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朗西埃
贾克·洪席耶(法语:Jacques Rancière,发音:[ʒak ʁɑ̃sjɛʁ];1940年6月10日—)生于阿尔及尔,法国哲学家,巴黎第八大学哲学荣誉教授。
雅克·朗西埃 | |
---|---|
出生 | 法属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 | 1940年6月10日
时代 | 20世纪哲学 |
地区 | 西方哲学家 |
学派 | 欧陆哲学、法国当代哲学、六八运动、巴黎第八大学 |
主要领域 | 存有学、知识论、伦理学、美学、艺术哲学、政治哲学 |
前任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早年即与阿尔都塞合著《读资本论》(Lire le Capital,1965)。八○年代先后以“哲学教育”、“历史性”及“诗学提问”的研究著称,九○年代初开始整理其自身的理论系统,专注于美学-政治的研究上,提出“歧论”(Mésentente)。
随后在德希达(Jacques Derrida, 1930-2004)创立的国际哲学研讨会里主持美学讲座,主讲“艺术表现的美学制域”(Régime esthétique des arts),提出“感性分享”(Partage du sensible)的概念,引发美学界讨论;他的论述主要涉及文学、电影与政治等哲学思考,论及概念思考、书写形式与艺术表现如何在十八、十九世纪之后产生深刻的连结,并在今天展现出我们所看到的多样互动(《美学中的不适》(Malaise dans l'esthétique, 2004)))。
在二十一世纪离开学院之后,除了整理先前的美学讲座内容之外,更接续感性分享的论述,对于当代民主提出批判(《民主之恨》(La Haine de la démocratie, 2005)),《影像的宿命》(Le Destin des images, 2003)与《获解放的观众》(Le Spectateur émancipé, 2008)则提纲挈领地论述了摄影、电影与当代艺术影像的美学-政治,在欧美已誉为当代美学重要的思想家之一。曾同让-吕克‧南希(Jean-Luc Nancy, 1940-2021)受邀在法国国家文化电台主讲‘哲学接龙’,定期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及康乃尔大学讲授法国文学哲思,并于德国、西班牙客座与演讲。
生平
因对1968年五月的巴黎学运所持立场不同而与阿尔都塞公开决裂之前,洪席耶在颇具影响力的《读资本论》一书中亦有撰稿。 (虽然他的文章在不完整的英译版中并没有被收录。)
自此,洪席耶与其老师所确立之路分道扬镳,并出版了一系列作品,探究那些构筑出我们对政治论述理解的概念。何谓意识型态?什么是无产阶级?劳动阶层存在吗?这些不断被思想家(如阿图塞者)所指涉的劳动群众,究竟如何进入一种与知识的关系?我们谈论著他们,但我们到底知道什么?这条思考轴线之范例可参见洪席耶的著作:《哲学家及其贫乏》(Le Philosophe et ses pauvres, 1983),一本关于在哲学家的知识份子生命中,作为一个贫乏角色的作品。
最近,洪席耶撰写了有关人权的议题,特别是有关对人们──这里再一次地又涉及群众的问题──裁定人权介入,甚至是战争,主张其权威性的,国际人权组职的角色。
与保罗.弗雷勒(Paulo Freire)的《被压迫者教育学》相较,洪席耶的著作是少数能对平等主义教育与教育学如此具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其1987年出版的作品:《无知的大师:关于知识解放的5堂课》(Le Maître ignorant : Cinq leçons sur l'émancipation intellectuelle, 1987/2004),对现前或未来的教育工作者、或者需要从无知的大师式的教育学解放的学生们来说,其已获得必读著作之声誉。
影响
2006年,报导指出洪席耶的美学理论已成为视觉艺术的一个参考点,[1]而他在许多世界级艺术场合,如伦敦的Freize Art Fair中亦曾举办讲演。[2]前法国总统候选人Ségolène Royal曾提及洪席耶是她最欣赏的哲学家。[3]
洪席耶与俄罗斯
洪席耶与台湾
2009年11月,洪席耶应其学生杨凯麟邀请前往台湾,在国立中山大学、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及中研院等学术机构演讲,对其美学与政治学思想从事理论的展演与发展,同时在出版早期重要著作《歧义》等书中文版。[5]
作品
- 法文部分
1965, Lire le Capital (et Louis Althusser), PUF
1975, La Leçon d'Althusser, Gallimard,Idées
1983, Le Philosophe et ses pauvres, Fayard
1984, L'Empire du sociologue, Paris : Editions la Découverte
1985, Louis-Gabriel Gauny : le philosophe plébéien(édition de Jacques Rancièr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Vincennes
1986, Le philosophe et ses pauvres, Paris : Flammarion
1987, Le maître ignorant : cinq leçons sur l'émancipation intellectuelle, Paris : Fayard
1990, Courts voyages au pays du peuple, Paris : Editions du Seuil
1992, Les noms de l'histoire : essai de poétique du savoir, Paris : Editions du Seuil
1992, La politique des poètes : pourquoi des poètes en temps de détresse?(et Alain Badiou), Paris : A. Michel
1995, La mésentente : politique et philosophie, Paris : Galilée
1996, Mallarmé : la politique de la sirène, Paris : Hachette Littératures
1997, La nuit des prolétaires: archives du rêve ouvrier, Paris : Hachette
1998, La chair des mots : politiques de l'écriture, Paris : Galilée
1998, La parole muette : essai sur les contradictions de la littérature, Paris : Hachette littératures
2000, Le partage du sensible : esthétique et politique, Paris : Fabrique: Diffusion Les Belles Lettres
2001, L'inconscient esthétique, Paris : Galilée
2001, La Fable cinématographique, Paris : Editions du Seuil
2003, Les scènes du peuple : Les révoltes logiques, 1975-1985, Lyon : Horlieu
2003, Le destin des images, Paris : Fabrique éditions
2004, Aux bords du politique, Paris : Gallimard
2004, Malaise dans l'esthétique, Paris : Galilée
2005, L'Espace des mots : de Mallarmé à Broodthaers, Nantes : Musée des Beaux-Arts
2005, Chroniques des temps consensuels, Paris : Editions du Seuil
2005, La haine de la démocratie, Paris : Fabrique
2006, Mallarmé : la politique de la sirène, Paris : Hachette Littératures
2007, Politique de la littérature, Paris : Galilée
2008, Le Spectateur émancipé, Paris : Fabrique
2009, Démocratie, dans quel état?(avec Giorgio Agamben, Alain Badiou, Daniel Bensaïd, Wendy Brown, Jean-Luc Nancy, Kristin Ross et Slavoj Zizek), Paris : Fabrique
- 英译/英语作品部分-解说参考翻译自英文版wiki
1989, The Nights of Labor: The Workers' Dream in Nineteenth-Century France《劳动者之夜:十九世纪法国劳工的幻想》, Temple University Press,U.S
--这是一部对社会史具有影响力的著作,其中钜细靡遗的探究了一般劳动者生命的纪录,为了生产出关于这些纪录令人吃惊的政治性诡辩之全新图像。
1991, The ignorant schoolmaster : five lessons in intellectual emancipation《无知的大师:关于知识解放的5堂课》, Stanford, Californi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这本书描述了约瑟夫.贾寇托特之解放的教育,约瑟夫.贾寇托特是一位后-革命教育哲学家,他发现自己能够教授连自己都不懂的事物。这本著作对教育的哲学与政治学来说,既是一种历史的也是一种当代的介入。透过自学论的概念;洪席耶记载了贾寇托特的“冒险”,却也以现在式明确说明了贾寇托特关于“解放”与“致愚”的理论。
1994, The names of history : on the poetics of knowledge《历史之名:论知识的诗学》, Minneapolis, Minn.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这是一部相对简短,但密度较高的作品,其中论证了传统史学研究方法与目标的知识论批判。对于历史哲学具有影响力。
1995, On the Shores of Politics《政势临界》, London : Verso
1998, Disagreement: Politics and Philosophy《歧义:政治与哲学》, Minneapolis :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这本著作算是关于政治起源及其意义之经典文本的回归,在一种再-理论化的意图之下,“歧义”或许并不仅仅意谓是超越的。
2003, Short Voyages to the Land of the People《人民之地的短暂航程》, Stanford, Californi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The Philosopher and His Poor《哲学家及其贫乏》, Durham, NC :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4, The Flesh of Words: The Politics of Writing《字之肉:书写的政治》, Stanford, California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The Politics of Aesthetic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ensible《美学的政治:可感性的分配》, London; New York : Continuum
2006, Film Fables《电影寓言》, New York : Berg
2007, The Future of the Image《影像的未来》, London : Verso
2008, Hatred of Democracy, London《民主之恨》, New York : Verso
英语的文章:
1977, Reply to Levy<回复李维>, Telos 33 (Fall 1977). New York: Telos Press
2004, Who Is the Subject of the Rights of Man?<人的权利之主体是谁?>, The South Atlantic Quarterly, Volume 103, Number 2/3, Spring/Summer 2004, pp. 297-310
2004, Is there a Deleuzian Aesthetics?<德勒兹美学存在吗?>, Qui Parle?, Volume 14, Number 2, 2004, pp. 1-14
- 汉译部分
汉译文章/访谈等
1999, 德勒兹, 巴特比与文学格式(黄建宏译)
2002, 一段漫长的故事 访尚-卢.高达[永久失效链接](黄建宏译), 全文详见《电影欣赏》第111期,2002年春季号
2004, 挪移的哲学(黄建宏译), 文化研究月报第三十九期
2007, Le destin des images(影像宿命)部分段落节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黄建宏译)
2007, 辩证性蒙太奇与象征性蒙太奇 (Le destin des images(影像宿命)部分段落节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黄建宏译)
2007, 洪席耶在艺术与技术之关系的议题下关于媒体的论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黄建宏译)
2007, 洪席耶节译之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黄建宏译)
2007, 洪席耶节译之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黄建宏译)
2007, 哲学的使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黄建宏译)
2008, 为什么一定要杀掉艾玛・包法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09, "获解放的观众"一书节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黄建宏译)
2009, "获解放的观众"一书节译之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黄建宏译)
2009, 贝拉.塔尔:时间的作用 关于《撒旦的探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黄建宏译)
2009, 〈德勒兹完成了美学的命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黄建宏译)
2009, 电影如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黄建宏译)
2009, 感性分享及它生成于政治与美学间的各种连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黄建宏译)
2009, 生命政治-Multitudes期刊访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黄建宏译)
参考资料
- ^ Rancière, for Dummies - artnet Magazine. [2009-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4).
- ^ artforum.com / DIARY. [2009-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3).
- ^ United for Peace of Pierce County, WA - We nonviolently oppose the reliance on unilateral military actions rather than cooperative diplomacy. [2009-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20).
- ^ http://www.radikaly.ru/press-1935.html[永久失效链接]
- ^ 存档副本. [2009-08-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9).
外部链接
- 瑞士媒体传播学校 European Graduate School EGS 师资介绍
- <洪席耶,入门者系列>, 《艺术网》期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2008年春天在柏克莱大学分校的来宾系列演讲录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路卡.阿山杰论洪席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什么导致影像成为无法接受的?>,一场洪席耶于2008年在太平洋西北艺术学院所主办的“5个观念工作室”活动期间发表的演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贾克.洪席耶:政治与美学
- 政治的美学笔记,《弹指》网路期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太平洋西北艺术学院邀请洪席耶为他们发起的活动“5个观念工作室”以参访专家的身份进行的演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RANCIERE Project>, 2009 贾克 洪席耶 访台讯息平台(未来-思考实验室策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豆瓣网上的朗西埃小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