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宁
胡世宁(1470年—1531年),字永清,号静菴,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人,明朝政治人物,弘治癸丑进士,嘉靖初累官兵部尚书。
胡世宁 | |
---|---|
大明荣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 | |
籍贯 | 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仁和县 |
族裔 | 汉族 |
字号 | 字永清,号静菴 |
谥号 | 端敏 |
出生 | 成化六年(1470年)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 |
逝世 | 嘉靖十年(1531年)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 |
亲属 | 胡暠(祖父) 胡瑢(父) 胡纯、胡继(子) |
出身 | |
|
生平
弘治正德年间
胡世宁为人性情刚直不畏强权,且善于用兵。弘治五年(1492年)中式壬子科浙江乡试第二名举人[1],弘治六年(1493年)联捷癸丑科进士,获授湖广德安府推官。岐王朱祐棆就藩之初,纵容属下骄横,胡世宁进行裁决遏制。
升南京刑部主事,曾经上疏建议边疆防备十策,当时明孝宗已经病重,但仍点头称赞。升南京刑部郎中,时与李承勋、魏校、余祐善等人有“南都四君子”之誉[2]。迁广西太平府知府,并遏制太平州知州李濬杀掠吏民,平定思明叛族黄文昌四世叛乱[3]。因母丧归乡。除服后复官,路经沧州,遇到流寇攻城,其参与到防御定计中,流寇围城七日后不得而离去。任宝庆府知府,岷王及镇守中官王润均畏惧其威严。正德七年(1512年)九月升江西副使、整饬抚州东乡等处兵备,其与都御史俞谏讨平王浩八叛乱[4]。
当时,宁王朱宸濠骄横,并欲谋反,官员均恐惧不敢言,胡世宁则上奏称其变,请派遣官员去调查镇抚。兵部尚书陆完赞同其主张并派遣俞谏。朱宸濠听后大怒,并列胡世宁罪并贿赂朝廷权贵,意在杀死他。右都御史李士实是朱宸濠党羽,于是与左都御史石玠上疏称胡世宁诬陷,于是命锦衣卫逮捕胡世宁。当时胡世宁已经升任福建按察使,朱宸濠遂诬陷其逃跑,命浙江巡按潘鹏逮捕他并送往江西。潘鹏逮捕胡世宁家人,并索要其人。李承勋则为按察使,暗中保护他。胡世宁于是亡命逃亡京师,并投锦衣狱。狱中他三次上疏称朱宸濠谋反,都没有得到批复。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相论救,杨一清亦以危言说动钱宁,于是胡世宁被贬戍沈阳[5]。
四年后,朱宸濠果然谋反,胡世宁从戍地中起为湖广按察使,不久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途中,闻明世宗继位,上疏举荐魏校、何瑭、邵锐为讲官;林俊、杨一清、刘忠、林廷玉可辅弼;知府刘莅、徐钰先为谏官且有声为,可擢用。建议治理松潘叛乱的方略,得到批准。又弹劾副总兵张杰、中官赵钦。两个月后,召为吏部右侍郎,未上任,父丧丁忧归乡[6]。
嘉靖年间
嘉靖之初,大礼议爆发。胡世宁支持张璁,并上疏乞早定追崇“大礼”。召为兵部左侍郎,期间曾经上疏险塞利害二十五事。改为南京吏部侍郎,升南京工部尚书[7]。入为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改刑部尚书,当时王琼欲加害陈九畴为死罪,胡世宁论救而得戍[8]。
嘉靖七年(1528年),兵部尚书王时中被罢免,胡世宁替代,加太子太保。因病辞职,数月后,起为南京兵部尚书。嘉靖九年(1530年),胡世宁卒,朝廷追赠少保,谥端敏[9]。
参考文献
- ^ 上海图书馆《弘治五年浙江乡试录》
-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9):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他日复请湖田,持不可。迁南京刑部主事。应诏陈边备十策,复上书极言时政阙失。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再迁郎中。与李承勋、魏校、余祐善,时称“南都四君子”。
-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9):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濬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思明叛族黄文昌四世杀知府,占三州二十七村。副总兵康泰偕世宁入思明,执其兄弟三人。而泰畏文昌夜遁,委世宁空城中,危甚。诸土酋德世宁,发兵援,乃得还。文昌惧,归所侵地降。土官承袭,长吏率要贿不时奏,以故诸酋怨叛。世宁令:“生子即闻府。应世及者,年十岁以上,朔望谒府。父兄有故,按籍请官于朝。”土官大悦。
-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9):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再知宝庆府。岷王及镇守中官王润皆严惮之。迁江西副使。与都御史俞谏画策擒盗,讨平王浩八。以暇城广昌、南丰、新城。
-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9):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江西之盗,剿抚二说相持,臣愚以为无难决也。已抚者不诛,再叛者毋赦,初起者亟剿,如是而已。顾江西患非盗贼。宁府威日张,不逞之徒群聚而导以非法,上下诸司承奉太过。数假火灾夺民廛地,采办扰旁郡,蹂籍遍穷乡。臣恐良民不安,皆起为盗。臣下畏祸,多怀二心,礼乐刑政渐不自朝廷出矣。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章下兵部。尚书陆完议,令谏往计贼情抚剿之宜,至所言违制扰民,疑出伪托,宜令王约束之。得旨报可。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章下都察院。右都御史李士实,宸濠党也,与左都御史石玠等上言,世宁狂率当治。命未下,宸濠奏复至,指世宁为妖言。乃命锦衣官校逮捕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馀,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杨一清复以危言动钱宁,乃谪戍沈阳。
-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9):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道闻世宗即位,疏以司马光仁、明、武三言进,因荐魏校、何瑭、邵锐可讲官,林俊、杨一清、刘忠、林廷玉可辅弼,知府刘莅、徐钰先为谏官有直声宜擢用。时韪其言。松潘所部熟番,将吏久不能制,率输货以假道。番杀官军,惮不敢诘。官军杀番,辄抵罪。世宁陈方略,请选将益兵,立赏罚格,严隐匿禁,修烽堠,时巡徼,以振军威,通道路。诏悉行之。又劾罢副总兵张杰、中官赵钦。甫两月,召为吏部右侍郎。未上,以父忧归。
-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9):既免丧家居,朝廷方议“大礼”,异议者多得罪。世宁意是张璁等,疏乞早定追崇“大礼”。未上,语闻京师。既有议迁显陵祔天寿山者,世宁极言不可,乃并前疏上之。帝深嘉叹。无何,闻廷臣伏阙争,有杖死者,驰疏言:“臣向以仁、明、武三言进,然尤以仁为本。仁,生成之德,明,日月之临,皆不可一日无。武则雷霆之威,但可一震而已。今廷臣忤旨,陛下赫然示威,辱以棰楚,体羸弱者辄毙。传之天下,书之史册,谓鞭扑行殿陛,刑辱及士夫,非所以光圣德。新进一言偶合,后难保必当。旧德老成一事偶忤,后未必皆非。望陛下以三无私之心,照临于上,无先存适莫于中。”帝虽不能从,亦不忤。寻召为兵部左侍郎。条戍边时所见险塞利害二十五事以上。又请善保圣躬,毋轻饵药物。献大学秦誓章、洪范“惟辟威福”、系辞节初爻讲义,并乞留中。给事中余经遂劾世宁启告密之渐。世宁乞罢,不许。“大礼”成,进秩一等。复陈用人二十事。工匠赵奎等五十四人以中官请,悉授职。世宁言赏过滥,不纳。屡疏引疾。改南京吏部,就迁工部尚书。
-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9):“已,复召为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辞宫衔,许之。世宁故方严。及掌宪,务持大体。条上宪纲十馀条,末言:“近士习忌刻,一遭谗毁,则终身废弃。佥事彭祺发豪强罪,受谤夺官。诸如此者,宜许大臣申理。”帝采其言,惟祺报寝。执政请禁私谒,世宁曰:“臣官以察为名。人非接其貌,听其言,无由悉其才行。”帝以为然,遂弗禁。俄改刑部尚书。每重狱,别白为帝言之,帝辄感悟。中官刚聪诬漕卒掠御服,坐二千人,世宁劾其妄。已,聪情得抵罪,帝乃益信世宁。王琼修郤陈九畴,将致之死。以世宁救,得戍。
-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199):兵部尚书王时中罢,以世宁代,加太子太保。再辞不得命,乃陈兵政十事,曰定武略、崇宪职、重将权、增武备、更赏罚、驭土夷、足边备、绝弊源、正谬误、惜人才。所言多破常格,帝优旨答之。土鲁番贡使乞归哈密城,易降人牙木兰。王琼上其事。世宁言:“先朝不惜弃大宁、交阯,何有于哈密。况初封忠顺为我外藩,而自罕慎以来三为土鲁番所执,遂狎与戎比,以疲我中国,耗财老师,戎得挟以邀索。臣以为此与国初所封元孽和顺、宁顺、安定三王等耳。安定在哈密内,近甘肃,今存亡不可知,我一切不问,独重哈密何也?宜专守河西,谢绝哈密。牙木兰本曲先卫人,反正归顺,非纳降比,彼安得索之,唐悉怛谋事可鉴也。”张璁等皆主琼议,格不用,独留牙木兰不遣。居兵部三月求去,帝不许,免朝参。世宁又上备边三事。固称疾笃,乃听乘传归,给隶如制。归数月,复起南京兵部尚书,固辞不拜。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雠,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承勋欲授陇胜官,复芒部故地,世宁言胜非陇氏子,芒氏不当复立。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抵牾。萼议欲销兵,世宁力折之。昌化伯以他姓子冒封,下廷议。世宁言吾辈不得以厚赂故,诬朝廷,萼为色变。萼方为吏部,而世宁引疾,言:“天变人穷,盗贼滋起,咎在吏、户、兵三部不得人。兵部尤重,请避贤路。”又以哈密议,语侵璁,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延伸阅读
[编]
- 《国朝献征录·卷之三十九》,出自焦竑《国朝献征录》
- 《明史卷一百九十九》,出自《明史》
相关条目
官衔 | ||
---|---|---|
前任: 曹祥 |
明朝宝庆府知府 正德四年-七年 |
继任: 田嵓 |
前任: 李承勋 |
明朝刑部尚书 1527年-1528年 |
继任: 高友玑 |
前任: 李承勋 |
明朝兵部尚书 1528年-1529年 |
继任: 李承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