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昶
袁
袁昶 | |
---|---|
大清太常寺卿 | |
籍贯 | 浙江桐庐县 |
族裔 | 汉族 |
原名 | 袁振蟾 |
字号 | 字爽秋,号重黎 |
谥号 | 忠节 |
出生 |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浙江桐庐县 |
逝世 |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京师 |
出身 | |
|
生平
袁昶家境贫寒,先师从闽县高伯年,后进入上海龙门书院,师从刘熙载。同治六年(1867年),以廪生参加浙江省乡试,中举人,光绪二年(1876年),恩科进士,殿试二甲,授户部主事。光绪四年兼袭云骑尉世职。光绪九年充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光绪十二年(1886年)充会典馆纂修官、补户部江西司员外郎。
光绪十八年(1892年),以员外郎出任徽宁池太广道道台,在任上他严约僚属,痛抑胥吏,进行了多项变革:
- 兴建教育--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扩办芜湖中江书院,在中江书院原舍之外,设“经义”、“治事”两斋。增设经史、性理、舆算、格致(物理)等实用学科。购书数万卷在中江书院建立藏书楼--尊经阁。
- 增加税收--清厘关税,汰常关耗费岁万八千金,悉还诸公。还设立谷米出口税,由于每年出口谷米数千万石,所以收入可观。
- 兴修水利--捐银五千两,并亲自督修了芜湖西南自大关亭至鲁港十二里的滨江圩堤,还新建三百七十丈大堤。从此可以蓄水,可以泄洪,天地村舍不再受洪水的威胁。
- 此外还进行了芜湖设立邮局,加强武装等多项措施。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袁昶升迁为陕西按察使,还没到任,又被提拔为江宁布政使,后被调到直隶。不久,被召回朝廷,以三品京堂在总理衙门行走,同年授二品衔,后又授光禄寺卿、太常寺卿。
当时朝廷财政匮乏,朝廷讨论增加厘税弥补不足,袁昶表示反对,认为“增厘税,名病商,实病民,不可增议”。
庚子事变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因曹州教案,德国趁机出兵强占胶州湾,光绪帝下诏求言。袁昶向朝廷条陈了时政二万言书,提出:
德突据胶湾,其祸急而小;俄自西北至东北,与我壤地相错,蒙喀四十八部将折入异域,其祸纡而大。宜及今预练劲旅,痛革吉、奉华靡风习。自顷兵力不能议战,要不可不议守。我朝八旗初制,文武不分途,京外不分途,人皆兵,官皆将,故人才盛,国势强。承平日久,文法繁密,诸臣救过之不暇,于是相率为乡愿,而举国之人才靡矣!金田洪、杨之乱,其始一小民耳,犹穷全国之力仅而克之,况诸国互肆蚕食之心,有不乘吾敝而攻吾之短者哉?夫敌国外患,为殷忧启圣之资。苟得其人,毋拘以文法,则理财、练兵、防海、交邻之策,可次第就理。
光绪帝亲自将其纲要书写在册子中,下发大臣们议行。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山东兴起义和团,杀戮外国教士。慈禧太后和端王载漪想利用义和团的力量对付列强,准备攻打各国公使馆。袁昶向朝廷上了一道二千五百余言的奏疏。 五月十二日(6月8日),慈禧太后在仪鸾殿召开御前会议,袁昶慷慨陈词,与袁昶关系较好的吏部侍郎许景澄、兵部尚书徐用仪和内阁学士联元都支持袁昶的意见,光绪帝握住许景澄的手而哭泣。五月二十一日(6月17日)八国联军攻战大沽炮台。五月二十二日(6月18日) 袁昶于上《急救目前危局折》。 6月21日,清政府以光绪的名义,向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十一国同时宣战。义和团及朝廷军队围攻各国在北京的使馆。袁昶又上一奏疏,力言奸民不可纵,使臣不宜杀,但没有结果。后袁昶又和许景澄一起写了第三道奏疏《请惩祸首以遏乱源而救危局》,严劾酿乱大臣,但这道奏折尚未来及奏报,载漪等人已采取了行动,令刑部尚书赵舒翘将袁昶等人下狱。7月27日,袁昶在被骗出家门后被关押,七月初三(7月28日),袁昶与许景澄在菜市口被处死。第二天,慈禧太后发出上谕说“太常卿袁昶、礼部侍郎许景澄,屡次被人奏参,声名恶劣。平日办理洋务,各存私心,每遇召见时,任意妄奏,莠言乱政,且语多离间,有不忍言者,实属大不敬。若不严行惩办,何以整肃群僚!袁昶、许景澄均着即行正法,以昭炯戒。”[1]
身后
1900年12月,八国联军退出北京。十二月二十五日,光绪发布上谕,宣布为袁昶等人平反,“开复原官”[2]。平反后,芜湖人把江中书院改建为袁太常祠祭祀袁昶。宣统元年(1909年)又追谥忠节,五月,宣统下诏在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敕建三忠祠。奉祀袁昶、许景澄、徐用仪三人。宣统二年(1910年),芜湖人建怀爽楼纪念袁昶。
著作
袁昶一生著作很多,已刊行的有《渐西村人初集》13卷,《安般簃诗续钞》10卷,《春闱杂咏》1卷,《水明楼集》1卷,《于湖小集》7卷,《参军蛮语止斋杂著》若干卷。袁昶还将农桑、兵、医、舆地、治术、掌故等书编成一部《渐西村舍丛刻》。
注释与参考文献
- ^ 《清实录 光绪朝实录》. [202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19).光绪二十六年秋七月壬寅 第一条
- ^ 《辛丑条约》附件七
延伸阅读
[编]
参见
官衔 | ||
---|---|---|
前任: 李有棻 |
陕西按察使 光绪廿四年四月十六日-光绪廿四年五月廿四日 (1898年6月4日-1898年7月12日) |
继任: 赵尔巽 |
前任: 松寿 |
江宁布政使 光绪廿四年五月廿四日-光绪廿四年八月十六日 (1898年7月12日-1898年10月1日) |
继任: 裕长 |
前任: 裕长 |
直隶布政使 光绪廿四年八月十六日-光绪廿四年八月十七日 (1898年10月1日-1898年10月2日) |
继任: 廷杰 |
前任: 吕海寰 |
光禄寺卿(汉) 光绪廿五年二月廿六日-光绪廿五年六月十四日 (1899年4月6日-1899年7月21日) |
继任: 郭曾炘 |
前任: 李昭炜(署) |
太常寺卿(汉) 光绪廿五年六月十四日-光绪廿六年七月三日 (1899年7月21日-1900年7月28日) |
继任: 王培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