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3自走炮

2A3自走炮(俄语:2А3 «Конденсатор»)是苏联在1950年代为了投射战术核炮弹所开发的自走核火炮,它的406公厘主炮尺寸在世界各国陆军自走炮中相当罕见,但是在技术无法克服与政策指导转换,最后并未量产运用。

Конденсатор-2П
莫斯科中央武力博物馆展藏的2A3自走炮
类型自走炮
原产地 苏联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57 - 1960
使用方 苏联
生产历史
研发日期1955 - 1956
制造数量4
基本规格
重量65 t(143,000磅)
长度20米(66英尺)(连主炮)
宽度3.08米(10.1英尺)
高度5.75米(18.9英尺)
操作人数8

炮弹重量570千克(1,260磅)
口径16英寸(406.4 mm)
射速5分钟1发
枪口初速716米每秒(2,350英尺每秒)
最大射程25,600米(28,000码)

主武器SM-54式406公厘榴弹炮
发动机V-12-B液冷12汽缸柴油引擎
750匹马力
悬挂扭力杆
作战范围200 km(120 mi)
速度时速30公里

简介

1950年代,在美苏核战争都采取先发制人的指导,因此从战略到战术武器都朝向配备核弹头的指导研发。

苏联在1950年代初获知美军将重组部队,成为适应核子战争环境下作战的原子师英语Pentomic,并将在1953年在美军驻西德部队配发M65原子炮。美国的计画让苏联感到警惕,在1955年11月18日苏联部长会议决议研制可发射核子炮弹的超重型自走炮以因应对抗。同时启动研发的计画还有2B1自走迫击炮。

2A3自走炮的车体底盘研发代号为“271工程”(俄语:Объект 271),[1]它是由IS-8重战车改造,增长底盘长度以适应该型炮的尺寸需求。改造后的车体有8对路轮,车后的4对路轮除了原有的悬吊系统外,在陆轮外又加装扭力杆,试图抵销火炮开火的强大后座力。 由于苏联的核弹微缩技术较美国落后,承制火炮系统的特种机器制造设计局选择了使用苏联海军所制造的B-37式406公厘舰炮俄语406-мм_морская_пушка_Б-37改造,成为核子自走炮的主炮,火炮代号SM-54,由于炮弹重量已非人力可负担的规格,设计局研制了专用载弹车与吊弹起重机进行弹药装填作业。火炮使用特制的液压装置维持稳定,转向则是采用电动机进行。但是在2A3研发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射击过战术核武,仅使用常规炮弹实施测评。

2A3的首辆原型车在1956年12月26日在列宁格勒基洛夫工厂组装完成,总共完成了4辆。[2]这几辆自走炮车在列宁格勒附近的中央炮兵靶场测试,测试过程中发现了许多缺陷,包括:[3]

  1. 车体强度与驱动系统很难承担406公厘火炮的重量,故障状态经常发生。
  2. 开炮后炮车无法承受后座力,车体与炮架均出现结构损伤。
  3. 模拟发射战术核炮弹时,因射程不足,车组成员可能会遭到核辐射波及。

虽然这4辆原型车在1957年红场阅兵时登场展示,但相关的技术缺陷修改到1960年尚未根治,但约瑟夫·斯大林亡故后的权力竞逐使这项计画正式画下句点。苏联的继任领导人尼基塔·赫鲁晓夫相信在核子战争中飞弹才是携带核子武器的主力,[4]在他的军事指导下,苏联陆军终止了所有在史达林时代进行的超重型火炮开发计画。

2A3自走炮在1960年在苏联部长会议的决策下停止研发,[5].在莫斯科的俄罗斯中央武力博物馆、圣彼得堡炮兵博物馆各保存了1辆实车。

在2A3研发中止后,俄罗斯的核子炮弹微缩技术并未停止,后来研发出的3BV3核炮弹在152口径主炮上也可使用,苏联炮兵在1965年后仍然获得了战术核武器的投射能力。

参考资料

  1. ^ Kondensator 2P. [2017-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2. ^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2A3 'Kondensator 2P' Howitzer. [2017-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6). 
  3. ^ 406-мм пушка 2А3 (СССР). [2010-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9). 
  4. ^ Armas "raras" de la Guerra Fria. [2017-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7). 
  5. ^ 420-мм миномёт 2Б1 «Ока». [2010-1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24).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