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施传
高施传(1914年—1970年10月31日),台湾铁路管理局员工,新北市淡水区竹围人,在台北市锦西街为救一辆载有二十馀人的公车脱险而殉职,于今台北捷运双连站附近的台北市文昌宫前立有其铜像。
高施传 | |
---|---|
出生 | 1914年 日治台湾台北厅淡水支厅 |
逝世 | 1970年10月31日 台湾台北市中山区锦西街平交道 | (55—56岁)
国籍 | 大日本帝国(1914年-1945年) 中华民国(1945年-1970年) |
母校 | 淡水公学校 |
职业 | 看栅工 |
生平
高施传生于1914年,有兄弟八人[1]。家族世居淡水竹围,淡水公学校毕业后在家务农[2]。后他和两位弟弟先后远赴南洋群岛从军[1]。1939年6月进入铁道部竹围车站任职,战后调任转辙工作,1958年奉调华山车站[1]。1958年12月调双连车站,任锦西街平交道看栅工[2]。
高施传所住村落位在傍山面海的坡地,交通不便。他在工馀之暇负起整修山道工作,每遇大雨山洪冲坏道路,就动员他家人出钱出力,为公众修桥铺路。此外,他还作泥水工作,经常替附近的竹围国民小学修整教室,并建议校方将节省之修建费用移作充实教学设备之用。1962年夏,他所住村落闹水荒,十多户祇能依赖一口小水井生活;于是同年9月初旬,他在竹围八势里一邻的住屋附近,一个人挖凿大水井,有时甚至于工作到深夜,在体力无法负荷时才肯让家人帮忙。经二十多天挖掘,已深达二丈多的井冒出大量泉水。接著,他又兴建一座简单的水塔,免费替附近一百多公尺远近的十多户邻居铺设水管,解决饮水问题。[2]
高施传在锦西街平交道服务十三年,之前从未发生任何意外事件[3]。曾与高施传共事的庄日清描述,印象中的高施传老实敦厚,做事认真负责[1]。住在锦西街34号之3的居民陈金枝说高施传在锦西街十三年之久,由于热心助人为人敦厚,和附近的居民都成了朋友[4]。
殉职
1970年10月31日傍晚近6点,台北联营公车46路线司机刘宏亮驾驶的公车,自中山北路经锦西街转往重庆北路[3]。据前排乘客杨皆再回忆,公事转入锦西街自东向西行驶之后,因平交道那边有二辆计程车争道,使公车前面一辆卡车阻在平交道上,等到卡车抢过平交道之后,公车企图紧跟穿越[4]。高施传见正好开往台北的台铁淡水线第三八四车次普通车驶来,立即按规定将阻止人车通行栏网放下,但却被刘宏亮仍然加足油门,企图抢越平交道,遂冲破铁网,车身陷在平交道中央,进退不得[3]。杨皆再见到公车上的乘客正慌张错乱的时候,高施传急窜而出,一面拿著红色信号旗,向驶来的火车挥动示警,同时跳到公车旁边两手尽全力将缠住公车车身的栏栅和铁网拉掉,公车才在千钧一发下向前冲出平交道[4]。市民石坤胜目睹这时正巧火车疾驶而至,高施传走避不及,当场被撞死,前后只差半分钟[3]。
身后
事发后一日,刘宏亮在台北铁路医院会议室接受检察官陈炳煌侦讯时称,当日因下雨、天色已黑,视线差,以致他发觉已驶至平交道已不及刹车,为怕陷在平交道,只得加足油门,没料到公车车顶会拖断栏网[5]。他之前在1969年11月10日开联营公车46路停靠民权西路王子酒店前招呼站,因停车太靠近安全岛,造成一名乘客右手背撞上路旁电线杆骨折而挨告[6]。同年11月3日,刘宏亮经台湾省铁路警察局第一警务段依《中华民国刑法》公共危险罪移送法办[7]。
因高施传留有七十六岁老母及妻儿五人,最小的孩子才十一岁,台湾铁路管理局局长陈树曦、中国国民党铁路党部书记长陈英烈、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第五组主任梁永章都陆续慰问高施传遗属,并各致送慰问金新台币二千元[5]。第一夫人宋美龄同意高施传幼女高秀锦进入华兴小学就读,培植至大学毕业为止[8]。高施传遗属从台湾铁路管理局获得抚恤金新台币二十七万四千元[7]。
同年11月16日,在台北市立殡仪馆景行厅举行高施传公祭,由台湾铁路管理局局长陈树曦主祭,政府首长有谷正纲、张宝树、赵自齐、梁永章、高玉树、陈声簧、王鲁翘等人参加公祭[8]。灵堂悬著中华民国副总统严家淦题颁“舍生取义”挽额、行政院副院长蒋经国题颁“忠义楷模”、中国国民党秘书长张宝树题颁“党员楷模”[8]。杨皆再等乘客匍伏在灵前,泪流满面地感谢[4]。竹围国民小学六十多位学生代表、锦西街附近数十名居民等也都到灵前致哀[8]。上午11时许,当将埋葬到淡水竹围山麓的高施传棺木抵达锦西街平交道附近的时候,居民陈金枝等居民、成渊国中同学都致敬、膜拜[4]。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与台湾铁路管理局在事发后一日就已决定在锦西街平交道旁竖立高施传半身像[5],由林木川塑造[8]。1971年6月9日由交通部部长张继正主持揭幕,严家淦、台湾省主席陈大庆为纪念碑题字[9]。越六年,同样在铁道救人的唐高铜像竖立[10]。
后来1984年10月27日早上8点许,近八旬的洪焕于圆山站和双连站间抢救在铁轨玩耍的两岁儿童林当兴,被台北开往淡水的第四六七车次火车撞上;洪焕于下午2点在马偕医院过世[11]。同样立铜像。
双连站拆除时,高施传女儿来双连找推拿师傅陈博文询问父亲铜像下落,方晓已交由台北市捷运局保管,直到淡水线完工才又迁回捷运线型公园原竖立处不远处重置[1]。铜像及碑体被捷运局在双连文昌宫前重组设立,因纪念碑上留有“党员楷模”四字,曾被政治立场与国民党不同的民众喷漆破坏[12]。
参考
- ^ 1.0 1.1 1.2 1.3 1.4 乔慧玲. 台北采石錄 30年前捨己救人高施傳義舉可風 小銅像的感人故事漸被遺忘 雙連站的未來無限寬廣. 《中国时报》. 2000-08-28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陈正光. 老工人負責盡職 高施傳義行足式. 《联合报》. 1970-11-02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3.3 .看守平交道老高以身殉 鐵路一工人捨己救眾人 公車進退不得 火車疾駛而至 千鈞一髮之際 搶救數十人命. 《联合报》. 1970-11-01 (中文(台湾)).
- ^ 4.0 4.1 4.2 4.3 4.4 陈正光. 高施傳 捨己救人 遺愛長存. 《联合报》. 1970-11-17 (中文(台湾)).
- ^ 5.0 5.1 5.2 中央黨部與鐵路局 決定為高施傳塑像. 《联合报》. 1970-11-02 (中文(台湾)).
- ^ 伸手公車窗外 接骨師傅折骨 老父受傷女兒告狀 司機辯稱咎由自取. 《联合报》. 1969-11-11 (中文(台湾)).
- ^ 7.0 7.1 高施傳捨己救人 鐵路局從優給卹 搶越平交道公車司機 劉宏亮定今移送法辦. 《联合报》. 1970-11-03 (中文(台湾)).
- ^ 8.0 8.1 8.2 8.3 8.4 捨生取義 忠義楷模 高施傳之喪 昨公祭安葬 遺屬已獲妥善照料 將建銅像永留典範. 《联合报》. 1970-11-17 (中文(台湾)).
- ^ 高施傳捨身救人 看柵人精神不朽. 《联合报》. 1971-06-10 (中文(台湾)).
- ^ 陈维仁. 立像未記救人史實》鐵道上 唐高捨命求幼童. 《自由时报》. 2009-02-27 [2020-05-04] (中文(台湾)).
- ^ 搶救鐵軌玩童 老翁受撞不治. 《联合报》. 1984-10-28 (中文(台湾)).
- ^ 唐嘉邦. 事蹟隨時光流逝 義士銅像多遭難. 《中国时报》. 2011-06-14 [2019-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