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43战斗机
P-43战斗机(Republic P-43 Lancer)是种单引擎,全铝合金,低主翼的战斗机,由共和飞机公司制造。该机设计自P-35战斗机改良而来,在1940年被美国陆军航空队采用,但只生产稀少数量后停产;但P-43配备的新设计、新科技为P-47战斗机的成功打下基础。 P-43整体性能表现差强人意,但因拥有良好的高空运动性能与配有供氧系统,加上高航程特性所以美军常将它用于高空侦照任务,之后才由F-4/F-5 Lightnings (P-38闪电式战斗机侦照版本)接续其任务。
P-43枪骑兵 | |
---|---|
概观 | |
类型 | 战斗机 |
乘员 | 1 |
首飞 | 1940年3月 |
服役 | 1941年 |
退役 | 1944年(中华民国) |
设计 | 亚历山大‧P‧塞维斯基 亚历山大‧卡特维利 |
产量 | 273 |
主要用户 | 美国陆军航空队 中华民国空军 澳洲皇家空军 |
技术数据 | |
长度 | 8.69公尺 |
翼展 | 10.97公尺 |
高度 | 4.27公尺 |
翼面积 | 20.71平方公尺 |
空重 | 2,720公斤 |
正常起飞重量 | 3,373公斤 |
最大起飞重量 | 3,837公斤 |
发动机 | 普惠R-1830-57星型气冷14汽缸活塞发动机 附通用电气B-2涡轮增压器 |
功率 | 1,200匹马力 |
性能数据 | |
最大速度 | 573公里/小时 |
巡航速度 | 451公里/小时 |
爬升率 | 13公尺/秒 |
实用升限 | 7,925公尺(26000英呎) |
最大升限 | 10,970公尺 |
最大航程 | 2334公里 |
翼负荷 | 163公斤/平方公尺 |
马力重量比 | 0.27匹马力/公斤 |
武器装备 | |
机枪 | 4挺M2重机枪 |
炸弹 | 机腹挂架,筹载重量最大400磅 可搭载2枚200磅炸弹、或6枚20磅炸弹 |
发展沿革
在P-35成功销售到美国陆军航空队后,塞维斯基飞机公司开始准备下一款战机的开发。1937年起,塞维斯基以P-35的设计为基础,改善P-35稳定性不足,火力不够的缺点;新设计采用不同的动力组合和增强结构,如:AP-2(后来的XP-41)、AP-7、AP-4(后更名为AP-7)、AP-9、NF-1(海军舰载版)。1938年,公司进行的开发案中较有进展的项目是AP-2与AP-4两款机种,但都是由P-35作为蓝本改良的机型,公司分成两个制造团队各自进行研制工程。
AP-2的制造经费来自美国陆军航空队,在P-35生产合约签署时要求必须在最后一批生产型上安装新增压器的要求,涡轮增压器在B-17轰炸机研发搭配成功后受许多飞机制造厂商青睐,装备后飞机的高空性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突破,而美国陆军航空队也在积极物色装备涡轮增压器的战斗机。AP-2的设计将驾驶舱重新设计,涡轮增压器放置位置在发动机后方,原型机于1939年3月完成交付陆航测试,也就是由P-35改装而成的XP-41。不过这种设计无法解决废气脉冲对增压涡轮的伤害,因此在原型机测试阶段后即放弃了这架飞机后续的发展空间。
AP-4则是塞维斯基公司自费制作的设计,机身编号NX-2597,为一架使用全收放起落架、平头铆钉制造工艺、动力为普惠R-1830-SC2G发动机(输出功率1,200匹马力),设计特点是将通用电器开发的涡轮增压器塞入驾驶舱下后方的机腹。利用导管将引擎废气整流导入增压器运作,化解废气脉冲会造成的问题。在AP-4测试中,因为测试气动力构型后来更换较小的引擎整流罩与较大的螺旋桨用鼻帽试图降低风阻,以确定大型尺寸的空冷活塞发动机在实际运用时空气动力细节。但这恶化了引擎的散热效果,最后导致AP-4在1939年3月22日测试时因为引擎起火坠毁,飞行员跳伞逃生。不过相对于没有发展可能性的AP-2,美国陆航对这架装有涡轮增压与氧气供应设备的飞机在高空表现的性能产生兴趣,对AP-4印象仍相当正面;在1939年5月美国陆航选定下一代拦截机时,共有多款机种入选美军评估之列:洛克希德的XP-38、贝尔XP-39、寇蒂斯XP-40,AP-4也入选,1939年5月12日美国陆航在检阅共和提供的评估报告后,因此在1939年5月13日拨款要求生产13架原型机,正式机体编号为YP-43,生产序列编号为39-704至39-716。
YP-43与AP-4的不同处主要在重新设计的机背,AP-4为了塞入涡轮增压器而挪高驾驶舱位置,造成飞机阻力增加。新设计则是将座舱移低,采用剃刀背的设计将座舱后端与机背流畅的接合为一,将尾轮支柱加高改善视野,并重新设计整合涡轮增压器进气道的发动机整流罩。
在YP-43进行再设计的期间,塞维斯基公司爆发财务危机,因此在1939年9月确定改组公司。1939年10月13日,经营不起色的塞维斯基飞机公司在增资改组后,更名为共和飞机公司,共和飞机主要设计团队仍由俄国王牌飞行员亚历山大‧P‧塞维斯基(Alexander Procofieff de Seversky)与亚历山大‧卡特维利(Alexander Kartveli)留任,共和飞机公司并承继了未改组前的设计业务,YP-43的生产并未受到公司改组而出现严重影响。
美军订购的13架YP-43在1940年9月至1941年4月间交机。外观上YP-43与AP-4已经有许多不同,YP-43机背设计有著剃刀般延伸到机尾的直线,引擎进气口被从翼下延伸造成独特的卵形罩。采用普惠R-1830-35 14缸气冷星形发动机,搭配通用电气公司的B-2涡轮增压器,可产生1200HP和三叶片的可变螺距螺旋桨,武装为机鼻的2挺0.5英吋机枪与左右机翼各1挺0.3英吋机枪。早期的测试显示,YP-43有著起飞偏航和著陆期间强烈滚动的倾向,后来透过重新设计的后三点起落架点来改善。在飞行表现上,YP-43空重5,656磅,标准起飞重量7,300磅(3,311公斤),在2万5千英呎(7,620公尺)飞出了最快时速349英哩(561公里)的表现,爬升率则是每分钟2,850英呎(868公尺)。虽然在飞行表现上没有过于突出,但这是以动力1,200匹马力的引擎与涡轮增压器的协助达成的表现。
不过,在P-43研发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39年9月爆发。美国也派人到英国吸取最新战争经验,在陆航进行测试的同时,也比对现有YP-43性能,得到的答案是机型已经没有发展潜能,也很难应付未来空战需求。因为YP-43操作灵敏度不够、速度不足、且缺乏防护装甲与自封油箱。但共和从1939年9月13日即向陆航推销以AP-4为设计基础强化的新型机,最初提供方案是AP-4J(发动机换为普惠R-2180、1,400马力,配备4挺0.5英吋机枪,也被称为P-43J,后改名为XP-44),陆航当时已决定订购80架AP-4J。但是欧洲战线的资讯传回美国后工程师发现XP-44的帐面性能仍然不足以面对未来需求。在1940年9月13日提出AP-4L(发动机换为R-2800、输出2,000匹马力,后来的P-47战斗机),甚至还有配备V-1710的机型设计。也由于陆航认为共和飞机提出的后续方案都会比P-43性能更具优势,因此在决定投资开发AP-4L时,同时也决定中止量产P-43。
然而,1941年的美国战争工业产能尚未全速运作,R-2800引擎也还在测试阶段,且共和公司因为前两款战机的订单遭到取消生产线也处于闲置状态。美军为了避免这段空窗期造成的人力衔接与产能浪费对公司未来量产会造成负面效果,因此最后决定订购了53架P-43。除了陆军核可的53架,原先预先购置的80架XP-44也在陆军允许下改装成P-43A型继续制造。在第一批的133架量产完成后,因为P-47战机尚未完成开发,加上租借法案亟需对外军援战机之故,共和公司又再加产了中华民国空军需要的125架改良型P-43A,代号为P-43A-1。这批P-43A-1除了装了装甲与自封油箱外,火力也增强为4挺.50机枪,并可挂载副油箱与小型炸弹,以硬体规格来说,与当初推销的P-44性能相近。
服役
美国陆军航空队虽然采购了P-43,但只布署了3个大队:密西根州的第1驱逐机大队、波特兰州的第55驱逐机大队、加利福尼亚州的第14驱逐机大队;这3个单位只短暂了使用P-43,它们对P-43的看法就如同生产P-43的原因:这机种只是垫档的过渡型号。在新战机拨发后随即更换为性能更完整的P-38。但美军在1942年将这些从一线单位退下尚可用的P-43全改装为侦察机,将它比轴心国战机优越的高空性能物尽其用,这批侦察机在1942年8月提供6架供皇家澳洲空军使用,直到P-38E的侦查型F-4服役后才退出侦察任务;1942年10月后,在美国本土使用的P-43统一变更编号为RP-43,限制其不许用于战斗任务。
P-43用于空战的使用国主要为中华民国,为了让共和飞机在纽约州法明代尔的P-47雷霆式生产线投产前仍有业务可接,在1941年6月30日美国宣布国民政府援引租借法案订购125架P-43,这批次机型代号P-43A-1,生产编号41-31448至41-31572。共和公司在1942年3月完成P-43A-1订单,这批战机加强了装甲保护和加上自封油箱;第一批30架P-43A-1在1942年3月30日运抵印度主要港口喀拉蚩、第二批30架在同年4月2日运抵、最后一批运抵时间不明,但不迟于1942年5月。
自1942年起,中华民国空军派遣第四大队人员赴喀拉蚩接机,在1942年4月29日时已经有69架P-43完成组装,中华民国空军并接收了其中的11架。1942年6月4日时喀拉蚩已经接收了87架P-43组件,其中58架组装完成、54架进行测试、2架在试飞时损失。但从接机转换训练开始P-43便事故不断;因为P-43比中国空军原先使用的战斗机要重,多数以硬土地跑道为主的中国机场无法承受较大吨位的机型起降,致使耗损增加,且包括可变螺距螺旋桨、涡轮增压器等崭新设计都是首次接触,换装人员知识配套不足,加之机内自封油箱品质差而令机翼油箱会出现渗漏现象,发生意外成为常态,即使是较老练的飞行员仍多位命丧P-43训练过程。
中国战场
P-43A-1是租借法案通过援助中国条款后第一款美军军援的战斗机,1941年后中华民国空军既有的俄制战机遭日军零战绞杀殆尽,P-40军援提供数量有限、P-66无法担负战备大任的状况下,P-43是1942年时中华民国空军手头战力最优越的战机,国内对其寄予厚望。原本除了国军外,也计画让飞虎队第三中队换装成P-43,但最后因战况转坏,美军驻华部队改组之故未果,但美国驻华航空特遣队后来仍从中华民国空军调用了7架军援的P-43补充战力缺口。不只如此,这125架额度中美军又截留了17架作为支援澳洲皇家空军之用。
1942年春,中华民国空军第四大队开率部赴印度受训转换P-43,但是从换装过程起就有飞行员因操作错误损失。P-43是美军第一代装设涡轮增压机的战机,增压器的高热问题并未妥善解决,加上P-43的机翼自封油箱有漏油的毛病,一但燃点低的航空汽油与机腹增压器高热接触到的话,便会轻易酿成灾难性的火烧机,四大队的飞行员第一次接触到这款新机种却没有仔细理解相关的机械原理,因此多位飞官便在机械故障事故中丧命,这个现象不只是资浅飞官存在,包括大队长等级的资深飞官干部也有这现象。从1942年4月,操作P-43火烧机与各种机械损失损失的飞行员就包括四大队队长郑少愚少校(4月22日,喀拉蚩驾机转场至昆明途中在火烧机坠毁殉职于印度酌浦洱)、24中队副中队长武振华(4月24日)、21中队飞行员夏崇本中尉、24中队中队长陈罗昆(5月12日)、四大队副大队长陈盛馨(8月3日,座机编号1222)。其中以武振华的损失案例最为典型,他在未完成转换教学便急著驾机升空,却未能未能掌控可变螺距螺旋桨的特性而失事摔机。
1942年8月后P-43换装也逐渐完备,到1942年9月,四大队总共接收了51架P-43,扣除在转场与训练折损的飞机还有47架,在经过近半年的换装期后,四大队重新担负战备。1942年7月5日美国驻华大使回报的资料中,在昆明换装的35架P-43,有4架坠毁、17架著陆时受损待修、14架可用。加上提供给驻华特遣队的7架,虽然运抵喀拉蚩的数量将近100架,但是史迪威将P-43的引擎料件调拨给运输机队使用、以及让渡给美军强化战力,导致国府空军最后换装单位连四大队本身都未能满编,最后仅换装2个战斗机中队,仍得和其它机种搭配使用。不过因机队规模有限,续航力亦普普之故,P-43主要空战是以在国府控制区内的拦截任务为主,较少陪同执行掩护轰炸任务;美军的P-43除了拦截任务外,亦担负战术侦察任务,中国战场的美军的P-43在1943年9月开始换发P-38后便退出作战序列,但中华民国空军的P-43至少到1944年服役序列当中。
虽说P-43转弯格斗方面比日机差,但其高空高速性能上的优点却是中国空军截击日军轰炸机所必要的,此外P-43的高空性能是1943年中国战场中,唯一可以克制二式单座战斗机之战具。
P-43在中国战场目前已知的空战纪录如下:
- 1942年
8月17日:美国驻华航空特遣队第75战斗机中队所属之2架P-40E、2架P-43在桂林附近空域得知有日军战机入侵,P-43可能击伤1架百式司令部侦察机。
10月25日(一说10月24日)一架由中华民国空军周志开(僚机驾驶员杜兆华)驾驶的P-43在陕西省洋县上空击落日军百式司令部侦察机1架,为P-43在中国战场首场空战胜利。
10月27日,四大队所属12架P-43自成都太平寺机场起飞,护卫轰炸机部队轰炸山西运城日军据点。
12月30日,3架美国驻华航空特遣队所属P-43与6架P-40赴缅甸戍腊执行护卫任务,但该役P-43未善尽高空掩护任务,导致P-40机队独自和6架日军战机接战。
- 1943年
1月9日,四大队为执行前线空中扫荡,进驻四川梁山机场。
1月10日,四大队所属10架P-43、5架P-40K扫荡日军驻地湖北荆门机场,P-40K负责轰炸和扫射、P-43负责高空掩护,因日军提前疏散无空战发生,该役2架P-40K在炸射过程遭地面防炮击落。
1月12日,高又新、董启恒两人驾驶P-43执行侦查游猎任务;在宜昌上空接战,高又新击落日军一式战斗机1架。
2月24日,日军第16飞行战队所属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由第25飞行战队所属一式战斗机掩护空袭梁山机场,由21中队队长王特谦率领4架P-43升空拦截;日军战报中声称击落1架P-43,实际上该役3架P-43遭击落,驾驶2104号机之飞官许晓明中尉阵亡,日军则毫无损失。
5月19日,鄂西会战之际,4架四大队所属P-43、8架P-40E自巴县白市驿机场起飞,掩护二大队A-29哈德逊式轰炸机轰炸湖北枝江洋溪镇日军舰艇,遭日军防空炮火及战斗机拦截。四大队副大队长徐葆昀驾驶P-40E遭日军击坠阵亡。
1943年6月时,中华民国空军可用战机统计只剩7架A-29、10架SB-2、5架P-40E、9架P-43、46架P-66;在前半年的运用后自1943年下半叶后中华民国空军可稼动之P-43即不满十位数。
8月23日,日军以第58飞行战队所属之九七式重轰炸机轰炸重庆,护航部队为第25、第33飞行战队,攻击部队规模达27架。空军集结了四大队、十一大队共8架P-43、10架P-40E与11架P-66拦截,双方在重庆近郊南川、歌乐山、北碚上空爆发空战,日军声称1架九七重爆遭击落,国府空军则承认四大队遭击落1架P-43(段克恢少尉驾驶)、1架P-40,十一大队2架P-66坠毁(严桂华、苏任贵驾驶),亦为空战损失。
1943年10月底,6架四大队所属P-43由21中队中队长高又新率领,为支援常德会战进驻恩施机场
11月21日,日本陆航以飞行第25战队(一式战·隼)、飞行第85战队(二式单战·锺馗)掩护第16飞行战队的轰炸机轰炸恩施机场,与P-40、P-43、P-66混编的中华民国空军交战,无可考战果。
11月27日,日本陆航大批飞机空袭常德,国府空军集结了8架战机拦截,分别为四大队中队长刘尊驾驶1架P-43、三大队3架P-40K、十一大队中队长任肇基4架P-66。上午7点4分拦截部队捕捉到第85飞行战队12架二式单座战斗机组成机队发起接战,P-43在二式单战追击P-40之际发动俯冲直接击落日军战机,日军飞行员平井敏文阵亡;P-43再与其它群日军战机接战后脱离安返梁山机场。
11月29日,第4大队第21中队队长高又新率4架P-43战斗机从湖北恩施机场起飞,掩护将副油箱装满步枪子弹空投给围困常德的1架P-40M,增援常德守军,并负责侦察常德及洞庭湖之间日军动向;在澧县上空遭遇四批日军战机。第一批为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8架,4架P-43集中火力击落该编队1架九九轻爆、第二批为7架轰炸机、第3批为5架战斗机、第4批为3架战斗机。该日空战中21中队中尉飞官杨枢在战斗中失踪(后追赠上尉),21中队声称击落4架日军战机。
P-43主要作战时间在1943年,在1943年底四大队主力赴印度换装P-40N战斗机,美军第14航空队则稍早在1943年第3季起换装P-40K与P-40M,国内剩馀的P-43便作为飞行训练使用,1945年后无使用纪录。
型号
- YP-43
- 先前生产原型机 13架
- P-43
- 最初量产型与YP-43架构相同54架
- P-43A
- 改用更强力PW R-1830-49引擎,两翼机枪改采用12.7mm机枪,量产80架
- P-43A-1
- 提供中华民国的修改型号,将全武装更换为12.7mm重机枪、增配自封油箱、防弹装甲与可吊挂200磅炸弹与副油箱的挂架,共生产125架
- P-43B
- 侦照型,改装自P-43A 及 P-43A-1
- P-43C
- 侦照型(不同于P-43B) 构型由P-43A衍生
- P-43D
- 侦照型,采用PW R-1830-47引擎6架(构型由P-43A衍生)
- P-43E
- 侦照型,采用PW R-1830-47引擎(构型由P-43A-1衍生)
- RP-43
- P-44 Rocket
- 计画建议版本,采用PW R-2180-1引擎功率升级为1,400匹马力 (1,044kW),无生产
使用国
相关机种
参考资料
- Angelucci, Enzo and Peter Bowers. The American Fighter: the Definite Guide to American Fighter Aircraft from 1917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Orion Books, 1987. ISBN 0-51756-588-9.
- Davis Larry. P-35: Mini in Action (Mini Number 1). Carrollton, Texas: Squadron/Signal, 1994. ISBN 0-89747-321-3.
- Green, William. Warplane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Volume Four: Fighters. London: Macdonald & Co.(Publishers) Ltd., 1961 (6th impression 1969). ISBN 0-356-01448-7.
- Jones, Lloyd S.U.S. Fighters: Army Air-Force 1925 to 1980s. Fallbrook, California: Aero Publishers, Inc., 1975. ISBN 0-8168-9201-6.
- Swanborough, Gordon and Peter M. Bowers.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ircraft Since 1909.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1989. ISBN 0-87474-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