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霍华德
约翰·温斯顿·霍华德,OM,AC,SSI(英语:John Winston Howard,1939年7月26日—),澳大利亚自由党籍政治人物,为第25任澳大利亚总理,在任时间达11年(1996-2007)。澳大利亚华人社区和中国大陆以外的华文地区译作“何华德”或“贺华德”。
尊敬的 约翰·霍华德 阁下 The Hon. John Howard OM AC SSI | |
---|---|
第25任澳大利亚总理 选举:1996、1998、2001、2004 | |
任期 1996年3月11日—2007年12月3日 | |
君主 | 伊莉沙白二世 |
总督 | 威廉·帕特里克·迪恩爵士 彼得·霍林沃思 迈克尔·杰弗里 |
前任 | 保罗·基廷 |
继任 | 陆克文 |
澳洲众议院反对党领袖 | |
任期 1995年1月30日—1996年3月11日 | |
副职 | 彼得·科斯特洛 |
前任 | 亚历山大·唐纳 |
继任 | 金·比兹利 |
任期 1985年9月5日—1989年5月9日 | |
副职 | 尼尔·布朗 安德鲁·皮考克 |
前任 | 安德鲁·皮考克 |
继任 | 安德鲁·皮考克 |
澳大利亚自由党领袖 | |
任期 1995年1月30日—2007年11月29日 | |
副职 | 彼得·科斯特洛 |
前任 | 亚历山大·唐纳 |
继任 | 布伦丹·尼尔森 |
任期 1985年9月5日—1989年5月9日 | |
副职 | 尼尔·布朗 安德鲁·皮考克 |
前任 | 安德鲁·皮考克 |
继任 | 安德鲁·皮考克 |
澳大利亚财政部长 | |
任期 1977年11月19日—1983年3月11日 | |
总理 | 马尔科姆·弗雷泽 |
前任 | 菲利普·林奇 |
继任 | 保罗·基廷 |
澳大利亚商业和消费者事务部长 | |
任期 1975年12月22日—1977年7月17日 | |
总理 | 马尔科姆·弗雷泽 |
前任 | 鲍勃·科顿爵士 |
继任 | 沃尔·法夫 |
澳大利亚特别贸易协商部长 | |
任期 1977年7月17日—1977年12月20日 | |
总理 | 马尔科姆·弗雷泽 |
前任 | 职位创立 |
继任 | 维克多·加兰 |
澳大利亚自由党副领袖 | |
任期 1982年4月8日—1985年9月5日 | |
领袖 | 马尔科姆·弗雷泽 安德鲁·皮考克 |
前任 | 菲利普·林奇 |
继任 | 尼尔·布朗 |
英联邦轮值主席 | |
任期 2002年3月2日—2003年12月5日 | |
元首 | 伊莉沙白二世 |
前任 | 塔博·姆贝基 |
继任 | 奥卢塞贡·奥巴桑乔 |
国际民主联盟主席 | |
任期 2002—2014 | |
前任 | 夏伟林 |
继任 | 约翰·凯伊 |
澳洲众议院 本尼朗选区议员 | |
任期 1974年5月18日—2007年11月24日 | |
前任 | 约翰·克莱默 |
继任 | 玛沁·麦娇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州悉尼 | 1939年7月26日
政党 | 澳大利亚自由党 |
配偶 | 珍妮特·帕克 |
专业 | 律师 |
宗教信仰 | 澳大利亚圣公会 |
签名 |
生平
1939年7月26日,霍华德生于悉尼郊区的 Earlwood。他的父亲莱尔·霍华德(Lyell Howard)在Earlwood 附近的郊区Dulwich Hill管理一个油站和汽车维修工厂。他父亲在他年幼时过世,留下三个孩子和母亲相依为命。霍华德中学时在坎特伯雷男子中学就读,毕业后获雪梨大学法律系录取。1971年与珍妮特·帕克(Janette Parker)结婚,并育有三名子女。虽然珍妮特·帕克一直保持低调,但有些人相信她是霍华德背后的一个敏锐军师,使他在多次公开失言之后,仍然于仕途蒸蒸日上。
从政生涯
1974年,霍华德当选当时仍为悉尼郊区的贝内隆选区(本尼朗)的众议员。当1975年12月马尔科姆·弗雷泽成立新内阁,他起用霍华德担任联邦政府的商业和消费部长;其后于1977年12月再升任财政部长,时年38岁,被时人冠以“男孩财政部长”(Boy Financial Minister)的称号。1982年4月被选为澳大利亚自由党的联邦副领袖;先后在1985年至1989年和1995年至2007年间,担任自由党的联邦领袖。
1983年自由党联盟下台后,他曾于1985年至1989年担任在野自由党党魁,之后于1987年的大选败给霍克,1989年辞职,其后他渡过了政治生涯上的低潮。但他的政治对手都低估了他的强韧,使他在1995年再次成为自由党党魁,并于1996年3月在联邦议员大选中击败保罗·基廷,结束工党长达十三年执政,他也出任国家总理;期间除了因国会议事或公务处理之需而居于在坎培拉的总理官邸,否则他住于雪梨的时间居多。1998年大选他差点下台,联盟而微弱差距胜出,但总得票少于工党。2001年9月11日,九一一事件发生的当时,霍华德正在美国华盛顿访问,亲身经历了事件的全程。[1]随后,在2001年大选中,受惠于九一一事件及反恐战争,他质疑工党未能强硬反恐,再次胜出。由于澳大利亚采取君主立宪制(澳大利亚是英联邦成员,仍以澳洲君主为国家元首由英国君主兼任,由澳洲君主委任的总督行使国家元首的权力),只要多数党或多数联盟同意,身兼国会议员职务的总理,在任期方面没有设限;所以经常在报章被讥笑为“没有选择中的选择”。在2004年的选举中,霍华德第三度成功连任,从而超越了鲍勃·霍克,成为澳大利亚任期第二长的总理。
自2007年开始,霍华德的民意支持率持续下跌,并最终在2007年年底举行的大选中,因为削弱了工人权益[2],为反对党领袖陆克文所击败;结束了他长达十一年九个月联邦总理任期,同时失去已经担任了33年的联邦众议院议席,继而完全退出了政坛。他亦成为自1929年布鲁斯后,第二位输掉大选同时输掉自己议席的总理。
评价
荣誉
外国勋章奖章
参见
参考文献
- ^ Johnston, Tim. Ally of Bush Is Defeated in Australia.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25, 2007: 8 [May 6,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1).
- ^ 工业关系重要选举议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墨尔本时代报, 2008年7月29日 索取 (英文)
- ^ Nicolas Rothwell. Upsetter tips the apple cart. The Australian. 1998-07-16: 4.
- ^ (日语)平成25年秋の外国人叙勲受章者名簿 (PDF). 内阁府. 2013-11-03 [2021-09-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1-26).
前任: 保罗·基廷 |
澳大利亚总理 1996年至2007年 |
继任: 陆克文 |
前任: 菲利普·林奇 |
澳大利亚财政部长 1977年-1983年 |
继任: 保罗·基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