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阳博物馆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13年4月12日) |
宜兰县立兰阳博物馆(简称兰博馆)是位于台湾宜兰县头城镇的博物馆,隶属宜兰县政府文化局,以“宜兰是一座博物馆”为理念,透过研究典藏、展示教育等功能,保存并维护宜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宜兰县最活耀的环境教育基地,带动宜兰博物馆家族的核心馆舍,近年以推动宜居、宜学、宜游的宜兰博物馆事业为目标,是今日主要认识宜兰的“窗口”。
宜兰县立兰阳博物馆 | |
---|---|
Lanyang Museum | |
成立 | 1999年3月20日筹备处成立 2010年10月16日正式开馆 |
地址 | 台湾宜兰县头城镇青云路三段750号 |
坐标 | 24°51′54″N 121°49′43″E / 24.86500°N 121.82861°E |
类型 | 公立,主题馆与综合类 |
馆长 | 陈碧琳 |
建筑师 | 孙德鸿、姚仁喜 |
所有者 | 宜兰县政府文化局 |
网站 | www |
地图 | |
历史
1989年时宜兰当地人提出成立“开兰博物馆”的构想。
1990宣布在头城镇“乌石港遗址公园”兴建“开兰阳博物馆”(后改称兰阳博物馆),完成规划后移由后任者发包兴建。是全国首座以台湾主体思考为主轴展示的人文生态博物馆。
1991年2月8日获省政府同意补助规划费,1992年12月8日成立筹建委员会,1994年3月21日委托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规划,1995年4月12日整体规划简报决定采“类博物馆理念”,将全县视为“生态博物馆”,“兰阳博物馆”与“文化中心”、“宜兰县史馆”形成“三合一核心馆”,1997完成规划期末简报,硬体设计与实质建筑则由后任县长负责继续推动兴建,在时任行政院长游锡堃支持下于2004年8月正式动工[1]。
1992年12月宜兰县政府决定成立“兰阳博物馆”,并将馆址选在头城镇乌石港区。1999年3月20日成立“兰阳博物馆筹备处”。2004年8月开工建造。2010年5月18日开始第一阶段试营运,同年6月25日第二阶段试营运、10月16日正式开馆。
建筑
兰阳博物馆建筑造型概念由副孙德鸿与姚仁喜两位建筑师联合提出,并由姚仁喜先生主持的大元联合建筑师事务所负责设计与监造完成。造型灵感来自头城镇北关海岸一带常见的地貌特征单面山,外墙灵感来自韦瓦第的古典音乐小提琴协奏曲《四季》,透过用不同石材的材质与大小尺寸,交织出音阶与节拍之变化。[2]主建物最高顶点朝向东方的龟山岛,沿著西南方逐渐下降而没入地表,屋顶与地面呈夹角20度,尖端墙面与地面呈70度的三角,整座建物形成三角锥体构成基本造型。建筑分割成10个量体,其中4个量体以玻璃覆盖为“虚量体”,虚实交错象征礁石因风化产生的碎裂缝隙。建筑外墙面直接嵌入土中,模拟巨石挺立的意象,借由空间错位,使建物与园区水域的乌石礁相呼应。[3]
在展场空间规划上,以垂直串连的寛阔无柱空间,提供一个类比宜兰的地理空间经验,由上而下区分为四个楼层—“山之层”、“平原层”、“海之层”与“儿童探索区”。站在山之层往下俯瞰,如同自山上眺望宜兰大地特有的“山、平原、海”的空间经验,展现了宜兰整体的地理环境与人文轨迹,透过展示延伸民众想像的空间。
兰博建筑体虽然巨大,却融合于自然之中,与环境有善意的对话,创造出新奇的空间体验。完工后获得多项建筑奖项的肯定:2010年远东建筑奖及台湾建筑奖首奖、2010年公共工程金质奖特优、2011年国际宜居城市Project Award人造环境金奖、2012国际建筑奖、2020年文化部公共艺术奖环境融合奖。
参见条目
外部链接
- 兰阳博物馆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文)(英文)(日语)
- 兰阳博物馆的Facebook专页
参考来源
- ^ 陈赓尧. 文化.宜蘭.游錫堃 1990-1997. 台北: 远流. 1998: 358. ISBN 957-32-3529-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 ^ 蘭陽博物館 不對稱之美. 苹果日报. 2010-06-18 [2018-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8).
- ^ 简秀枝. 致命的錯誤示範 —「蘭陽博物館」是藝術品嗎?!. 典藏杂志社. 2016-06-21 [2023-05-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