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RG理论(英语:ERG Theory)是美国耶鲁大学克雷顿·埃尔德弗(Clayton Alderfer)提出的人本主义需求理论。埃尔德弗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础上概括、改进,提出了生存需要(Existence needs)、相互关系需要(Relatedness needs)和成长发展需要(Growth needs)三大人类的核心需要,将人在组织生活中具有的需求加以理论化。

内容

(一)三大核心需求

  1. 生存需求:人的生理及物质欲望的需求。在组织生活中,表现为薪资给付、福利、工作环境等。
  2. 关系需求: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
  3. 成长需求:人在工作上的创造,由此促成的个人成长。

(二)三大需求之间的关系:

  1. 需要满足-愈低层次需求愈被满足,则愈希望能满足较高层次的需求。
  2. 需要加强-每一层次需求的满足愈少,则愈希望能够获取满足。
  3. 需要受挫-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愈小,则愈转而追求较低层次需求的满足以资补偿,称为挫折退化现象(frustration-regression)。

理论优点

  1. 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认为某种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行为起作用,而当这种需要的得到满足后,可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可能没有这种上升趋势。
  2. 当较高级需要受到挫折时,可能会降而求其次。
  3. 某种需要在得到基本满足后,其需要的强烈程度不仅不会减弱,还可能会增强,这就与马斯洛的观点不一致了。

参看

参考资料

  1. ^ 存档副本. [2014-1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