的第二次埃纳河战役英语Second Battle of the Aisne中,才被芒然将军夺回。

布吕歇尔-尤克行动最初是由德国陆军第一任陆军总监英语Quartermaster-General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所制定,他确信在埃纳河取得成功将让德军推进到能攻击巴黎的范围内。鲁登道夫将英国远征军视为主要威胁,他认为这次进攻会让协约国从法兰德斯撤军以协助保卫法国首都,使德军能够继续对法兰德斯发起进攻(Hagen),并获得极大的压力缓解。因此埃纳河的攻势本质上一场转移注意力的大型攻势。

协约国在埃纳河地区的防务主要是由法国第六军团英语French Sixth Army指挥官德尼·奥古斯特·迪谢纳将军负责。此外,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戈登英语Alexander Hamilton-Gordon (1859-1939)少将指挥的四个师(来自英国第四兵团英语IX Corps (United Kingdom))则驻防在贵妇小径岭,他们在“米夏耶尔”作战中幸存下来后,被派往该处休息并进行整补。

战役过程

 
1918年5月27日,伍斯特郡团的士兵在埃纳河南岸的迈济防守。

1918年5月27日早晨,德军以超过4,000门火炮开始炮轰(Feuerwalze)协约国防线。杜琴不愿放弃贵妇小径岭,因为前一年协约国才刚以惨痛代价攻占之,加上他还不顾法军总指挥菲利普·贝当的指示,下令要英军聚集在前线壕沟中,从而让他们蒙受惨重损失。也正因为英军都挤在一起,他们成了炮兵的最佳目标[2]

炮轰之后是毒气释放,一旦毒气释放后,德军17个风暴突击营师(为威廉二世长子威廉皇储名义上指挥之军团的一部)便发起主要的步兵进攻。威廉二世皇帝还前来视察战役进展,并访问了被俘的休伯特·里斯(Hubert Rees)英军准将(第50师第150旅)。皇帝在得知他是威尔士人之后被逗乐了,这表示他与劳合·乔治是同一民族[3]

协约国防线薄弱完全措手不及,无力阻止德军进攻,让后者撕开其防线并推进了40千米(25英里)远。德军在不到六个小时内就抵达埃纳河,并攻破了八个协约国师驻防在兰斯苏瓦松之间的防线,将协约国部队打回韦勒河,并在夜幕降临时攻取额外15公里的领土。

到了1918年5月30日,德军迅速的进展已让他们俘获五万多名协约国士兵及800门火炮,促使鲁登道夫更改其行动目标,从仅仅将敌军从德军右翼逐出,变为第七军团英语7th Army (German Empire)主动发起进攻,但这从来都不是行动目的。到了6月3日,德军距离巴黎已仅仅56千米(35英里)远了,可是德军也饱受多个问题困扰,其中包括大量人员伤亡、预备队不足、疲劳以及补给短缺等[4]

最终在协约国多次反击后,德军的推进于三天后被阻止。

后续发展

尽管攻破了协约国防线达34英里(55千米)深,来到比1914年以来更靠近巴黎的位置,德军还是在1918年6月6日于马恩河被协约国所阻。战役结束后,德军承受了130,000人的伤亡,而协约国则是共127,000人伤亡[5]

杜琴战后因指挥英法两军不力,被法军总指挥菲利普·贝当解职,并由第六军团英语French Sixth Army指挥官让·德古特接任。这场战役也是大部美军参战的最早例子之一,同时他们也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

鲁登道夫在受到“布吕歇尔-尤克(Blücher-Yorck)”行动所得鼓舞后,发动进一步攻势,最终第二次马恩河会战爆发。

参见

参考

注释

  1. ^ The divisions of American Expeditionary Force were double the size of those of the British, French and Germans (with a full strength of around 20,000 each). Due to this fact, they were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Grandes Divisions (Big Divisions).[来源请求]

注脚

  1. ^ The German Spring Offensive March–July 1918. Imperial War Museum. [22 March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2. ^ Hart 2008, pp 266–8
  3. ^ Hart 2008, pp 283
  4. ^ David Zabecki in The German 1918 Offensives: A Case Study in The Operational Level of War, p.286
  5. ^ Marix Evans, p.105

传记

  • Evans, M. M. (2004). Battles of World War I. Select Editions. ISBN 1-84193-226-4.
  • Hart, Peter (2008). 1918: A Very British Victory, Phoenix Books, London. ISBN 978-0-7538-2689-8
  • Marix Evans, Martin (2002) 1918: The Year of Victories, Arcturus Military History Series, London: Arcturus, ISBN 0-572-02838-5
  • Ward, Alec (2008). A Young Man's War, Medlar Press. ISBN 978-1-89960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