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棪
高棪(1908年10月25日—2001年8月29日),江苏南通人,编舞家,1964年在中国文化大学成立台湾第一个舞蹈科系,被誉为“台湾舞蹈教育之母”。
高棪 | |
---|---|
性别 | 女 |
出生 | 大清江苏省常镇通海道通州直隶州 | 1908年10月25日
逝世 | 2001年8月29日 台湾台北县三峡镇恩主公医院 | (92岁)
墓地 | 台湾新北市三芝区 |
国籍 | 大清(1908年-1912年) 中华民国(1912年-2001年) |
籍贯 | 安徽 |
母校 |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
父母 | 高楚秋(父) |
网站 | 台湾第一个舞蹈科系的推手─高棪(1908-2001) – 台湾女人 |
生平
中国大陆时期
高棪生于1908年10月25日[1],出生地为江苏南通[2],祖籍安徽[1]。她自小受家人影响学唱京剧[1][3],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二年级时从医学转体育系[4]。这段期间,高棪与美籍教授海蒂学舞,因开放式教学方法与敬业态度,而对舞蹈教学向往[1]。22岁,她毕业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2]。
高棪在1939年抗战期间随国民政府迁至重庆[1],在当地的师范学校作舞蹈教员[2],编创表现仕女优雅一面的《宫灯舞》[5]。抗战胜利后,她远至西藏、新疆、蒙古等地研究民族舞蹈[2]。与她一同在边疆旅行采集舞蹈题材的,是戴爱莲[5]。高棪也与姊姊高梓编著《拂舞》、《干舞》、《剑舞》、《宫灯舞》[1][2]。
台湾时期
1949年,高棪到台湾后,先与姊高梓教于新竹市新竹师范[1]。她们的侄子高煜、侄媳傅祯彝就定居在新竹市[6]。1951年左右,高棪在台湾山地原住民地区作舞蹈采集[7]。
高棪为师范院校的准教师编创了《采茶舞》[5]。之后,她转往台北女子师范专科学校、及台湾师范大学任教[1]。在师专教舞时间,高棪推行民族舞,如《宫灯舞》、《苗女弄杯》等,影响日后台湾的小学老师都流行教导民族舞[8]。
1960年代开始,高棪与高梓同住于板桥寓所[7]。1963年10月10日国庆大典,高棪教导的大型舞蹈表演,获张其昀赏识,便特聘她到中国文化学院创立五年制舞蹈专修科[1]。次年7月,高棪带领舞团赴美国与加拿大表演,日后1968年7月8日获侨务委员会奖状[9]。之后,中国文化学院舞蹈音乐科扩大成体育系舞蹈组,到后来独立为舞蹈系[3]。自高棪在1964年开创台湾第一个舞蹈科系后,才陆续有其他学校跟进设立[1]。 196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由中国文化学院三、四年级女生26人组成舞蹈团赴墨西哥会场表演,就由高棪负责编舞[10]。
跟随高棪多年的伍曼丽回忆,高教授首将舞蹈纳入正统教育体系,早年就参考美国舞蹈教育制度引进西方新观念,并聘请黄宗良、林怀民、姚明丽、赖秀峰来教导[3]。1972年,高棪借由毕业学生陈学同引介,聘刚从美国回来的林怀民到中国文化学院音乐舞蹈专修科教舞,日后这些学生就成了云门舞集创团元老舞者[11]。1980年1月1日,由中国文化学院舞蹈科校友、学生组成的华冈舞蹈团成立,高棪任团长、伍曼丽、江映碧和李维任教师[12]。
与姊姊高梓和姊夫郝更生感情融洽比起来,高棪一生未婚[13]。高棪毕生最大的心愿,是写一本中国舞蹈源流的书[4]。但1986年2月,高梓、高棪的板桥住所失火,珍贵资料和纪念品都焚毁[13]。11月12日,高棪获民族艺术薪传奖舞蹈类,以肯定努力于舞蹈教育[14]。次年春,住所原地重建[15]。
1990年8月,高棪从文化大学舞蹈系主任退休,系务交由第一届学生伍曼丽[7]。退休后,她依然每周一次去文化大学教舞蹈导论[16]。1995年3月22日,文建会策画“半世纪的脚步”舞展,邀高棪、李淑芬、李彩娥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演出[17]。
高梓去世后,高棪搬到新店与侄儿同住[16]。2001年8月29日,高棪因糖尿病并发胃出血,病逝于恩主公医院[3]。9月16日追思会在板桥殡仪馆举行时正逢纳莉台风,文化大学董事长张镜湖亲自到场[1]。伍曼丽、姚明丽、蔡丽华、张丽珠、杨桂娟、古名伸、杨素珍、游好彦、王广生、李英秀、刘黎媖、江映碧等多位台湾舞蹈界人物也前往哀吊[1][3]。下午约2点,伍曼丽等人护送高棪的骨灰至三芝乡的灵骨塔[1]。
纪念
为纪念“台湾舞蹈教育之母”高棪,由新竹交通大学浩然图书馆人员陈立收集相关资讯,作数位特藏[1]。华冈舞蹈团在2001年12月29日在基隆文化中心、次年1月25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演出高棪早年作品《宫灯舞》、《西藏舞》和《采茶舞》[5]。2004年8月31日,江映碧撰写的《舞动春风一甲子─高棪》等举行新书发表会[18]。
著作
- 高棪. 《怎樣敎學唱遊》. 复兴书局. 1956.
- 高棪. 《中國民族舞蹈》. 海潮出版社. 1961.
- 高棪. 《中西舞蹈比較研究》. 中央文物供应社. 1983.
参考资料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黎慧琳、张伯顺. 紀念高棪 文大籌設特藏室 上月底辭世 公祭昨天舉行 為記錄一生貢獻 浩然圖書館將收集有關史料數位典藏. 联合报. 2001-09-17 (中文(台湾)).
- ^ 2.0 2.1 2.2 2.3 2.4 洪美秀. < 舞蹈之母高棪>創知名凌波微步. 自由时报. 2009-12-24 [2023-12-28] (中文(台湾)).
- ^ 3.0 3.1 3.2 3.3 3.4 徐开尘. 風雨送別舞蹈界追憶高棪. 民生报. 2001-09-17 (中文(台湾)).
- ^ 4.0 4.1 张伯顺. 高棪九十大壽 門生慶賀 台灣舞蹈界最資深教授 畢生最大心願是完成中國舞蹈源流一書. 联合报. 1998-12-13 (中文(台湾)).
- ^ 5.0 5.1 5.2 5.3 徐开尘. 紀念高棪舞展將登場. 民生报. 2001-12-27 (中文(台湾)).
- ^ 洪美秀. 90歲高煜出書 記載3奇女子. 自由时报. 2009-12-24 [2023-12-28] (中文(台湾)).
- ^ 7.0 7.1 7.2 张伯顺. 焦點人物 高棪八月褪下舞衫. 联合报. 1990-07-22 (中文(台湾)).
- ^ 张典婉. 《30年前領風騷》攏袖揚手如飛雲 健步巧踩婀娜姿 元老舞者 苦心孤詣半甲子. 民生报. 1991-03-21 (中文(台湾)).
- ^ 舞蹈家高棪 獲僑委會嘉獎. 经济日报. 1968-07-09 (中文(台湾)).
- ^ 舞蹈團赴墨獻藝 今晚作臨行公演 表演古今舞姿介紹歷代服裝 文化學院女生參加世運演出. 联合报. 1968-09-19 (中文(台湾)).
- ^ 李欣恬. 華裔編舞家陳學同在美辭世 享壽74歲. 中国时报. 2022-06-21 [2023-12-28] (中文(台湾)).
- ^ 華岡舞蹈團今天成立. 民生报. 1980-01-01 (中文(台湾)).
- ^ 13.0 13.1 侯惠芳. 人物特寫 高梓高棪 是姊妹是師生是好友 一場火燒掉了往事 燒不掉來日. 民生报. 1986-04-16 (中文(台湾)).
- ^ 高棪獲頒「薪傳獎」. 民生报. 1986-11-12 (中文(台湾)).
- ^ 芳. 藝文圈 高棪新居快要落成了. 民生报. 1987-02-10 (中文(台湾)).
- ^ 16.0 16.1 徐开尘. 高棪90歲還很年輕 滿室舞蹈人為老師祝壽 相約十年後還要獻舞. 民生报. 1998-12-13 (中文(台湾)).
- ^ 李彩娥以舞姿回顧歷史. 中国时报. 1995-03-18 (中文(台湾)).
- ^ 赖廷恒. 資深舞蹈家 飛揚歲月成書 李彩娥、林香芸、高棪、李天民傳記 時報出版. 中国时报. 2004-09-01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