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杜威·沃森
詹姆斯·杜威·沃森(英语:James Dewey Watson,1928年4月6日—),美国分子生物学家,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牵头人之一。与同僚佛朗西斯·克里克因为共同发现DNA的双螺旋结构,而与莫里斯·威尔金斯获得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詹姆斯·沃森 James Watson | |
---|---|
出生 | 詹姆斯·杜威·沃森 James Dewey Watson 1928年4月6日[8] 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
居住地 | 美国 |
国籍 | 美国 |
母校 | |
知名于 | |
配偶 | 伊丽莎白·刘易斯(1968年结婚) |
儿女 | 2 |
奖项 |
|
科学生涯 | |
研究领域 | 遗传学 |
机构 | |
论文 |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X-Ray Inactivated Bacteriophage(1951) |
博士导师 | 萨尔瓦多·卢里亚 |
博士生 | |
其他著名学生 | |
签名 | |
个人经历
詹姆斯·沃森生于芝加哥,受其父的影响很大。据他自己在一篇文章中说,得到父亲三项真传:一,相信知识可以使人脱离“迷信”(即宗教);二,热爱观鸟;三,拥护民主党。[12]十二岁时,参加一个名为“每事问孩子”(Quiz Kids)的电台问答游戏。15岁即以资优生的身分提早入读芝加哥大学,主修动物学。因为读到物理学家薛定谔的科普著作《何谓生命?》(What is Life?),兴趣由候鸟的迁徙转到遗传学。
获得芝大的学位后,先后申请入读加州理工、哈佛的研究院,均不果,改进印第安纳大学,加入了萨尔瓦多·卢里亚(Salvador Luria)等人的“噬菌体集团”,正式涉足遗传学的研究。受到这个集团的影响,沃森开始相信DNA就是基因的载体。1950年获博士学位,到哥本哈根作博士后研究,其间在那不勒斯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从莫里斯·魏尔金斯(Maurice Wilkins)的演讲中得知DNA具规则的结构,坚定了他解决DNA结构的决心。1951年,转到剑桥的卡文迪许实验室,认识克里克,一同利用X光绕射的数据,建构DNA模型。终于,二人在1953年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在同年4月25日将结果发表在《自然》杂志。
1956年沃森到哈佛大学当助教,1961年获升为教授。1962年,与克里克、魏尔金斯因为对DNA结构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965年出版了划时代的教科书《基因的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Gene),1968年出版《双螺旋》,同年开始兼任位于纽约长岛的冷泉港实验室(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的总管,并将研究方向转移到癌症。1976年辞去哈佛的职位,专注于冷泉港的职务。1988年,获国立卫生研究院委任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助理主管,一年后成为人体基因组研究国家中心的首任主管,担当此职直至1992年。1994年,成为冷泉港首任总裁。
争议
违规使用同行的研究成果
沃森和克里克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了罗莎琳·富兰克林和雷蒙·葛斯林收集的DNA的X射线衍射数据来构建双螺旋DNA模型。[13]
攻击同行
在1960年代,艾德华·威尔森在哈佛大学生物系系务会议上提议聘请一位种群生态学家,沃森声称“任何聘请生态学家的人都一定疯了”。[14]
沃森别开生面的科学自传 《双螺旋:发现DNA结构的故事》中对他自己以外的科学家多所批评,他对女科学家罗莎琳·富兰克林的男性沙文主义式评语,尤其惹人反感,因此在该书的 ("Epilogue")中,他特别澄清说“我当初对她罗莎琳·富兰克林的印象,不论是科学上的还是个人方面的......都往往是错的”。(... my initial impressions of her, both scientific and personal ... were often wrong ...)[15]
基因方面的言论
2007年10月14日,《星期日泰晤士报》引述了沃森的言论,说黑人先天智力不如白人,所以令他对非洲的前途未敢乐观。[16]同年10月18日,伦敦的科学博物馆(Science Museum),因为沃森的言论临时取消了他的一场演讲,表示他的言论已超过可以容忍的限度;[17]同时冷泉港也中止了他的职务。[18] 沃森随即表示毫无保留地为他的言论道歉。[19]
此外他还觉得肥胖者“让人看了感觉很糟,不想雇用他们”;对于所有“相貌不佳的女性”,还有“愚笨的人”,他认为应该以基因工程来治疗。
2007年沃森最终被迫离开纽约长岛的冷泉港实验室。2019年1月,该实验室剥夺他在冷泉港的名誉校长、名誉教授和名誉受托人在内的所有荣誉头衔[20][21]。
其他任职经历
沃森是由王长怡创立的联合生物医学公司 (United Biomedical, Inc.) 的前董事会成员。他担任该职位六年,并于 1999 年从董事会退休。[22]
2007年1月,沃森接受尚帕利莫基金会( Champalimaud Foundation)主席Leonor Beleza的邀请,成为基金会谘询机构科学委员会的负责人。[23]
2017年3月,沃森被任命为乐土投资集团(Cheerland Investment Group)首席顾问,乐土投资集团是一家中国投资公司,赞助了他的这次旅行。[24]
个人生活
沃森于1968年与伊丽莎白·刘易斯结婚。[26]他们有两个儿子:鲁弗斯·罗伯特·沃森(Rufus Robert Watson,生于 1970 年)和邓肯·詹姆斯·沃森(Duncan James Watson,生于 1972 年)。沃森有时会谈到他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儿子鲁弗斯,他试图透过确定遗传学如何影响精神疾病来鼓励人们在理解和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取得进展。[27]
参见
注释
- ^ Capecchi, Mario. On the Mechanism of Suppression and Polypeptide Chain Initiation (PhD论文). Harvard University. 1967 [2016-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5).
- ^ 2.0 2.1 2.2 2.3 2.4 Chemistry Tree - James D Watson Details. academictree.org. [2016-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22).
- ^ Steitz, J. Joan Steitz: RNA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 Interview by Caitlin Sedwick. 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2011, 192 (5): 708–9. PMC 3051824 . PMID 21383073. doi:10.1083/jcb.1925pi.
- ^ Hopkin, Karen. Bring Me Your Genomes: The Ewan Birney Story. The Scientist. June 2005, 19 (11): 60.
- ^ Anon. Richard J. Roberts - Biographical. nobelprize.org. 1993 [2016-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Ferry, Georgina. EMBO in perspective: a half-century in the life sciences (PDF). Heidelberg: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 2014: 145 [2016-09-10]. ISBN 978-3-00-046271-9. OCLC 89294732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8-24).
- ^ Ferry, Georgina. History: Fifty years of EMBO. Nature (London). 2014, 511 (7508): 150–151. doi:10.1038/511150a.
- ^ WATSON, Prof. James Dewey . 英国名人录. ukwhoswho.com 2015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布卢姆斯伯里出版公司旗下A & C Black). 需要订阅或英国公共图书馆会员资格
- ^ 9.0 9.1 Anon. Dr James Watson ForMemRS. royalsociety.org. London: Royal Society. 1981 [2018-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7). One or more of the preceding sentences incorporates text from the royalsociety.org website where:
“All text published under the heading 'Biography' on Fellow profile pages is available under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Royal Society Terms, conditions and policies. [2016-03-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5).
- ^ Anon. James Watson EMBO profile. people.embo.org. Heidelberg: 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 1985 [2016-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4).
- ^ Copley Medal. Royal Society website. The Royal Society. [2013-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5).
- ^ Watson, James D. (2001). A Passion for DNA: Genes, Genomes, and Society. Cold Spring Harbor, N.Y.: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Page 3.
- ^ James Watson, Francis Crick, Maurice Wilkins, and Rosalind Franklin. Science History Institute. 2016-06-01 [2019-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1) (英语).
- ^ Edward Osborne Wilson. The Molecular Wars. Island Press. 1994 [2018年12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0月17日).
- ^ Watson, James D. (1999[1968]). The Double Helix. Penguin Books. Page 175.
- ^ Hunt-Grubbe, C. "The elementary DNA of dear Dr. Wats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imes Online, October 14, 2007. Retrieved October 24, 2007.
- ^ "Museum drops race row scienti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 October 18, 2007. Retrieved October 24, 2007.
- ^ Cold Springs Harbor Laboratory. October 18, 2007. Statement by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Board of Trustees and President Bruce Stillman, Ph.D. Regarding Dr. Watson’s Comments in The Sunday Times on October 14, 200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ess release. Retrieved October 24, 2007.
- ^ van Marsh, A. "Nobel-winning biologist apologizes for remarks about blac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NN, October 19, 2007. Retrieved October 24, 2007.
- ^ 諾貝爾獎得主堅稱黑人智商先天比白人低 遭剝奪頭銜. [2019-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6).
- ^ “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因种族主义言论被剥夺荣誉头衔--深圳频道--人民网. [2019-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6).
- ^ United Biomedical, Inc.. web.archive.org. 2012-03-28 [2024-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8).
- ^ PUBLICO.PT. web.archive.org. 2007-03-24 [2024-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24).
- ^ DNA legend James Watson gave his name to a Chinese research center. Now, he's having second thoughts. science.org. 2018-04-05 [2024-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0).
- ^ 沃森和乐土. 乐土生命科技. [2024-0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03) (中文(中国大陆)).
- ^ Watson, Prof. James Dewey, (born 6 April 1928), Chancellor,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2003–07 (Director, 1968–94; President, 1994–2003). WHO'S WHO & WHO WAS WHO. [2024-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6-10) (英语).
- ^ DNA father James Watson's 'holy grail' request. The Telegraph. 2009-05-10 [2024-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5) (英语).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人 1953年 | |
弗朗西斯·克里克 | 罗莎琳·富兰克林 | 雷蒙·葛斯林 | 艾力克·斯托克斯 | 莫里斯·威尔金斯 | 贺伯特·威尔森 | 詹姆斯·沃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