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RH120
2006 RH120是一颗直径大约5米的[3]近地小行星的临时名字 [1],它通常都是绕著太阳公转,但是大约每20年左右会接近地-月系统一次[4]。偶尔这个天体会短暂的进入临时卫星捕获(temporary satellite capture,TSC),在临时卫星捕获期间,流星体可以是除了月球之外的另一颗天然卫星。虽然,太空科学研究所的艾伦.W.哈里斯评论说:“宣称在临时轨道上打转几个回圈,然后就打包一走了之的几个轻如鸿毛的小不点是卫星,只是在炒作。”[4][5]。它在2006年9月到2007年7月在地球轨道上,2008年2月18日才有了小行星现在的名称[2],6R10DB9,卡特林那巡天系统的内部辨识名称[3]。
发现[2] | |
---|---|
发现者 | 卡特林那巡天系统 (703) |
发现日期 | 2006年9月14日 |
编号 | |
MPC编号 | 2006 RH120 |
小行星分类 | 阿波罗近地天体 (NEO)[1] |
轨道参数[1] | |
历元 January 4, 2010年1月4日 (2455200.5) | |
远日点 | 1.058 AU (Q) |
近日点 | 1.007 AU (q) |
半长轴 | 1.033 AU (a) |
离心率 | 0.0244 |
轨道周期 | 1.05 yr |
平近点角 | 2.913° (M) |
轨道倾角 | 0.5955° |
升交点黄经 | 51.12° |
近日点参数 | 10.10° |
物理特征 | |
大小 | ~3-6 米[3] |
质量 | ~1.0×103? kg |
平均密度 | 2 ? g/cm³ |
自转周期 | 2.75 minutes[3] |
反照率 | 0.1 ? |
绝对星等(H) | 29.5[1] |
这个物体的来源仍存在著一些争议。发现后,因为它的大小、轨道和光谱还有符合农神五号火箭上使用的钛白氧化涂料 -而没有给予正式的名称[6]。目前认为它可能是一个人造的物体,一个先例是几乎在完全一样轨道上的J002E3,目前认为它是阿波罗12号的农神火箭S-IVB的助推器[7]。
历史
2006 RH120是在2006年9月14日使用卡特林那巡天系统设在亚利桑那的27英吋 (69公分) 的史密特摄星仪发现的[8]。"6R10DB9"[8]是卡特林那巡天系统自行给予发现天体的名称,通常只在 小行星中心的近地天体确认网页中使用,直到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它归类为小行星。它在9月14日添加在NEOCP上,但随后就解释它不是一颗小行星而被删除[9]。初步的轨道计算显示,它是地球的重力从周期11个月的太阳轨道上捕获的天体,并且类似于上个世纪的60至70年代初,在阿波罗计画使用过的许多火箭助推器的残骸之一。
稍后的分析显示这个NEO小到太阳辐射压力的摄动足以影响它的运动[10]。然而,喷射推进实验是太阳系动力学组的Paul Chodas怀疑这个被扰动的物体是一块岩石,而不是老旧的飞行器[10]。一种假设是这个物体是月球受到撞击弹射出来的一颗岩石[4]。在2008年2月18日,这个天体被赋予了小行星的编号[2]。
在2006年6月通近地点被弹射出去之前,它是第4颗进入地球轨道的天体。在近地点,它位于月球轨道内侧276,845公里 (172,024英里) [3]。
2007年6月14日近地点
在2007年6月14日,2006 RH120 它是第4个也是最接近地球的天体之一[11],它最接近时只有0.7月球距离,视星等 在18.5-19.0等。
在加利福尼亚州喷射推进实验室金石的天文学家在2007年6月12、14、和17日使用雷达进行测量。
这个天体目前在绕行太阳的轨道上[5]。在2017年将在太阳的另一侧,与地球的距离大约是2天文单位[12]。要在很长的时间中确实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物体位置预测的系统残差显示用于确定太阳辐射压力的模型可能太简陋了[3]。预测下一次将于2028年在地球的附近遭遇[3]。
相关条目
- 6Q0B44E – 可能是另一颗人造物体的地球小卫星
- (3753 克鲁特尼) – 第二颗月球的候选者
- 2002 AA29 – 对地球有潜在威胁的小行星
- 2010 SO16 – 地球的马蹄轨道伙伴
- 天然卫星
参考资料和注脚
- ^ 1.0 1.1 1.2 1.3 1.4 JPL Small-Body Database Browser: (2006 RH120). 2007-06-15 last obs [201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9).
- ^ 2.0 2.1 2.2 Williams, Gareth V. MPEC 2008-D12 : 2006 RH120. IAU Minor Planet Center. 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 2008-02-18 [201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09).
- ^ 3.0 3.1 3.2 3.3 3.4 3.5 3.6 Great Shefford Observatory. 2006 RH120 ( = 6R10DB9) – A second moon for the Earth?. [200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6).
- ^ 4.0 4.1 4.2 Bill Gray. Pseudo-MPEC for 6R10DB9. [2007-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 ^ 5.0 5.1 Roger W. Sinnott. Earth's "Other Moon". Sky & Telescope. 2007-04-17 [2010-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27).
- ^ Spectrum measured by Carl Hergenrother and Rob Whitely of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 ^ Yeomans, Don. Is Another Moon Possible?. Astronomy. April 2010.
- ^ 8.0 8.1 Distant Artificial Satellites Observation (DASO) Circular No. 68, 2006 Sept. 17, 16:59 UT. [2007-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10).
- ^ Major News About Minor Objects, April 18, 2007. [2007-06-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9).
- ^ 10.0 10.1 Dr. Lance A. M. Benner. 6R10DB9 Planning. JPL/NASA Asteroid Radar Research. 2007-06-20 [201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5-27).
- ^ JPL Close-Approach Data: (2006 RH120). 2007-06-15 last obs [2010-0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1).
- ^ Donald K. Yeomans and Alan B. Chamberlin. Horizons Ephemeris. JPL Solar System Dynamics. [2010-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