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执信

清朝詩人、詩論家

赵执信(1662年—1744年),伸符秋谷晚号饴山山东益都人。[1]

生平

王士禛甥婿。曾祖赵振业是天启乙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康熙元年(1662年)出生,九岁能文,康熙十八年(1679年)进士,散馆翰林院编修[1]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任山西乡试正考官;二十五年(1686年),升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并担任《明史》纂修官。官至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朱彝尊陈维崧毛奇龄非常赏识赵执信的才华,"尤相引重,订为忘年交。"[2]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八月,应洪昇邀请,观演《长生殿》。黄六鸿弹劾赵执信在国忌日饮酒看戏。[3]赵执信主动承担全部罪责,“余至考功,一身任之”,最后以“国恤张乐大不敬”的罪名革职除名。[4]康熙四十年(1701年)、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两度游天津。雍正三年(1725年),返回故里。次年,退居因园。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赵执信病目致盲。[5]宋琬王士禛朱彝尊查慎行施闰章并称“清初六大家”。赵执信晚年写《谈龙录》,专为批驳王士禛诗论而作。乾隆九年(1744年)卒,年八十三。

身后藏书归李文藻。著有《谈龙录》、《饴山堂文集》、《因园集》(四库全书录本)等。今赵执信故居(因园)、赵执信墓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注释

  1. ^ 1.0 1.1 朱汝珍《词林辑略》卷二·康熙己未
  2. ^ 清史稿·赵执信传》
  3. ^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载:“黄六鸿者,康熙中由知县行取给事中入京,以土物并诗稿遍送名士。至宫赞赵秋谷执信,答以柬云:‘土物拜登,大稿璧谢。’黄遂衔之刺骨。乃未几而有国丧演剧一事,黄遂据实弹劾。仁庙取《长生殿》院本阅之,以为有心讽刺,大怒,遂罢赵职,而洪昇编管山西。”
  4. ^ 《康熙起居注》记载:“给事中黄六鸿所参赞善赵执信、候补知府翁世庸等,值皇后之丧未满百日,即在候选县丞洪昇寓所,与书办同席观剧饮酒,大玷官箴,俱应革职。……上曰:赵执信著革职。”陈友琴在《从赵执信的诗风说到他的诗论》一文提及:“赵执信因看戏被罢官案情复杂,牵涉到徐干学和明珠、余国柱的派系斗争,赵不幸做了党争的牺牲。他的《感事二首》《怀旧诗》小序和《上元观演长生殿剧十绝句》的自注,以及同时人的其他作品可以作证。”
  5. ^ 乾隆九年秋,赵执信在《题幼子庆赋稿》中说到:“余盲目病废十二载于兹矣”。

延伸阅读

[]

 清史稿/卷484》,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