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孝琬
高孝琬(541年—566年),北齐追尊文襄皇帝高澄的嫡子,母文襄敬皇后元氏。
东魏兴和三年(541年)[1]出生。当时,他的祖父高欢是掌控东魏的权臣,父亲高澄为王世子,母亲元氏则是当朝皇帝元善见的姐姐。在父亲诸子中,高孝琬排行第三[2]。出生时,舅舅元善见亲自到高澄府上祝贺,朝贵一齐前来道喜,十间仓库统统被贺礼塞满。
父亲高澄在祖父高欢死后,继续掌控东魏朝政,但在549年被意外刺杀。次年(550年),二叔高洋建立北齐,高孝琬受封为河间王。高孝琬因自恃是北齐皇族的长房嫡系,平素傲慢自负。及至其九叔高湛即位,才勇皆不出色,高孝琬十分不满。突厥与北周联军攻打太原,高湛想避之东行,高孝琬叩马力谏,且推荐高叡率兵。高湛从其言。高孝琬犹恨其怯懦,免胄而出,骂曰:“岂是老妪,须着此?”高湛派人把他追回。周军退,高孝琬升为并州刺史。
及至其庶长兄高孝瑜遭高湛暗杀,诸王明知其故皆不敢多说,只有高孝琬在葬礼上仰天大哭而出。回到王府,做了一个草人当成箭靶,时时对射,又时常对着父亲高澄的画像哭泣。和士开与祖珽对高湛进谗说高孝琬即将谋反,高湛颇觉疑惑。
高湛为太上皇时,高孝琬得到神物佛牙,置于王府,夜有神光。照玄都法顺请高孝琬奏明高湛,高孝琬不听。高湛得知此事,派人进高孝琬王府强行搜取,不料从王府搜出大量旗帜、武器。高湛见了,认定是真的谋反。又召高孝琬的家属审讯。有个姓陈的小妾最不得宠。就趁机诬陷说:“王爷私下画了太上皇的像挂在密室,夜夜对之哭泣,就是在诅咒您”。高湛当时有严重气疾,闻之大怒,令将高孝琬逮捕入宫拷打。高孝琬愤慨,径直呼叫叔叔不可动刑。高湛怒叱高孝琬不用君臣尊称。高孝琬也怒道:“我乃神武皇帝嫡孙,文襄皇帝嫡子,魏孝静皇帝嫡亲外甥,称你叔叔还辱没了你么?”高湛恼羞成怒,遂将高孝琬打折双腿致死。
家庭
儿子高正礼袭爵。
高孝琬家族 | ||||||||||||||||||||||||||||||||||||||||||||||||||||||||||||||||||||||||||||||||||||||||||||||||||||||||||||||||||||||||||||||||||||||||||||||||||||||||||||||||||||||||||||||||||||||||||||||||||||||||||||||||||||||||||||||||||||||||||||||||||||||||||||||||||||||||||||||||||||||||||||||||||||||||||||||||||||||||||||||||||||||||||
---|---|---|---|---|---|---|---|---|---|---|---|---|---|---|---|---|---|---|---|---|---|---|---|---|---|---|---|---|---|---|---|---|---|---|---|---|---|---|---|---|---|---|---|---|---|---|---|---|---|---|---|---|---|---|---|---|---|---|---|---|---|---|---|---|---|---|---|---|---|---|---|---|---|---|---|---|---|---|---|---|---|---|---|---|---|---|---|---|---|---|---|---|---|---|---|---|---|---|---|---|---|---|---|---|---|---|---|---|---|---|---|---|---|---|---|---|---|---|---|---|---|---|---|---|---|---|---|---|---|---|---|---|---|---|---|---|---|---|---|---|---|---|---|---|---|---|---|---|---|---|---|---|---|---|---|---|---|---|---|---|---|---|---|---|---|---|---|---|---|---|---|---|---|---|---|---|---|---|---|---|---|---|---|---|---|---|---|---|---|---|---|---|---|---|---|---|---|---|---|---|---|---|---|---|---|---|---|---|---|---|---|---|---|---|---|---|---|---|---|---|---|---|---|---|---|---|---|---|---|---|---|---|---|---|---|---|---|---|---|---|---|---|---|---|---|---|---|---|---|---|---|---|---|---|---|---|---|---|---|---|---|---|---|---|---|---|---|---|---|---|---|---|---|---|---|---|---|---|---|---|---|---|---|---|---|---|---|---|---|---|---|---|---|---|---|---|---|---|---|---|---|---|---|---|---|---|---|---|---|---|---|---|---|---|---|---|---|---|---|---|---|---|---|---|---|---|---|---|---|---|
|
延伸阅读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