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雪姬
许雪姬(1953年—),澎湖人。台湾历史学家,研究专长为台湾史。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第二任与第四任所长。[1][2]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毕,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以研究二二八事件[3][4][5]与口述历史[6]而闻名,1991年即参与由赖泽涵教授所主持的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组”[7][8]。其他研究主题包括清代台湾制度史、台湾家族史、台湾人的海外活动及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许雪姬 | |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53年(70—71岁) 台湾澎湖县 |
国籍 | 中华民国 |
职业 | 台湾史学家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第二任所长 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第四任所长 |
著作
著有专书
- 《清代台湾武备制度的研究:台湾的绿营》。
- 《龙井林家的历史》。
- 《板桥林家林平侯父子传》。
论文
- 〈林本源邸园的兴筑与变迁─家族与庭园的历史 〉[9]。
- 〈反抗与屈从--林献堂府评议员的任命与辞任 〉。
- 〈日治时期台湾面临的海盗问题〉。
- 〈日治时期台湾人的海外活动-在“满洲”的台湾医生〉。
- 〈是勤王还是叛国——“满洲国”外交部总长谢介石一生及其认同〉。
- 〈日据时期中华民国台北总领事馆,1931-1937〉。
- 〈近年来台湾口述史的评估与反省 〉等约百篇。
口述历史作品有
台湾历史辞典
2004年,许雪姬总策划(与薛化元、吴文星、张淑雅等合编)的《台湾历史辞典》(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远流出版社),超过一百六十万字,记载从史前至西元2000年以来,台湾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社会、教育、文化、风俗等领域的发展轨迹,共有辞目四千六百五十六则,如:十三行文化、樟脑专卖、赖和、莫那鲁道、高速铁路;一千两百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与文献书影,如:招婿契约、烟酒商标、老地图;四十四种附表,如:“历代台湾行政区域建置沿革”、“闽台地区古迹表”、“台湾铁道路线沿革表”等。
许雪姬表示,这是台湾史学界及其他学科研究人员“大团结”下的产物,更重要的是,台湾有了自己的历史辞书,才能掌握“历史解释权”。文建会副主委吴密察说文建会投入资源进行奠定基础的工作,并著手汇编《全台诗》与《台湾史料集成》等台湾历史文献整理展现了本土政府对本土文化历史的重视。[11]
抄袭事件
许雪姬在《台湾历史辞典》所撰〈南拜山〉条目,于2023年3月遭辅仁大学历史学系陈君恺教授具文指控至少有55.60%抄袭、剽窃自其专著《日治时期台湾医生社会地位之研究》之相关内容。[12]其后,许雪姬具文反驳指控。[13]陈君恺则再度具文回应、并提出更多证据。[14]许雪姬迄未再做回应。
注释
- ^ 高琇芬.187件原民文字 解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06-02-15
- ^ 林建锋.省议员回娘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07-05-02
- ^ 中研院公布228事件新史料 首度出现情治系统工作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央广播电台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2009-02-26
- ^ 二二八新史料记载 张七郎父子三人死于政敌报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自由时报.2009-02-27
- ^ 王永庆女婿列228受难家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苹果日报.2009-02-25
- ^ 倾听她们的声音 女性口述历史座谈会纪实.自由时报.2002-10-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事件概述[永久失效链接], 财团法人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
- ^ 洪于凡.不畏争议 追求历史真相-赖泽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国立中央大学
- ^ 林本源邸楼台重起 学者出书纪实.自由时报.2009-04-2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 www.mh.sinica.edu.tw. [2018-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6).
- ^ 等了400年 台湾历史辞典 终 于 诞 生.自由时报.2004-11-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陈君恺,〈辨析《台湾历史辞典》〈南拜山〉真正应该注明的参考书目〉,《台湾国际研究季刊》,第19卷第1期(台北,2023.3),页133-150。PDF
- ^ 许雪姬,〈驳斥〈辨析《台湾历史辞典》〈南拜山〉真正应该注明的参考书目〉一文〉,《台湾国际研究季刊》,第19卷第2期(台北,2023.6),页167-182。PDF
- ^ 陈君恺,〈为什么《台湾历史辞典》〈南拜山〉涉犯抄袭与剽窃——给许雪姬上一堂史学方法与学术伦理〉,《台湾国际研究季刊》,第19卷第4期(台北,2023.12),页123-16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