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辅(1576年—1659年1月28日),廷玺广东新会县[1]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黄公辅
大明兵部尚书
籍贯广东广州府新会县
字号字廷玺
出生万历四年(1576年)
逝世永历十三年正月七日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1月28日)
出身
  •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同进士出身

生平

万历四十年(1612年)举人[2]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成进士,担任浦城知县,挽留辞官的叶向高、谴责卸职的钱象坤。转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后,他为误读帝诗的府属辩白,发还馈金责备对方,又上疏弹劾韩敬魏忠贤李实不法,乞求治罪,言辞激切,被霍维华反劾而削籍。

魏忠贤败亡后,黄公辅得起用为湖广湖北道参议,改任江西副使。其时湖广有数百人到北京杨嗣昌衙门,责骂杨嗣昌不为当地著想,对方因此上疏让他留在湖广,其后再进任宝庆参政,入贺朝廷期间上疏“流寇燎原,征讨宜急”,获崇祯帝嘉奖。

崇祯十三年(1640年)黄公辅兼任长沙副使,正值张献忠攻打长沙城,他设置埋伏,斩杀三千多名流贼平定事件;很快他回到宝庆,监督军队反击攻城的临蓝营军队,斩杀对方首领。他清廉谨慎,长沙、宝庆人民感恩其德政,获举荐任佥都御史抚治偏沅,与巡按不和而称病归乡[1]

隆武二年(1646年)广州失陷,张家玉陈子壮陈邦彦起兵;黄公辅则在永历元年(1647年)正月获南明朝廷起用为太仆少卿,到七月时他也在新会起兵。陈邦彦攻打顺德,和他约定屯兵充当犄角,他和连城璧接连收复新会及新宁,不久三人战死,他的军队也散去。永历帝临幸肇庆,转任左通政经筵;永历三年(1649年)擢官刑部左侍郎,署任兵部尚书,其时他已年老,无心仕进,只是想见皇帝抒发怀抱。次年(1650年)永历帝西奔,他留在肇庆,率领李元胤马吉翔守卫三水,兵败后退入深山[3]

永历八年(1654年)李定国出师,黄公辅和孙子黄确依附王兴;至十一年(1657年)他写信给郑成功,商议以福建、广东军队收复南京,适逢勤王兵前来,他命黄确自龙门经越南前往永历帝行在。十二年(1658年),南明朝廷晋任他为兵部尚书、总督水陆义旅,赐尚方剑方便行事;他和王兴议事被泄密,拒绝尚可喜前来招降,孙儿黄确、黄硕兄弟被擒后也坚持不屈。十三年(1659年)正月七日,黄公辅在文村忧愤而死,年八十四岁[4]

引用

  1. ^ 1.0 1.1 钱海岳《南明史·卷五十六·列传第三十二》:黄公辅,字廷玺,新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授浦城知县。叶向高辞位,疏留之,并诋钱象坤去位。迁山西道御史。有府属误干文网,力为昭雪。馈之醢,发之金也,还其金而切责之。又疏纠修撰韩敬,劾魏忠贤、李实不法,力乞明正典刑,言甚激切,卒为霍维华所劾,削籍。忠贤败,起湖北参议,转往江西副使。湖北民数百抵京,拥杨嗣昌门,责其不为桑梓保障计。嗣昌疏留还公辅于楚,晋宝庆参政。因入贺,疏言“流寇燎原,征讨宜急”,上嘉纳之。越二年,兼长沙副使。值张献忠攻城,设伏禽斩三千馀人,事始定。未几,回宝庆,临蓝贼万馀攻城,督兵逆击,捣其巢,禽贼首斩之,馀党平。公辅廉介慈慎,长、宝人感其德政。会推佥都御史抚治偏沅,以不合于巡按,谢病归。
  2. ^ 道光《新会县志·卷六·选举》:黄公辅 印曾孙,(万历)四十年壬子科(举人) 贾志 见进士
  3. ^ 钱海岳《南明史·卷五十六·列传第三十二》:广州陷,张家玉、陈子壮、陈邦彦师起。永历元年正月,起太仆少卿。七月,公辅亦起兵新会。邦彦攻顺德,约公辅就其乡屯兵,互为犄角。公辅乃与连城璧复新会、新宁。三人死,军亦散。昭宗再幸肇庆,转左通政侍经筵。三年,擢刑部左侍郎,署(兵部)尚书。公辅已年迈,无仕宦情,特欲一陛见,抒怀抱而已。四年,上西幸,公辅留肇庆,率李元胤、马吉翔守三水。兵败入深山。
  4. ^ 钱海岳《南明史·卷五十六·列传第三十二》:八年,李定国出师,与孙确依王兴。十一年,遗书郑成功,议以闽、粤师复南京,会勤王兵迎上。命确自龙门间出安南谒行在。十二年,晋兵部尚书、总督水陆义旅,赐尚方剑便宜行事。公辅与兴等议大举而事机泄。尚可喜招降,复书拒之。已又执确、硕兄弟,终不屈。十三年正月七日,以忧愤卒于文村,年八十四。

参考文献

  • 钱海岳南明史》·卷五十六·列传第三十二
  • 道光《新会县志》·卷六·选举
官衔
前任:
袁鸣泰
明朝浦城县知县
万历-天启年间
继任:
姚士恒
前任:
张天麟
明朝湖广布政使司分守宝庆道参政
1640年-1644年
继任:
郭士亮
前任:
李乾德
明朝偏沅巡抚
1643年
继任:
吴麟瑞
前任:
李陈玉
南明兵部尚书
1649年-1650年
继任:
万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