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清严法师(1924-1970),俗姓(或姓),名兴华湖北随邑南乡杨家村(或说是黄阪县人),为台湾第二位以全身舍利保存下来的肉身菩萨。一生示现平凡,专注在修行与行持如法僧事,不尚庄严佛寺。清严法师的身教言教“不愁无庙,只愁无道”,已于佛教界树立良好的典范。对于将庄严佛寺当首务,忘失修行才是佛教本务者有很好的提醒效果。1970年于他一手创办的海藏寺里,于念佛中圆寂

生平

出家因缘

民国二十二年,兴华九岁时,因为家中兄长皆早逝,被母亲送到黄陂古潭寺,由圣祥法师教经诵梵呗。民国二十五年,十二岁正式剃度出家。民国三十年于湖北汉阳归元寺受具足戒。民国三十四年任汉口古德寺知客,协办汉口市佛教会务。

国共内战时期,为了避开战乱,曾赴杭州灵隐寺挂单,也曾暂住六榕寺,后入香港东普陀寺住五年。

清严肉身菩萨以圣祥法师为皈依师,依临济宗百隆堂法派宗系显示,清严属“果”字辈,应该是第五十二代,清严之弟子属“常”字辈,应该是第五十三代临济宗派传承。虽然清严肉身菩萨系出禅门临济,却侧重以净土念佛法门修持与接众。

来台弘法

民国四十三年由港来台,住锡台北市南昌街十普寺三年,任职知客、维那之职,曾应白圣法师邀请,担任三坛戒会的戒师。

民国四十六年间,在狮头山[哪里?]短暂停留,利用嘉义市低矮的平房当佛寺,创建小灵山永明寺。民国四十九年一群信徒慈善人士,为了“善护生物”,组织“长寿放生会”,推举法师为会长,定期放生

民国五十年清严法师从嘉义到台北,在台北县新店碧潭的芊蓁路,以一间民宅当佛寺,名为海藏寺,此地环境清净,是适合修行的好地方。

圆寂及后事

民国五十九年三月二十五日,清严法师如往常早起供佛早课,清晨四点多时就圆寂了,世寿四十七岁。

圆寂前一个月,清严法师已事先预定两口坐缸。某日法会结束,正巧外面有喧哗出殡行列经过,法师若有所感对弟子说:“我死后坐缸放在寺里,六年后再开缸看。”清严法师弟子常明法师解释:“坐缸就是将圆寂者的肉身,放在大水缸坐著,然后在上面以另一大水缸覆盖,缸内放置木炭石灰香包吸收水份。”

清严法师圆寂后的坐缸仪式是弟子先将法师肉身盘坐于藤椅上,坐缸备妥后,为法师穿上黑色海青、黄色袈裟、头戴上凤帽,再以两缸覆合。清严法师所坐的缸原供奉于海藏寺中,为了不违背传统殓葬习俗,先在台北市吴兴街拇指山暂厝,满百日移三张犁,再供奉于所建的小木屋中。

民国六十五年元月二十一日,清严法师已坐缸六年,起缸显示,肉身表存完好,体呈琥珀色,须甲略有增长,法相庄严,成为继慈航法师后,台湾第二位全身舍利保存的肉身菩萨。消息传出,轰动全台,台湾各媒体均以显著的篇幅报导。两个月期间,吸引十万以上民众涌入瞻仰清严肉身菩萨法相,由此因缘,接引了无数人信佛修行。

民国六十五年三月二十日,中国佛教会将清严法师的肉身由吴兴街姆指山移往善导寺中心佛坛,由佛教长老如白圣等五十馀位共同举行“清严和尚肉身成道纪念法会”七天。

民国八十六年在清严圆寂二十馀年后,海藏寺因年久失修,其大弟子常明尼师主持,并得到十方建设开发公司的营建协助,进行重建。重建后的佛寺为七层楼建筑,除了大雄宝殿之外,红色的大门儁有法师语录“不愁无庙,只愁无道”,一楼大殿为“清严肉身菩萨纪念堂”,清严法师装金完成的肉身,安奉于此,继续接引有缘众生。

修行风格

清严法师以念佛为主,清晨二时起床,午休一小时,晚上十一时就寝,每天休息仅四、五小时。由于清严法师以修行为重,不尚庄严佛寺,很难得知外观如一般民宅的海藏寺,就是法师所建的佛寺。清严法师“不愁无庙,只愁无道”一,正显示法师所侧重者,此或能代表清严法师的门风。

清严法师,舍弃名利,潜心苦修,经常以市场的弃叶或野生植物为食,吃过最好的食物只是豆腐。“苦行一辈子,芒鞋百衲破笠,若贫儿、若丐人”,虽然默默无闻,不以为意。法师住锡海藏寺的时期,以梵呗念佛接众,由于唱念梵呗相当独到,普受大众赞叹。在台北期间,曾接任中国佛教会理监事,以及台北县佛教支会顾问等职,为振兴佛教而发声。

清严肉身菩萨一生示现平凡,身教示众,待人谦和,随缘度众。平日默讷寡言,精进修持,持戒精严,数十年如一日。凭著戒定慧之力,及慈悲愿心,故能肉身道成。“一句弥陀最方便,不费功夫不费钱。若能一念不间断,何愁不到法王前。”正是清严肉身菩萨成道的最佳写照。

参考文献

  • 《乘愿再来—清严法师成道二十周年纪念集》新店海藏寺出版,1989。
  • 阚正宗,《台湾高僧》,台北:菩提长青出版社,1996年,p.123-248。
  • 高僧传略记 /期数:203期2006年5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