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丸
30°13′48″N 122°45′55″E / 30.23000°N 122.76528°E
里斯本丸
| |
历史 | |
---|---|
大日本帝国 | |
舰名 | SS Lisbon Maru |
舰名出处 | 里斯本港 |
所有者 | 日本邮船 |
建造者 | 横浜船渠 |
动工日 | 1919-10-15 |
下水日 | 1920-05-31 |
完工日 | 1920-07-08 |
结局 | 被“石斑鱼”号SS-214 (6)击沉,1942-10-01 |
技术数据 | |
舰级 | 货客船 |
吨位 | 7,053 GRT |
全长 | 135.6米(444英尺11英寸) |
全宽 | 17.7米(58英尺1英寸) |
深度 | 10.4米(34英尺1英寸) |
动力输出 | 632 nhp |
动力来源 | 2 × 三胀式蒸汽机 |
速度 | 12节(22千米每小时;14英里每小时) |
载重 | 28 人 |
里斯本丸(英语:Lisbon Maru,日语:りすぼん丸)是一艘日本客货轮,于1920年5月31日在横滨船坞下水,隶属日本邮船,船长120米、宽18米、排水量7,152公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用作运载战俘的船只,主要来往日本与中国之间。1942年10月1日被美国海军潜艇“石斑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后沉没。
沉没
1941年圣诞夜日军攻占香港,逾万名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及英属印度等国的士兵顿成战俘,分别被关押在马头涌、深水埗、赤柱及北角的四个战俘营内。翌年秋季日军将战俘分批送回日本当苦役。1942年9月25日日军将1,816名囚禁于深水埗战俘营,主要为英国籍的战俘驱赶登上停泊在昂船洲的武装客货轮“里斯本丸”,全部人被迫挤在三个狭小的货舱内,船上并载有778名日军看守战俘,两日后启航前往日本。
“里斯本丸”于10月1日驶抵浙江舟山对开海面,由于并无标示是运载战俘的船只,遭到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第81分队的“鲈鱼号潜艇”发射鱼雷击中。当天下午日本海军的驱逐舰“栗号”赶到将“里斯本丸”上部分的日本军人先行转移到舰上,稍后另一艘日本运输船“丰国丸”(Toyokuni Maru)到达把剩馀的日军官兵转移上船,只留下押送战俘的25名卫队及77名船员留在船上,并将“里斯本丸”拖到浅水区。为防范船上战俘逃亡,日军钉上木条封闭所有舱口。10月2日载沉载浮的“里斯本丸”终于沉没,船上各人纷纷跳海逃生,周围船上的日军不但没有救援,还枪击在海上的战俘。
拯救
“里斯本丸”沉没的地点位于定海县东极乡青浜岛东北附近海面,最近的青浜、庙子湖两个海岛,处于舟山群岛最东端的中街山列岛,岛上居民主要从事捕鱼。随著海难发生,两岛渔民发现海上落难人数众多,当即自发地驾驶渔船救人。青浜岛出动渔船30艘,救助44船次,营救战俘278人,而庙子湖岛出动渔船16艘,救助21船次,营救起战俘106人。共有384名战俘被救起,约有1,000人葬身大海,大部分生还者再被日军捕获,押送往上海,然后再转乘“新生丸”(Shinsei Maru)前往日本,分别到神户及大阪服苦役,只有数名战俘在渔民掩护下逃出生天。
纪念
参考文献
引用
- ^ 《东极拯救》21日在普陀山开机[永久失效链接]
- ^ 聖士提反書院文物徑: 文物徑. www.ssc.edu.hk. [2024-09-17].
- ^ 《里斯本丸沉没》今日公映,70岁导演花10年打捞“历史”真相. www.xhby.net. 2024-09-06 [2024-09-08].
来源
- “里斯本丸历史拍成电影”,《星岛日报》2006年11月20日
- The Sinking of the Lisbon Maru: Britain's Forgotten Wartime Tragedy,香港大学出版社
- 香港里斯本丸协会:《实录·里斯本丸事件》,共和媒体出版社。2007年。ISBN 978-988-99449-7-1。
- 阡陌•依旧 阡陌战争(二十四)-香港保卫战(三)--里斯本丸纪念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