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宝珊
邓宝珊(1894年—1968年),原名邓瑜,男,甘肃天水人,中国近代政治人物、地方军阀派系西北军将领。
邓宝珊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第1、2、3届委员 | |
任期 1954年9月29日—1968年11月27日 | |
主席 | 毛泽东 → 刘少奇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2、3届甘肃省代表 | |
任期 1954年9月—1968年11月27日 |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3、4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 |
任期 1956年2月—1968年11月27日 | |
主席 | 李济深 → 何香凝 |
甘肃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 |
任期 1954年12月—1967年5月 | |
书记 | 张德生 → 张仲良 → 汪锋 → 胡继宗 |
前任 | 自己 |
继任 | 冼恒汉 |
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 | |
任期 1950年1月—1954年12月 | |
书记 | 张德生 → 张仲良 |
前任 | 王世泰 |
继任 | 自己,甘肃省省长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1届委员 | |
任期 1949年10月—1954年12月 | |
主席 | 毛泽东 |
西北行政委员会委员 | |
任期 1953年1月—1954年12月 | |
主席 | 彭德怀 |
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 | |
任期 1950年1月—1953年1月 | |
主席 | 彭德怀 |
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 | |
任期 1948年8月25日—1949年1月22日 与陈继承、刘多荃、宋肯堂、上官云相、吴奇伟、冯钦哉、郭宗汾同时在任 | |
总司令 | 傅作义 |
继任 | 无(机关撤销) |
甘肃省主席 代理 | |
任期 1933年1月—1933年7月 | |
前任 | 邵力子 |
继任 | 朱绍良 |
个人资料 | |
性别 | 男 |
出生 | 邓瑜 1894年11月10日 大清甘肃省巩秦阶道秦州直隶州 |
逝世 | 1968年11月2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 (74岁)
籍贯 | 甘肃省天水市 |
国籍 | 大清(1894-1912) 中华民国(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1968) |
政党 |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军事背景 | |
效忠 | 中华民国 |
服役 | 中华民国陆军 |
服役时间 | -1949 |
军衔 | 陆军上将 |
生平
16岁之时,在新疆参加同盟会,17岁参加伊犁起义。在陕西参加讨伐袁世凯。1918年在陕西三原跟胡景翼创立靖国军,又参加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曾经招收共产党人训练成干部,例如邓小平也曾受他赏识提拔。
在中原大战期间,因第8方面军司令官樊钟秀战死之故,邓宝珊被冯玉祥临时委任担任该部队司令官一职。在西北军于中原大战遭歼灭后,邓宝珊脱离企图将其拘禁向南京国民政府输诚的第8方面军,避居上海法国租界内。
九一八事件后,经由于右任斡旋, 邓宝珊重新复出。在民国21年2月出任西安绥靖公署驻甘(甘肃)行署主任,襄助邵力子处理甘肃省省务(军事方面),并协调国民政府与西北马家之间的关系。
1937年9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把驻甘肃的邓宝珊新编第一军调陕北榆林,与原驻榆林的高双成第86师(约1.5万人,驻横山、榆林、神木、府谷4县)合编为第二十一军团,军团长邓宝珊。1938年10月,第二十一军团改编为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邓宝珊任总司令,副司令高双成、陈长捷(1940年任,兼伊克昭盟守备总司令)。作为地方实力派军阀,邓控制地区与中共所谓陕甘宁边区控制区接壤。1939年4月,邓宝珊赴武功县参加胡宗南召集的军事会议,从榆林乘汽车途经延安未被中共察觉。5月邓宝珊返回榆林过延安住店也未通知边区政府。毛泽东与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李富春、周小舟一行亲自到旅馆登门拜访,宴请邓宝珊和随行人员。邓宝珊应邀在延安逗留一周,回访了毛泽东和在延安的中共党政军其他领导人,参观了抗大、陕北公学,出席了招待文艺晚会和群众大会,与正在陕北公学学习的邓的二女儿、共产党员邓友梅(后因肺病在榆林病逝)见面。1943年6月正值抗战时期第三次反共高潮,邓宝珊赴重庆开会,6月10日抵绥德,中共绥德地委书记习仲勋主持会议,驻绥德的抗大总校校长徐向前热烈欢迎并邀请邓宝珊在群众大会上讲话都在会上讲话。6月17日邓宝珊一行到达延安停留4天,受到毛泽东、朱德、贺龙、林伯渠、续范亭等欢迎宴请。1944年11月15日,邓宝珊从西安回榆林途径延安,逗留至12月上旬才离延回榆,其间参观了边区军民大生产成果展览会,出席了边区劳动英雄大会并发表讲话。1944年12月22日,毛泽东在给邓宝珊的亲笔信中写:“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1]
1948年平津战役时期,邓宝珊作为华北剿总副总司令兼晋陕绥边区司令部司令,归傅作义节制,在战争后期充当解放军与傅作义之间的调停人,又当傅作义的全权代表,达成协议,北平开城投降,保住了北京历史文化都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首任省长直至1967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委,获一级解放勋章。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1956年后兼任民革中央副主席。
文化大革命时,遭受红卫兵的冲击。1966年11月下旬,一批以中学生为主的北京红卫兵,闯进邓宝珊居住的“邓园”,到各房间搜查后找到一把刻有“蒋中正赠”字样的佩剑,当成反动的证据,把卧病在床的邓宝珊从床上拉起来,罚他跪在地上,红卫兵并拔出剑,架在邓宝珊的脖子上进行批斗,质问他“是不是反动派?打过红军没有?杀过共产党没有?”后来,这批红卫兵被一批兰州当地大学生押到火车站,送上东去火车,驱逐出了兰州。几天后周恩来总理通过新华社甘肃分社的内参知道此事,要求当时尚在主持甘肃省政府工作的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省长胡继宗保护邓宝珊,保证他的人身安全。之后又派专机把邓宝珊将军接到北京,安排住进了医院[3][4]。
个人生活
邓宝珊虽然出身行伍,只是念过私塾,但是他爱知识,有文学素养,坚持自学,又时常与文化人切磋心得,品诗论画,所以有儒将之称。邓宝珊曾经出资支持天水学者出书,也曾捐资修缮纪将军祠、麦积山石窟栈道等。兰州邓家花园是其故居。
1941年,邓夫人崔锦琴及三子女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中罹难,葬于兰州邓家花园内“邓夫人墓”。
纪念
1980年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准备编辑出版邓宝珊将军史料专辑,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请邓小平题写书名候,邓小平说“邓先生对共产党的友好态度是始终如一的,没有反复”并题写《邓宝珊将军史料专辑》书名。[6]
1987年,天水市决定修建邓宝珊纪念亭,通过甘肃省委统战部致函中共中央办公厅,请邓小平为纪念亭题写匾名,邓小平署名题写“邓宝珊将军纪念亭”匾额。[6]
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的“邓园”,即“邓家花园”,是邓宝珊故居和生前办公场所。1933年购置。2012年3月在中央统战部、甘肃省、兰州市和各部门的支持下,投资3780万元对邓园进行了维修改造。[6]
位于天水秦城区的邓宝珊将军纪念馆, 2012年6月20日开馆。
参考文献
- ^ 曾鹿平 高扬:《“支撑北线,保护边区”——纪念“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邓宝珊》,来源:《人民政协报》2021年12月9日
-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1955年 [2020-0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4).
- ^ 邓园往事-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9-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2).
- ^ 邓宝珊将军文革蒙难记. [2019-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2).
- ^ 邓宝珊病逝. 人民日报. 1968年12月1日: 第2版.
- ^ 6.0 6.1 6.2 杜擂升:“邓宝珊:生平事迹及其纪念场馆人文价值”,兰州市政协《诤友》2015年第1期。
外部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职务 | ||
---|---|---|
前任: 王世泰 |
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 1950年1月-1958年11月 |
继任: 邓宝珊 甘肃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
前任: 邓宝珊 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席 |
甘肃省人民委员会省长 1958年11月-1967年5月 |
继任: 冼恒汉 甘肃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地方委员会 | ||
新头衔 | 甘肃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 1950年10月-1955年2月 |
继任: 张仲良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委员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