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南昌起义
本条目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 |||||||||||||||||||||||||||||||||||||||||||||||||
---|---|---|---|---|---|---|---|---|---|---|---|---|---|---|---|---|---|---|---|---|---|---|---|---|---|---|---|---|---|---|---|---|---|---|---|---|---|---|---|---|---|---|---|---|---|---|---|---|---|
|
关于Shizhao多次退回Daniel-Hei之修订
大陆网友Shizhao多次将本人所作修订退回,现在此公布本人对此条目作出之主要修订:
其一、将南昌“起义”重命名为南昌“起事”。查《国语辞典》,“起义”的意思是“为正义而起兵。”共党之起事正义抑否,见仁见智,Shizhao认同共党政府之“起义”是他个人的事,不可侵犯维基之中立性,为共党搽脂抹粉,而根据该辞典,“起事”的意思是“举兵发事。”,相较共方及Shizhao所称之“起义”,较为中立客观。
其二、将原描述之偏颇共党处修改,增加相关史实。原版本将共产党南昌起事的原因简化为“国民党镇压,故共党反抗”,避重就轻,忽略了在宁汉分裂中,共党的作为是如何令武汉国民政府对共党由接纳到排斥,本人将此项史实增加。Shizhao屡屡将此项修改抹去,实有违中立客观之宗旨。Daniel~Hei 16:17 2006年8月30日 (UTC)da167168
大陆的共匪真是很惹人反感,本来客观中立不受任何污染的维基百科, 被一群大陆共党网路特务 修改的不成样子。 我们要尽量保持 中立的纪录历史才行。 Gaodababy(留言) 2017年3月14日 (二) 09:08 (UTC)
@Gaodababy 你开口就喊大陆共匪、大陆共党网络特务,这个行为算是客观中立吗? 武昌起义咋就没人提倡改叫武昌“起事”,武昌“暴动”?无非因为是死人不会说话,清政府已经不存在了。 Hhsj(留言) 2019年7月30日 (二) 15:58 (UTC)
在英文及日文版维基里对“南昌起事”的称呼
回应Shizhao所谓(其他版本都是起义,而且这也是共产党方面最常用的称呼,起事并不是常用名称)
先勿论是其他版本是否皆称作“起义”,但维基的方针就是中立客观,上面已提过,“起义”有违中立原则,有为共党美化之嫌,而:
在英文版里,南昌起事是称之为“Nanchang Uprising”,根据朗文英英字典,Uprising的解释是"an attempt by a group of people to change the government, laws etc in an area or country",它的同义词(synonym)是rebellion,中文解暴动。
- ("Rebellion" = 叛乱, 不一定暴力--Hillgentleman 19:48 2006年8月30日 (UTC) )
在日文版里,南昌起事是称之为“南昌起义”,但请暸解,日文汉字的解释不是跟中文一样,在译讯通的日华辞典里,“起义”的定义是"义兵を起こす",意即“义兵之发起”,与中文“起义”之定义相去甚远。
至于共产党爱用什么名称,不代表维基百科的条目也要跟从,维基不是共党的文宣,有责任坚守中立原则。
而在维基百科的保护方针里,有提及"Do not protect a page you are involved in an edit dispute over. " Shizhao君自修改自保护,有违守百科方针之嫌。Daniel~Hei 16:35 2006年8月30日 (UTC)da167168
中立问题
我将2006年8月30日的所有修改回退,理由如下:
- 起义是主动方对一个武装反抗事件的描述。被动方称之为暴动、兵暴、等等。南昌起义或南昌兵暴是常用说法,南昌起事无人使用。根据中立原则,有矛盾的事务尽量不要使用贬义的描述(如“解放军”字面上也是褒义的有不中立之嫌,但我们不用“共匪”;同样“国民革命军”暗指是代表全体国民有不中立之嫌,但我们不用“蒋匪”),所以南昌起义是较正确的名称。
- Da167168的编辑并不中立:如“1927年1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共产党员则暗中进行分化活动”等。
--蒙人 ->敖包相会 17:51 2006年8月30日 (UTC)
- “解放军”是专有名词,不一定是解放人民的军队, 正如温家宝不一定是温暖的家庭珍宝.Hillgentleman 19:54 2006年8月30日 (UTC)
- 我认同Daniel~Hei的说法。条目名称或可基于查询方便,以南昌起义为主,辅以其他说法;但是在内文,如动辄出现如“起义经过”、“起义军”的描述,非常不中立,观诸Daniel~Hei之前的修改,似非刻意破坏此页面,用语亦较中立,不知道为何Shizhao要这么坚持。
- 至于Da167168那句,您修了便是,和内文“起义经过”、“起义军”的用语是二回事。未命名 17:58 2006年8月30日 (UTC)
是“中立性”大还是“多人使用”大?
- 多谢未命名朋友的支持。请Mongol解释一下,为何有较中立的“起事”不用,而要用充满政治色彩的“起义”二字? 至于南昌起事无人使用? 在香港的教科书便使用此名词。共方称“起义”,国民政府称“暴动”,都带有政治色彩,有违维基之中立性,就算是“无人使用”, 也可以用重定向将搜寻“暴动”、“起义”的朋友带领至“南昌起事”一页。
- 我很有兴趣知道,在维基,“中立性”和“多人使用”二者,会选择什么。
- Mongol,历史不是小说,维基不是共党文宣,维基的历史条目没理由要迎合那一方的政治需要。
- 另外,就如未命名君所言,“那句,您修了便是,和内文“起义经过”、“起义军”的用语是二回事。”不知为何Mongol竟将本人所作修订全数退回
- 至于“共党分化国民政府”,不知为何阁下如此肯定是不中立,在共党发表于1927年5月的《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处处可见共党将南京的蒋介石国民政府及武汉的国民政府放在对立面, 若阁下认为不中立, 尚请指出反证, 不是按一下修改键和说句“不中立”就算了。
- Daniel~Hei 18:29 2006年8月30日 (UTC)da167168
有关南昌起事的历史事实讨论
- 不知是小弟说得不清楚还是阁下解读有误,我的意思是,根据该份共党宣言,“反叛的资产阶级...在广东、上海、南京、广西、四川已经建立了一个反革命的环形,逐渐向前进展,以达到禁闭国民政府的目的。”即是将清共的南京政府和不主张清共的武汉政府置于对立面,而当时不少部分的共党分子在武汉政府保护下,竟更提点武汉国民政府“反革命的势力自然借助于封建宗法的成分。革命的国民政府,欲战胜反革命的阴谋,必须要在自己领域内消灭反革命的根基。无产阶级和农民群众必须拥护政府完成这个职任。在现在的革命阶段中,国民革命必须和农民革命吻合一致。”
- Daniel~Hei 21:34 2006年8月30日 (UTC)da167168
- 对不起,请不要再混淆概念。清党有两期,第一期是南京政府的1月清党,第二期是武汉政府清党(宁汉复合)。
- 首先是根据中国文化大学提供的《中华百科全书》:南京政府清党之原因【鲍罗廷于(民国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宣布举行“国民党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暨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以共产党人徐谦为主席,执行最高职权。蒋总司令在南昌欲派员参加被拒。十六年一月,蒋总司令拟将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暂驻南昌,要求停止中央联席会议,等待中执委会三中全会解决,武汉于拒绝之馀,公开反蒋。二月,经谭调停,中央党部及国民政府迁鄂。三月,三中全会在汉口举行,会议被共党及其同路人把持。鲍罗廷的倒蒋反英活动,有进无已,委李宗仁为安徽省长,朱培德为江西省长,藉以牵制蒋总司令的东进;在上海发动群众运动,成立工人纠察队,自行建立“上海市市民政府”;三月二十四日,发动南京群众袭杀英美等国领事及传教士,目的在使国民革命受外力千涉;四月一日,汪精卫返国,五日抵武汉与陈独秀发表国共两党联合宣言,继而以国民政府主席名义,下令撤除蒋总司令职务,代之以冯玉祥,并以唐生智为副总司令,积极东下备战。四月六日,北京军警搜查俄驻华使馆,证明俄国有赤化中国的阴谋,国人反共之心大受激荡,蒋总司令乃决心清党。】LINK
- 再根据台湾国史馆提供的资料: 武汉政府清党, 宁汉复合之原因【宁汉两政权,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先是大异其趣,后则殊途同归。南京政府先下令清党,逮捕并驱逐共党分子;武汉政权始则对共党分子采联合态势,俟4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采取“土地改革”路线,清算地主与小资产阶级,与中国国民党人的利益严重冲突,至8月1日,中共在江西省南昌暴动,武汉政权下令讨伐,自此之后,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完全决裂,水火不容。】LINK
【 分裂对抗期之武汉分共:汪亦发现共党之阴谋,与中共分离,宁汉合作。】LINK 【一、南京清党与宁汉分裂
蒋总司令于民国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抵上海,发表声明:对于南京事件,愿负责任;对于租界暨涉及整个不平等条约的解决,决不用诸军事手段。列强对此声明之反应,甚为良好。上海金融企业界尤决心协助北伐大业。三月二十八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吴敬恒、蔡元培、张静江、陈果夫等在上海提出护党救国案。四月二日,正式议决对中共首要采取非常紧急处理,实行清除党内的中共分子。九日,发表通电,检举武汉方面种种不法措施,并分电各中委,对共产党跨党分子,予以非常紧急措施。同日,并捕江苏省党部的中共委员。四月十二日,由上海驻军会同杜月笙、黄金荣等策动之工人联合会等,将共党准备暴动之上海总工会武装纠察队缴械。继江苏之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各省之大城市亦采相同之行动。四月十八日,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及中央党部,推胡汉民为中政会主席及国府主席,是为宁、汉之正式分裂。
二、武汉清党
宁汉分裂之际,史大林与托洛斯基争权,中国问题是其一。托氏主张中共退出国民党,独行其是,自建苏维埃政权,史大林坚持中共与国民党联合,以打倒外来的资本主义和本土的封建势力,作为推动无产阶级革命的预备阶段。南京发动清党之际,史大林听从印度共产党员鲁易的主张,缓和托派的反对,一面联合国民党,同时亦武装农工,发动阶级斗争,欲将此两个阶段的“革命”合而为一。鲁易至中国后,鲍罗廷主张北伐与东征,企图打破武汉之孤立,使中共“革命”扩大;鲁易则主张南下,在两湖与两广发动土地革命,使“革命”深入。鲁易获得第三国际支持,乃于民国十六年六月五日,将共产国际训令送交汪精卫,希望会商,汪认为这是消灭国民党的阴谋,当日由政治会议决定解除鲍的顾问职位,并急赴郑州会晤冯玉祥,争取其合作,以攻南京,遭冯拒绝。二十日,冯至徐州与蒋总司令会议后,致电武汉,请逐鲍氏,与南京合作,未被接受。是时阎锡山亦表示与南京合作。二十五日,何键在武汉发出反共文告。二十八日,唐生智解散湖北共党总工会纠察队。七月六日,武汉政治会议通过汪的讨伐南京(东征)提案。十三日,中共宣布退出国民政府。此时由于唐的部将扬言“不分共不东征”,汪乃于十五日提出“和平分共”的主张,以别于南京的武力清党。八月一日,中共在南昌暴动,武汉政府下令讨伐。八月十九日,武汉政府宣布准备迁宁。九月十日,中央特别委员会在南京成立,接管宁汉双方政权,结束宁汉分裂之局。】LINK Daniel~Hei 04:44 2006年8月31日 (UTC)da167168
“正名”以符合“中立性”是“轻易移动条目”吗?
- 请提供“南昌起事”的可供查证的来源。
- 请注意,轻易移动条目属于破坏行为。
--Isnow 18:50 2006年8月30日 (UTC)
- Isnow,要提供南昌起事一文里可供查证之来源不难,但若这是轻易将本人文字抹去的原因,我倒想反问,原文“南昌起义”有多少可供查证之来源?
- 其次,何谓轻易移动?本人在移动时已根据国语辞典指出原条目“南昌起义”有违中立原则,移动有违中立原则之条目也为之破坏行为?
- Daniel~Hei 18:58 2006年8月30日 (UTC)da167168
“南昌起事”一词在香港的使用
- “南昌起事”可参见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报之《六四十三周年特刊》(二零零二年六月〕,里面提到:举例1927年8月发生的南昌起事,中共的用字是“南昌起义”;国民党的字眼却是“南昌暴动”;香港教科书用的则是最中性的“南昌起事”。同一事件,三种诠释,个人立场与政治见解之威力立见其彰。故此,在教授“六四”有一定的难度,也难有一客观标准。
- Daniel~Hei 19:37 2006年8月30日 (UTC)da167168
是“时间优先”还是“中立”?
- 请你留意你所指的社会是那个社会,我可以告诉你,台港澳都不会这样称呼。既然如此,有何理由将条目内之“起事”一概以“起义”代之?至于本人当时的修订没提供来源,但之前版本不见得有提供来源,以来源之由删去本人所有修改,是双重标准。
- 回应蒙人所言,(如“解放军”字面上也是褒义的有不中立之嫌,但我们不用“共匪”;同样“国民革命军”暗指是代表全体国民有不中立之嫌,但我们不用“蒋匪”),所以南昌起义是较正确的名称。)
- 请不要混淆概念。共匪应是指共产党(员),蒋匪应是指1927后之国民党(员),而解放军可称之为“共军”,国民革命军可称为“国军”。
- Daniel~Hei 19:57 2006年8月30日 (UTC)da167168
不论起义或暴动,最大问题是,肯定涉及个别党派对事件的评价,那会引发不必要的意识形态争论,以及中立化的质疑,纵使大家的看法实际上与意识形态无关。我建议是用南昌起事,但台湾方面用南昌暴动,还是中国方面用南昌起义,照样可以指向南昌起事这一点里。在免生疑问下,麻烦一点难以避免。--Martinoei 19:54 2006年8月30日 (UTC)
- Daniel Hei,书生, 这里“义”字何解?Hillgentleman 20:04 2006年8月30日 (UTC)
- Hillgentleman先生,查《国语辞典》,“起义”的意思是“为正义而起兵。”,这里的“义”应该是“正义”。Daniel~Hei 20:49 2006年8月30日 (UTC)da167168
- Daniel Hei,书生, 这里“义”字何解?Hillgentleman 20:04 2006年8月30日 (UTC)
从Google搜寻“起义”“暴动”“起事”“兵变”“兵暴”查其使用率
Google一下,"南昌起义"432,000(含"八一南昌起义"78,500),"八一起义"78,200,"南昌暴动"24,700,"南昌起事"389,"南昌兵变"225,"南昌兵暴"11。南昌起义比南昌起事多一千多倍。所以我觉得南昌起义是最合适的(相应的内容便是起义原因等等)。南昌暴动也还可以。南昌起事实在太生僻了。另外“起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在起义条目中已经说清楚了。在武昌起义中也有“起义背景”等章节。我们要改成武昌起事,“起事背景”吗?绝对严格的中立是没有的。跟从日常用法,尽量中立,在条目中说明其他说法,内容上尽量言之有据,是我主张的。--蒙人 ->敖包相会 20:44 2006年8月30日 (UTC)
- 敖包,Daniel Hei, 我相信多数人明白"南昌起事"="南昌起义". 编辑百科全书时,文法准确重要, 或是多数人写重要? Hillgentleman 02:01 2006年8月31日 (UTC)
- Google--Results 1 - 50 of about 2,160,000 for 南昌起事. (0.34 seconds)-- http://www.google.com/search?hl=en&q=%E5%8D%97%E6%98%8C%E8%B5%B7%E4%BA%8B&btnG=Google+Search
- Results 1 - 50 of about 685,000 for 南昌起义. (0.26 seconds) --http://www.google.com/search?hl=en&q=%E5%8D%97%E6%98%8C%E8%B5%B7%E7%BE%A9&btnG=Google+Search
- Results 1 - 50 of about 685,000 for 南昌起义. (0.32 seconds) -- http://www.google.com/search?num=50&hl=en&lr=&safe=off&q=%E5%8D%97%E6%98%8C%E8%B5%B7%E4%B9%89&btnG=Search
Hillgentleman 02:04 2006年8月31日 (UTC)
- *Results 1 - 10 of about 175 for "南昌起事". (0.39 seconds)
- Results 1 - 10 of about 48,800 for "南昌起义". (0.23 seconds)
http://www.google.com/search?hl=en&lr=&newwindow=1&q=%22%E5%8D%97%E6%98%8C%E8%B5%B7%E4%B9%89%22&btnG=Search 请使用引号。Larry Li 02:23 2006年8月31日 (UTC)
用字问题及建议、“先到先得”不是定案
大陆网友Shizhao多次将本人所作修订退回,现在此公布本人对此条目作出之主要修订:
其一、将南昌“起义”重命名为南昌“起事”。查《国语辞典》,“起义”的意思是“为正义而起兵。”共党之起事正义抑否,见仁见智,Shizhao认同共党政府之“起义”是他个人的事,不可侵犯维基之中立性,为共党搽脂抹粉,而根据该辞典,“起事”的意思是“举兵发事。”,相较共方及Shizhao所称之“起义”,较为中立客观。
其二、将原描述之偏颇共党处修改,增加相关史实。原版本将共产党南昌起事的原因简化为“国民党镇压,故共党反抗”,避重就轻,忽略了在宁汉分裂中,共党的作为是如何令武汉国民政府对共党由接纳到排斥,本人将此项史实增加。Shizhao屡屡将此项修改抹去,实有违中立客观之宗旨。Daniel~Hei 16:15 2006年8月30日 (UTC)da167168
无论“南昌起事”“南昌起义”“南昌暴动”皆是指向同一事件,“起义”“暴动”皆有政治色彩的涂抹,若说大多数人(是否大多数人,尚存疑)用“起义”或“暴动”,就是舍弃中立的“起事”而不用之理由,实有哄小孩之嫌。我认为:
1.可用导引页将搜寻“起义”或“暴动”之朋友引向“起事”
2.可于“南昌起事”页开首说明为何舍“起义”或“暴动”而取“起事” 至于什么先到先得原则,请留意,这不是已然确立,在该页,亦有说明“先到先得”是未成定案,尚有讨论空间。真奇怪两位大陆网友何以多次援引此例,难不成是成文法案? Daniel~Hei 04:52 2006年8月31日 (UTC)da167168
- 我还是重复之前的看法:如果“南昌起义”确实比较多的话,那么以它为主,辅以其他说法的重定向及内文其他说法的说明应是没问题的;但更重要的修改应该不在标题而在内文,无论如何内文中“起义军”、“起义经过”……等,都不是不可替换的专有名词,一定有其他用语可以代称。未命名 17:32 2006年9月1日 (UTC)
- 同意。标题可让步为“南昌起义”,但要解释其他说法,而“起义军”“起义经过”都必须取代。建议以“起事”取代“起义”。Daniel~Hei 10:14 2006年9月2日 (UTC)da167168
- 谢谢Daniel~Hei的理解,条目取消保护。
- 顺便问一下,“起义军”会用什么取代?
- --Isnow 11:00 2006年9月2日 (UTC)
- 如果有人觉得“起事”拗口的话,我建议就以“原因”、“经过”为标题就可以了,要不然以“事件原因”、“事件经过”为标题也可以。
- 起义军用“中共部队”代称应该可以吧!此外再另起一段表明中共方面称其部为起义军应可顾及双方看法。未命名 11:07 2006年9月2日 (UTC)
- 起事起义有多种,有大有小,暴力或多或少, 可直接写发生了什么事.--Hillgentleman 14:20 2006年9月2日 (UTC)
- 已将“起义军”用“中共部队”代称。另已起一段说明“起义”“起事”“暴动”之别。亦应大陆网友之要求,列出相关网址以支持论述。Daniel~Hei 18:50 2006年9月2日 (UTC)da167168
- 看了Daniel~Hei的修改,我觉得还是需要一些调整,诚然“起事”相对“起义”为佳,不过若一概将内文的“起义”改成“起事”也会过于拗口。像“起义军”改成“起事军”就怪怪的,有点为改而改的感觉。我认为“起义军”可以用“中共部队”、“共军”、“中共部众”等词代之,原先的“起义”字眼,也可以在不同段落,分别以“事件”、“事发”或是其他语句上的润饰代替,“起事”这个字眼毕竟较少用,偶一用之可也,用多了文章似乎有点不通畅。
- 如果可以的话,是否可允许我晚点来改。未命名 18:58 2006年9月2日 (UTC)
不如叫南昌事件
暴动或起义都是双方对此事件的解释,不如叫事件,个人认为比较公正。Jason22(请留言) 11:26 2006年10月18日 (UTC)
苏联参与的程度有必要深入阐述
根据苏联解密的资料,南昌起义有大量苏联参与的策划,包括武器援助计划等等。希望加进来。 Jacktance 10:09 2006年11月6日 (UTC)
真的中立吗?
看了上面的讨论,又仔细看了一下词条,觉得所谓的中立鄙人实在不敢苟同。既然强调中立,那么中共起义领导人离队后“逃往...”这种用语也算中立吗?类似的用语还有几处,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列举了。还请参与编辑词条的维基人好好考虑什么才叫中立,绝对的中立是否存在?切不要用所谓中立来随便压制别人的意见--Heliknight 00:22 2007年1月17日 (UTC)
叫起义违反中立方针
本项讨论已经结束,请勿在本段继续编辑。
1.叫暴动最好,我看不少的中共著作都把不少起义叫暴动,如秋收暴动。搜索一下便知,暴动是个中立的名词,假如把西藏、新疆的某次武装暴动叫起义,有没有内地维基人能接受,认为这个称呼是中立的??--义 (留言) 2009年12月14日 (一) 06:36 (UTC)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翻开图书馆和书店都轻易有的中共官方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传》,看看目录,毛泽东武装起家的秋收暴动时期的名字是什么——“霹雳一声暴动”--义 (留言) 2009年12月31日 (四) 15:50 (UTC)
没有异议我就下刀了,名称的说法显然是空穴来风,读过些中共著作的不会有此认为。--义 (留言) 2009年12月31日 (四) 16:05 (UTC)
- 请见以前的讨论。—Isnow (留言) 2010年1月2日 (六) 18:07 (UTC)
- 暴动的确是共产党早期自己的用法。但也应该考虑到目前可靠来源中最为常见的名称。因此,按照最为常见名称这一原则,使用“南昌起义”较妥。正如上方Hillgentleman君所述,“解放军”是专有名词,它并不一定是真正“解放人民的军队”;同样,“南昌起义”同样是专有名词,它也并不一定带有这场起义或暴动带有正义性的意义。我们应该相信读者的判断力:我们使用这些词并非是支持某某个人、政党或组织,而仅是因为它们最为常用;这个词本身暗含的倾向并不会影响阅读,因为读者在阅读全文后是能够做出是非判断的——这同时还有助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1月2日 (六) 18:55 (UTC)
以前讨论很多,那箭貌似都没上靶子,指哪段?
起义不是中立的,起义是对于中国大陆用户的转换,可是我不认为会有一本大陆著的辞典会予以这个词中立解释,大陆以外的辞典还不一定有。如果说用词语转换,可以同样试试换位思考,就像我前面说的西藏问题,如果藏语或英语的百科把西藏、新疆他们那多数媒体叫的“起义”之类的词语也像我们这样处理,我们会不会认为这个词语转换是中立的?中立方针是五大方针之一,大于常用,况且暴动在中共官方也很常用,尤其是越官方越“枯噪无味”的出版物越常用,像《毛泽东传》是最新版的2003年不早期了,这本书是且是第一官方的的毛书,而且这本书是很袒护毛的书,他都能用暴动。
解放军这个词我也有说的,不过打住,否则在这讨论不完。这个条目对台湾可以转换台湾流行的用语,我不知道是什么,不过对大陆不应该转换成起义--义 (留言) 2010年1月2日 (六) 21:49 (UTC)
好像是早期毛泽东还是毛委员的时候称为暴动的,后来官方就称为起义了—Mys 721tx(留言)-U18协会招人了 2010年1月2日 (六) 22:00 (UTC)
- (:)回应,No,很长一段时间都称暴动,建国后才开始多叫起义,没看我已经写了《毛泽东传》是最新2003年的,而且我只是随便举一个例子,现在两种说法都有用。--义 (留言) 2010年1月6日 (三) 14:37 (UTC)
维基百科不是用来正名的,他应该反应普遍的称呼—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1月4日 (一) 12:55 (UTC)
词汇转换只应该用于译名,不是用来做“中立转换”的。条目命名应当使用在中文里最普遍使用的名称,其他名称可以在第一句一并列出。--Gilgalad 2010年1月6日 (三) 02:19 (UTC)
如果用第一常用的就行,宁愿违反中立都不用第二常用的方案,那“国共内战”对大陆就转换名“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对大陆就转换名“抗美援朝战争”“中越战争”改“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印边界战争”改“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等等等等,对蒋介石的“国民党左派”都可以对大陆加转换“国民党反动派”以区分今日台湾之国民党。--义 (留言) 2010年1月6日 (三) 14:37 (UTC)
- WP:命名常规明文规定要尽量使用最常用的中文名称,同时在条目中介绍其他常见名称,并且建立重定向,没有中立这一条。在你说的这些例子当中,抗美援朝仅仅是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中越战争、中印边界/边境战争都是最常用名,国共内战与解放战争的使用比例大概是一比三,可以算是次常用名,而google、百度结果显示“南昌暴动”的使用比例仅有“南昌起义”的1/15、1/30,远远称不上常用。应当遵守命名方针。--Gilgalad 2010年1月6日 (三) 15:20 (UTC)
Wikipedia:中立的观点中立方针是维基三大核心方针之一,五大支柱之一,法律与宪法有冲突你认为该选择遵从宪法来做法律还是遵从法律来做宪法?“中立的条目标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确保文章的主题出现在合适的上下文中。”“百科式的条目标题应能表现出最高程度的中立性。条目可以在尽量少用感情词汇的情况下涉及相同的内容,或为了确保中立观点而涉及更多的内容(例如将“对毒品的批评”修改为“对毒品的社会观点”)。中立的标题鼓励多种观点以及负责任的条目写作。”WP:命名常规这个主条目却把“最常用”放到顶上却只字不写Wikipedia:中立的观点中的中立内容,没人认为有问题?
况且暴动也是最常用的之一。抗美援朝是朝鲜战争的一部分,是主要部分,中国大陆指的这一部分所做的描述按你的理论就该被对文章转换为“抗美援朝战争”并且在文中允许用这种写法,志愿军的战争皆可描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如何如何,对大陆用户的战役战斗条目当头的引言或战争模板也可写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一部分。
中越战争你再加“边境”搜索看结果如何,而且“中越战争”的搜索结果还会包括共和国建国前之前的中越战争。另外你不要用被和谐的google版本去搜。你随手拿本中国大陆的军书看看中越战争、中印战争看看是不是标题都加自卫反击?
中印的自卫的更多是不是我就可以去改名了?
请再回复支持用“起义”的,附上你身边的辞典上“起义”解释,一个人总不会家里连本辞海或新华字典也没有吧。--义 (留言) 2010年1月6日 (三) 16:53 (UTC)
- 请阅读中立的观点方针之不合理的比重。其中已经要求了,“条目不应给予少数观点与更受欢迎的观点同样多的描述,且通常根本不应包含极少数的观点”。须知“中立的观点是一种观点,而不是缺乏观点或消除观点”。为了符合“更受欢迎的观点”,WP:命名常规才规定“使用最常见的名称”;因此这并不存在什么宪法和法律的冲突,反而正因为“南昌起义”最为常用,所以使用这个名称才符合中立观点的。维基百科的中立是依赖于观点存在的,如果不能正确地、成比例地描述这些观点,那么就谈不上中立。--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1月6日 (三) 17:08 (UTC)
- WP:NPOV主要针对条目中不同观点的表达,命名常规才是针对条目命名的方针,这一点请一定明确。条目的名称应该反映现实存在,即,哪一个名称最常用(最广为接受)就应该用哪个来命名,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标准。至于名称可能内含的褒贬,应该在条目中用NPOV的原则对各方观点作表述,但这不是条目命名应该考虑的问题。顺便说一下,我google(不是谷歌)到的“中印边境/边界战争”结果都比“对印自卫反击战”的结果要多,而且中越战争“包括共和国建国前之前的中越战争”根本不可能,要知道越南这个国号到19世纪才出现,此后直到1979年前中国和越南之间根本没有战事。另外,您觉得武昌起义乃至众多“xx革命”该怎么命名才符合您说的中立原则?--Gilgalad 2010年1月6日 (三) 17:50 (UTC)
- (:)回应--那之前中国跟越南的战争叫与空气作战?--义 (留言) 2010年1月8日 (五) 09:13 (UTC)
- 跑题太远。建议你看一下安南、占城、高棉的历史。--Gilgalad 2010年1月8日 (五) 17:21 (UTC)
那些文山汇海的结论是“最常用名称”=“中立的观点”,恕不认同。这里称的少数是指很少的数,像地球是圆的这样的少数,并不是指搜索“南昌暴动”能搜出那么多结果的情况。为何老大要设这样的方针?因为米国乱来的宗教太厉害了,翻传统科学的说法,如进化论、登陆月球是假的等等一大堆。
维基能抛掉众多辞典对“起义”的解释,就不是“极少数的观点”?大陆能抛掉大陆以外人们的观点就不是“极少数的观点”?
Wikipedia:中立的观点讲了含义以后第一条就是“条目命名”,还不主要?中越战争的是多,是网上多一点而已,可查证来源宁愿用网上在线的也不用出版物的我也没话说。革命并非就是褒义的,林彪说:中国革命就是革了中国人的命,这个是褒义吗,所以革命是可用的。--义 (留言) 2010年1月6日 (三) 19:46 (UTC)
- “革命”在中文里从古至今都是极度褒义词,不然孙中山也不会用这个词:“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周易》)“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等之所以能作为条目名称,不是因为这个词褒,也不是因为这个词贬,而是因为这是最广泛使用的名称,命名常规作如此要求是很有道理的(WP:NPOV的命名一节明确指出条目命名的主方针是WP:命名常规)。“中越战争”的google搜索结果比“对越自卫反击战”多好几十万,怎么叫“多一点而已”,而在google books的搜索结果里两者相差不到100。另,您怎么看“武昌起义”?--Gilgalad 2010年1月6日 (三) 20:44 (UTC)
- 我对这个问题本身没有了解,因此不参加它的讨论,但是我觉得提议者对“中立观点”的理解有误。中立观点不是说在写条目的时候必须完全使用中性的词。而是说在表达对一个事物不同的评价和观点的时候包括所有的观点。因此假如在大多数历史文献或学术著作中把这个事件称为“起义”的情况下,维基百科不应该自树一旗给它起另一个名称,否则的话倒反而是违反了中立的观点。但是在文章中可以开辟一个段落说明这个概念在历史上和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呼。对它的评价各有不同等等。--Wing (留言) 2010年1月7日 (四) 00:24 (UTC)
对越既然自卫以边境为多,就请不要用田忌赛马的方法去比较。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我认为原名应该用中立的方案,体现宪法高度的Wikipedia:中立的观点,对简体用户要不要转换成起义才是有待商讨。--义 (留言) 2010年1月7日 (四) 08:58 (UTC)
- 字词转换是拿来解决译名问题的,决不能拿来“解决”中立问题。中立的观点是让多数观点和重要少数观点被成比例地表达出来,而不是通过技术手段对特定地区的读者隐藏某一部分观点。使用“起义”还是“暴动”,这归根结底就是确定哪个用词更为常用的问题。既然今天“起义”在可靠来源中更常用,那么就应该用“起义”;如果未来哪天“暴动”占了上风,维基百科自然就会从善如流,改用“暴动”。总之,维基百科不应该走在大众用法前面,不应该替大众纠正用法:而只有通过其他途径纠正了大众用法才能改变维基百科。
因此,我个人支持使用“南昌暴动”,但我同时也认为维基百科应该采用“南昌起义”。对比例做了一些研究,故改变了下个人的一些看法。--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1月7日 (四) 11:24 (UTC) - 重新查了下各名称在可靠来源下的数量:来源搜索:“"南昌起义"”——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 ,来源搜索:“"南昌暴动"”——Google:网页、新闻、学术、图书、图片;百度:网页、新闻、学术、图片;知网工具书;JSTOR;维基百科图书馆 。我主要参考的是书籍方面的搜索:
- 在书籍方面,“南昌起义”和“南昌暴动”的比例大约是2:1(我搜索时的精确值为1,577:726)。这种情况下,的确“南昌起义”在绝对数量上相对更为常用一些,但构不成绝对多数;但“南昌暴动”有个更为奇特的现象:书籍搜索的前几页结果,几乎都是中共自己出版的。因此,条目中“‘南昌暴动’只有国民党才使用”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此处我引入考虑的是英文维基百科格式手册上,在各地存在不同用词时的一项规定:
“ | 共同的用法:维基百科会试图找出在所有英语变体中均常见的用法。 Wikipedia tries to find words that are common to all varieties of English. |
” |
——Opportunities for commonality |
- 这里的具体做法,就是“广为使用的词汇要比分布不那么广泛的词汇更加优先,特别是作为条目的名称时。例如,fixed-wing aircraft(固定翼机)要比英式英语的‘fixed-wing aeroplane’和美式英语的‘fixed-wing airplane’更加优先”(Universally used terms are often preferable to less widely distributed terms, especially in article names. For example, fixed-wing aircraft is preferred to the national varieties fixed-wing aeroplane (British English) and fixed-wing airplane (American English).)。因此,再说“南昌起义”和“南昌暴动”的问题。“南昌起义”是在中国大陆使用得最为广泛的用词,但其影响力仅限于中国大陆;“南昌暴动”是在两岸都有使用,而且使用上都相当程度地广泛的用词。因此,若按照英文维基之“共同的用法”一节,“南昌暴动”似乎才能算是“广为使用的词汇”,因而应被优先使用。
- 当然,英文维基百科的方针在此并无约束力,但可以作为本次讨论的参考。--菲菇@维基食用菌协会 2010年1月7日 (四) 23:53 (UTC)
- enwp的这个政策用在这里有些问题。因为fixed-wing aeroplane/airplane是个很基本的词汇,无论是在英式还是美式英语中都大量出现,而南昌起义/南昌暴动却不是这样,关于这个事件的文献在海峡两岸的数量根本不成比例。以google图书、学术和新闻的结果看,关于南昌起义/南昌暴动的中文文献至少95%以上出自大陆,而以google学术和新闻的结果看,其中又有95%以上为“南昌起义”。所以,说“南昌起义”是在整个中文世界使用最广泛的名称应当不过分。而且这一事件在英文中的名称就是Nanchang Uprising,明显是“南昌起义”的对译,比如剑桥中华民国史以及它的中译本,说这个名称的影响力仅及于中国大陆似乎不妥。--Gilgalad 2010年1月8日 (五) 04:47 (UTC)
- 称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是美化。称南昌暴动是丑化。称南昌起事较中立。若现有方针仍然难以定夺,要不要将大陆简体版称南昌起义,台湾正体版称南昌暴动,其它中文区域或许称南昌起事?用.tw的网站用Google甚少找到称南昌起义。这些纯属个人建议,不尽然最理想。--Jusjih (留言) 2010年1月9日 (六) 04:05 (UTC)
- 暴动是中性词。我的观点是,按照命名常规,以最广泛使用的名称作为条目名称。另外,词汇转换不能用在转换观点上。--Gilgalad 2010年1月9日 (六) 04:59 (UTC)
- 对于条目名字是Wikipedia:中立的观点“中立的条目标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确保文章的主题出现在合适的上下文中。”“百科式的条目标题应能表现出最高程度的中立性。”后才是选择第一常用的,其实是很简单的主次问题。维基百科并非不遵从主流就是不中立,恰恰相反,我们来这里和喜欢他最大的原因就是他鹤立鸡群的中立。--义 (留言) 2010年1月13日 (三) 14:10 (UTC)
- 暴动是中性词。我的观点是,按照命名常规,以最广泛使用的名称作为条目名称。另外,词汇转换不能用在转换观点上。--Gilgalad 2010年1月9日 (六) 04:59 (UTC)
- 称南昌起义、八一南昌起义是美化。称南昌暴动是丑化。称南昌起事较中立。若现有方针仍然难以定夺,要不要将大陆简体版称南昌起义,台湾正体版称南昌暴动,其它中文区域或许称南昌起事?用.tw的网站用Google甚少找到称南昌起义。这些纯属个人建议,不尽然最理想。--Jusjih (留言) 2010年1月9日 (六) 04:05 (UTC)
- enwp的这个政策用在这里有些问题。因为fixed-wing aeroplane/airplane是个很基本的词汇,无论是在英式还是美式英语中都大量出现,而南昌起义/南昌暴动却不是这样,关于这个事件的文献在海峡两岸的数量根本不成比例。以google图书、学术和新闻的结果看,关于南昌起义/南昌暴动的中文文献至少95%以上出自大陆,而以google学术和新闻的结果看,其中又有95%以上为“南昌起义”。所以,说“南昌起义”是在整个中文世界使用最广泛的名称应当不过分。而且这一事件在英文中的名称就是Nanchang Uprising,明显是“南昌起义”的对译,比如剑桥中华民国史以及它的中译本,说这个名称的影响力仅及于中国大陆似乎不妥。--Gilgalad 2010年1月8日 (五) 04:47 (UTC)
关于正名的说法,我的观点是只要具备知名度前几名的名称都属于采用方案之选,知名度很差的才协及正名问题,而且正名法也应在中立法之下。--义 [ ☎ ] 2010年7月24日 (六) 04:31 (UTC)
根据WP:命名常规#命名冲突第二条: 当运用“名从主人”、“时间优先”和“常用名称”三原则进行命名而有冲突时,应当遵循以下惯例: 2. 当一个事物的名称符合“名从主人”的命名原则,但只在某一个或多个中文使用地区为常用,而在其它的中文使用地区并不常用时,应当使用符合“名从主人”命名原则确立的名称,而不应当继续使用“时间优先”命名原则确立的首个常用名称。 因此本条目应当命名为“南昌起义”。讨论结束。--Gilgalad 2010年8月26日 (四) 16:31 (UTC)
几个细节问题
请求移动标题名称
“秋收起义”、“湘南暴动”、“广州暴动”同。
为免在标题名称上陷入编辑战,在此请求使用“事件”一词,称之为“南昌事件”,因有许多反政府活动以“事件”称之,例如“雾社事件”,“2008年藏人抗议事件”。两岸之间名称有异,若与国共相关条目标题名称,无法透过正简转换的方式使两边均沾的话,就只能请求两边均避,另用其他标题名称。
各条目内容首段改为
建议条目名称改为国共都接受的"南昌暴动"
中共党史也使用"南昌暴动"一词。e.g. 姜廷玉:“八一”建军节是如何确定的?所以条目命名为"南昌暴动"是国共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中立说法。 Happyseeu(留言) 2013年8月19日 (一) 20:20 (UTC)
在中共官方的人民网上 Google 南昌暴动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5%8D%97%E6%98%8C%E6%9A%B4%E5%8B%95+site%3Apeople.com.cn About 92,100 results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南昌暴动"+site:people.com.cn About 4,450 results (两者区别,是后者"南昌暴动"必须连续出现;前者字之间可以分开) 可见中共官方文件相当接受"南昌暴动"一词。 Happyseeu(留言) 2013年8月20日 (二) 19:46 (UTC)
武昌暴动无人使用,比喻无效。
请用证据证明"约定俗成"的名称是南昌起义。 Happyseeu(留言) 2013年9月4日 (三) 22:27 (UTC)
- 你不用不代表别人不用,自己搜索。约定俗成不用证据,搜索结果说明一切。——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3年9月9日 (一) 06:58 (UTC)
- ( ✓ )同意:双方皆可接受的名称。--Will74205(留言) 2013年9月8日 (日) 05:18 (UTC)
- (-)反对。再强调一遍,WP:命名常规不以“中立”为命名原则。而且此前经过多方讨论,已经确定以使用频率超过90%的“南昌起义”为条目名称,请不要再重复提案,浪费社群精力。--Gilgalad 2013年9月8日 (日) 05:39 (UTC)
中宣部驻维基特派员 Gilgalad 又来啦。根据名从主人原则,中华民国的官方称呼是"南昌暴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称呼有"南昌暴动"与"南昌起义",两者的交集是"南昌暴动"。 Happyseeu(留言) 2013年9月9日 (一) 06:03 (UTC)
- (-)反对,在南昌只有八一起义纪念馆 没有带暴动的纪念馆,使用暴动和起义在google地图南昌地区搜索就很明显了--Qa003qa003(留言) 2013年9月22日 (日) 16:05 (UTC)
- Happyseeu 需要认识到 当前民国政权不被大部分国家承认有必要拿这个说事?--Qa003qa003(留言) 2013年9月22日 (日) 16:07 (UTC)
未完成,但已对标题采用{{NoteTA}}--Gakmo(留言) 2013年9月26日 (四) 04:41 (UTC)
民国政权是否被大部分国家承认与此毫无关系。
哪一天中共失去政权,是否条目就该改成南昌暴动?以政府存在为移转的历史观点,显然不中立。 Happyseeu(留言) 2013年11月10日 (日) 16:19 (UTC)
MtBell 说:"这一事件在英文中的名称就是Nanchang Uprising,明显是“南昌起义”的对译," 这是错误的。"Uprising" 同义词 revolt, rebellion, mutiny, insurrection,翻成"暴动"。剑桥中国史大陆译本反映的是大陆史观,不是中立的学术观点,在此引用它的译名并无意义。
大陆的历史修正主义与伪历史,不应该因为说谎次数多而成为维基百科的内容。这正如"伪科学",不应该因为某人或组织大量出版书籍就变成"科学"而写进维基百科。 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余英时表示:中国大陆从1949年到现在没有历史,有的“历史”都是假历史,是为了政治宣传而造出来的伪历史。要揭穿伪历史,只有将来学术完全自由以后,资料开放,根据原始资料说话才可以[6]。洛杉矶加大教授宋永毅认为,中共长期掩盖文革的历史真相。[7][8]中共中央党校老教授杜光接受访问时表示,“大陆掩盖历史真相的一些伪历史,不应扩散到香港。”[9] Happyseeu(留言) 2013年11月10日 (日) 16:36 (UTC)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南昌起义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space.tv.cctv.com/article/ARTI1241588831583684 中加入存档链接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20521174718/http://space.tv.cctv.com/article/ARTI1241588831583684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旗帜
中国共产党党旗党徽旗帜里称,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形势发展的要求,中国共产党暂时放下了红旗,一直打着代表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即使在八一南昌起义中仍是如此。
此外,第一批党旗似乎创作于1942年。因此本条目不宜放入党旗。--曾晋哲(留言) 2019年10月6日 (日) 22:48 (UTC)
我找到了两个来源: [1] [2] 称南昌歧义用的就是青天白日旗,8月30日以后才改为镰刀铁锤的红旗。如果没有其它反驳意见,稍后我会换成符合史实的旗帜。--曾晋哲(留言) 2019年10月6日 (日) 23:01 (UTC)
青天白日旗根据历史时宜来看应当不是起义时所打的旗帜,起义部队理应使用国民革命军军旗作为旗帜,在非政治场合使用国民党党旗可能性有待商榷。--Alastair(留言) 2019年10月7日 (一) 16:19 (UTC)
@Flyinet: 按照这篇文章,是不是右边这面?--曾晋哲(留言) 2019年10月7日 (一) 16:3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