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施奈德曼图

纳西-施奈德曼图(英语:Nassi–Shneiderman diagramNSD),简称NS图盒图,是结构化编程中的一种可视化建模英语Visual modeling[1]。NS图是在1972年由艾萨克·纳西英语Ike Nassi及其学生本·施奈德曼英语Ben Shneiderman提出。[2]。NS图类似流程图,但所不同之处是NS图可以表示程式的结构[3]DIN 66261是NS图的相关标准。

纳西-施奈德曼图的例子

简介

从上到下的设计,待处理的问题会分解成一些较小的副程式,最后只有简单的叙述及控制流程结构,NS图对应了上述的思维,利用巢状的方块来表示副程式。NS图中没有对应Goto指令的表示,和结构化编程中不使用GOTO的理念一致。NS图的抽象层次接近结构化的程式码,若程式重写,NS图就需重新绘制,不过NS图在简述程序及高阶设计时相当方便。

NS图几乎是流程图的同构,任何的NS图都可以转换为流程图,而大部份的流程图也可以转换为NS图。其中只有像Goto指令或是C语言中针对回圈的break及continue指令无法用NS图表示。

图示

程序方块

 
程序方块

程序方块表示不需再分解的基本步骤,当流程进行到一程序方块时,会进行程序方块中的动作,然后移至下一个方块。

分支方块

 
真/假的分支方块

分支方块可分为二种,第一种是简单的真/假分支方块,对应if指令,会有二个对应的路径,根据条件是否成立,决定后续执行的程式。

 
多重分支的方块

第二种是多重分支方块,当使用类似C语言的switch指令,依运算式结果要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路径中选择一个时使用,此方块一般会有许多对应的选项和其对应的子程序。

测试回圈方块

测试回圈方块允许程式执行一个或一组特定程序,一直到一特定条件满足为止。测试回圈方块可分为二部份:左侧长条状部份和方块上方(或下方的)的测试条件部份相连辺,测试回圈方块内部的方块则是回圈中可能要执行多次的程序。

 
先测试的回圈方块

测试回圈方块可分为二种:先测试的回圈方块及后测试的回圈方块。二者的差异是条件判断次序的先后。在先测试的回圈方块中,在执行回圈前会先判断特定条件是否成立,若成立,才执行回圈内的程序,之后再重新判断条件是否成立,若成立,再执行回圈内的程序……,只要特定条件不成立,就结束回圈内的程序,继续执行后续的程序。由于在回圈开始时就判断条件是否成立,有可能在回圈内程序完全未执行过的情形下就结束回圈,继续执行后续程序。

 
后测试的回圈方块

后测试的回圈方块会先执行一次回圈内的程序,之后判断特定条件是否成立,若成立,才执行回圈内的程序……。后测试的回圈方块中,回圈内的程序至少会被执行一次。

参见

参考资料

  1. ^ Hans-Georg Fill (2009). Visualisation for Semantic Information Systems. p.32
  2. ^ Ben Shneiderman (2003). A short history of structured flowcharts (Nassi-Shneiderman Diagrams). Webdoc draft: May 27, 2003. (Sour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Rolf Isermann (1988). Automatic Control: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triennial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utomatic Control : Munich,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27–31 July 1987, Volume 10;Volume 14. p.89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