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滑构造

走滑构造(英语:strike-slip tectonics) 是指地壳岩石圈的横向位移形成的结构。走滑构造一般在转换断层、斜碰撞带和大陆碰撞带前陆地区出现。当走滑构造带形成两个构造板块之间的边界时,这称为转形或保守板块边界。走滑构造有三种变形类型:花状构造,双重走滑构造,和里德尔剪切(Riedel shears)构造[1]。当沿著走滑带的位移偏离该带本身的平行线时,根据偏离感(the sense of deviation),样式变成走滑挤压走滑拉张。 走滑构造是多种地质环境的特征,包括海洋和大陆转换断层、斜向碰撞带和大陆碰撞带变形前陆[2][3]

变形样式

 
右旋剪切区里德尔剪切 (Riedel shears)的发展。
 
沿著右旋走滑断层上的小约束和释放弯曲发育的花状结构。

花状构造

地表的许多走滑断层由雁列式或辫状短断层组成。它们的地表排列可是能继承先前形成的里德尔剪切构造。走滑断层有两种类型:张扭或压扭型。。在横截面上,浅层断层为深层主断层向上的分支断层。因此呈现花状几何形状,故称为花状构造。 以逆断层为主的分支断层带被称为正花状构造,而以正断层主的分支断层带被称为负花状构造[4]

双重走滑构造

是指当走滑断层在平面上,沿走向错位时,在错位地带会形成透镜状拉涨或挤压构造区[1]。 如果走滑断层呈直线状,断层面垂直倾斜,只有水平运动,因此不会因断层运动而改变地形。 但随著走滑断层的变大和发育,一条长的走滑断层,在平面上,会被间隔像阶梯状错位。如果是右旋走滑断层,向左踏阶梯,在错位地带会产生挤压构造(retraining bend of strike-slip fault);向右踏阶梯,则产生拉涨构造(releasing bend of strike-slip fault)[5]

里德尔剪切结构

在走滑断层形成的早期阶段,基底岩石的主走滑会断层在上覆盖层产生两组剪切小断层。R组走向与下伏主断层成约 15°,而R'组走向与下伏主断层大约 75°。[1]这两组断层方向与应变椭圆的短轴成 30° 的共轭断层,故称里德尔剪切结构[6]

与走滑构造有关的地质环境

 
卡里索平原(Carrizo Plain)上的圣安德烈亚斯转换断层。

走滑构造区域与下列因素相关:

海洋变换边界

中洋脊转形断层分成彼此偏移的部分。 转形的活动部分连接两个山脊段。 其中一些转变可能非常大,例如罗曼什断层带,其活动部分延伸约 300 公里。

大陆变换边界

大陆板块内的转形断层包括一些最著名的走滑构造例子,如圣安德烈亚斯断层死海断层北安那托利亚断层、和阿尔卑斯断层英语Alpine Fault

伸展或收缩构造区域的横向坡道

大型伸展断层或逆冲断层之间的主要横向偏移通常透过走滑变形的扩散或离散区域连接,从而允许结构之间整体位移的传递。

参考文献

  1. ^ 1.0 1.1 Keary, P. (2009), Global Tectonics, 3, ISBN 978-1-118-68808-3
  2. ^ Acocella, V. Volcano-Tectonic Processes.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21: 74. ISBN 9783030659684. 
  3. ^ Burg, J.-P. Tectonics – Strike-slip faults (PDF). 2017 [26 September 20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9-19). 
  4. ^ Harding, T.P. 1990. Bulleti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74
  5. ^ Woodcock, Nigel (1986), "Strike-slip duplexes",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8 (7): 725–735, Bibcode:1986JSG.....8..725W, doi:10.1016/0191-8141(86)90021-0
  6. ^ Katz, Y.; Weinberger R.; Aydin A. (2004). "Geometry and kinematic evolution of Riedel shear structures, Capitol Reef National Park, Utah" (PDF). Journal of Structural Geology. 26 (3): 491–501. Bibcode:2004JSG....26..491K. doi:10.1016/j.jsg.2003.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