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天树蛙

两栖动物物种

面天树蛙学名Kurixalus idiootocus),为台湾特有树蛙科原指树蛙属物种,

面天树蛙
成蛙,摄于台北市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两栖纲 Amphibia
目: 无尾目 Anura
科: 树蛙科 Rhacophoridae
属: 原指树蛙属 Kurixalus
种:
面天树蛙 K. idiootocus
二名法
Kurixalus idiootocus
(Kuramoto & Wang, 1987)[2]
异名[3]
  • Chirixalus idiootocus Kuramoto & Wang, 1987
  • Philautus idiootocus Fei, 1999
  • Aquixalus idiootocus Delorme et al., 2005

旧称陆卵跳树蛙栖息于台湾中低海拔山区潮湿的灌木丛或草原。

英文名为“Temple tree frog”及“Meintein tree frog”[4]

外部形态

面天树蛙是一种小型树蛙,公蛙体长约为2至3公分,雌蛙略大于雄蛙,体长约为4至5公分。

头部宽阔,有三角形尖嘴。背部有一个X型的深棕色斑。

皮肤呈颗粒状,腹部为白色,散布一些灰黑色斑点。

前肢上臂及手部外侧散布一些白色颗粒性突出,有黑色横带。指间有微蹼,趾端有吸盘,内掌突不特别明显。

后肢细长,有黑色横带。小腿及足部外侧散布一排白色锯齿般的颗粒性突起,以小腿和足部相接的关节处的白点特别大。趾间蹼及趾端吸盘发达,无外跖突。

分布与栖地

面天树蛙广泛分布于台湾西部中低海拔山区以及分布于东部南界为宜兰南部中低海拔区域。

常见于积水的水池,稻田,潮湿的草地或灌木丛地区。

生活史

面天树蛙的繁殖季节从2月持续至9月。雄蛙聚集在地面或低灌木丛中的合适位置,发出鸣声吸引雌蛙,且雄蛙彼此间会有攻击行为。

鸣叫声由一系列持续数秒的颤音组成,鸣叫方式声为逼逼逼连续叫几声停止后接续鸣叫。

雄蛙和雌蛙配对抱接后,会将附近的土壤从中心向外踢成一个空心圆状,产下卵块后,会将巢位周围的土壤和卵块由后肢混和成潮湿的土壤卵块混合体,提供卵块掩护以及保持一些水分。

除此之外卵块也有可能被产于地下凹陷处,石头下,裂缝或洞中,有时以枯叶覆盖。

卵块内约含有约100到300颗卵,卵有两层果冻状外层,外层坚韧且不具粘性,每颗卵粒皆为白色,有点类似粉圆冰。[5]

卵块内的胚胎会随著土壤或是基质的湿度调整其变成蝌蚪的速度,等到大雨过后,成熟的蝌蚪会从卵块破卵而出,尔后随著雨水到达有水池的地方继续变态成成蛙。

蝌蚪呈深褐色,身体有黑色斑点,为草食性。

分类

种小名古希腊文ἴδιοςídios,意为特别的、奇怪的)与 ᾠοτόκοςōiotókos,意为卵生的)组成,形容其特殊的产卵行为[4]

模式产地位于现今台北市北投区面天山上的三圣宫步道。

保育现况

  • 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IUCN面天树蛙列为“无危”物种。这是因为其为一个分布范围相对较大的常见物种,族群数量稳定。人类可能会对其栖息地造成一些破坏,但仍可生存在一些受干扰的区域内。

参考文献

  1. ^ IUCN SSC Amphibian Specialist Group. Kurixalus idiootocu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06-20, 2020: e.T58803A63850836 [2022-12-21]. doi:10.2305/IUCN.UK.2020-2.RLTS.T58803A63850836.en . 
  2. ^ 面天樹蛙 Kurixalus idiootocus.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业试验所. [2016-05-01]. 
  3. ^ Kurixalus idiootocu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6-05-06
  4. ^ 4.0 4.1 Kuramoto, M.; Wang, C.-S. A New Rhacophorid Treefrog from Taiwan, with Comparisons to Chirixalus eiffingeri (Anura, Rhacophoridae). Copeia. 1987, 1987 (4): 931–942 (英语). 
  5. ^ 楊懿如的青蛙學堂. [2024-10-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10-29). 

延伸阅读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面天树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