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奥里略圆柱
马可奥里略圆柱(拉丁语:Columna Centenaria Divorum Marci et Faustinae)是位于罗马市圆柱广场的多立克柱式圆柱,柱身拥有螺旋状的浮雕。马可奥里略圆柱是为了纪念罗马皇帝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而建造的,并以图拉真柱为范本。目前顶端的雕像是圣保罗。
建造
因为马可奥里略圆柱上面原先的铭文已经遭到破坏了,所以我们无法得知它是在哪一个皇帝在位时建造的(有可能的凯旋式是发生在176年击败条顿人与萨尔马提亚人或是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皇帝在180年去世当时)。不过后来在附近发现的一段铭文证实马可奥里略圆柱是在193年建造的。
根据古罗马的地形来推测,马可奥里略圆柱当时是位在战神广场的北侧。战神广场当时位在哈德良神庙及马可奥里略神庙(Temple of Marcus Aurelius,由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的儿子康茂德所建造,并没有任何遗迹留存至今,可能位在Wedekind广场)之间。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皇帝的火葬地点也位在附近。
马可奥里略圆柱的柱身为29.60公尺高(约100英呎),底座则高10公尺,虽然原先的底座高度只有3公尺,所以马可奥里略圆柱总共有41.95公尺高。3公尺高的底座在1589年之后就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马可奥里略圆柱拥有27或28片卡拉拉大理石,每片高3.7公尺。这些大理石是为了装饰圆柱内部约190-200阶通往顶端的楼梯而被运送至此。就跟图拉真柱一样,马可奥里略圆柱内部的阶梯藉著外部纹路的隙缝来照明。
纹路
马可奥里略圆柱外部的螺旋纹路是叙述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皇帝在166年对马科曼尼人发动的马科曼尼战争。故事开始于罗马士兵渡过多瑙河,地点可能是在卡农图(Carnuntum)。圆柱的上下半部描述两场作战胜利,其中精确的内容仍然存在争议。虽然后来的理论认为下半部描述罗马在172年级173年击败马克曼尼人与夸迪人,而上半部则是描述罗马在174年与175年击败萨尔马提亚人的事迹。
虽然马可奥里略圆柱跟图拉真柱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马可奥里略圆柱的风格是完全不同于图拉真柱。马可奥里略圆柱采用较多戏剧性效果,在这3世纪时相当独特,它与后来建造的塞维鲁凯旋门更为相似。人物的头部被以更大的比例来描绘,所以人们可以更加容易了解人物的神情。这些图案的雕刻水准不如图拉真柱,虽然雕刻的深度更深,所以人物的明暗变化更为明显。
目前仍不清楚马可奥里略圆柱上所描绘的图绘文字所代表的意义,可能是强调罗马帝国的优越及势力,并加强统治的正当性。总体来说,马可奥里略圆柱是一种朝向古典时代晚期发展的艺术风格,也是首次表现出三世纪危机的艺术作品。
晚期历史
在中古时代,攀登马可奥里略圆柱的活动相当盛行,所以每年都会对收取入口费用的权利进行拍卖。
重建
马可奥里略圆柱原本3公尺高的底座在教宗思道五世的命令下,于1589年被建筑师丰塔纳重新设计,为了配合地面的高度,底座全部被隐藏在地底。使徒保罗的铜像也被放置在马可奥里略圆柱的顶端,为了搭配1588年10月27日[1]放置在图拉圆柱顶端的使徒彼得铜像。马可奥里略圆柱顶端原先放置的可能是马尔库斯·奥勒里乌斯的雕像,不过它在16世纪时早已遗失。这次整修也移除了原本位在底座的胜利女神维多利亚的图案,并重整绘在柱身的野蛮人图像(朝向弗拉米尼亚大道)。
参见
参考文献
- ^ Art in Renaissance Italy By John T. Paoletti, Gary M. Radke. [201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8).
- Beckmann, Martin, The 'Columnae Coc(h)lides' of Trajan and Marcus Aurelius, Phoenix, 2002, 56 (3/4): 348–357
- Caprino, C.; A. M. Colini, G. Gatti, M. Pallottino, P. Romanelli. La Colonna di Marco Aurelio. 1955.
- Coarelli, F. La Colonna di Marco Aurelio - The Column of Marcus Aurelius. 2008.
- Ferris, Iain. Hate and War: The Column of Marcus Aurelius. 2009.
- Rendina, Claudio. Enciclopedia di Roma. Rome: Newton & Compton. 2000.
- Scheid, J.; V. Huet. Autour de la colonne Aurélienne.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