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Bj111tw/沙盒

买菜帮

詹秀珠[1]帮主,从小在建国市场长大,他创办由家庭主妇、婆婆妈妈组成的“买菜帮”,是台湾最大的帮派

 
建国临时市场

旧建国市场是台中市历史最悠久的市场,拥有大约2,000个的摊位与五金街,40多年来为南北杂货蔬果食材的重点集散地;为纪录旧建国市场的轨迹历史,“买菜帮”免费提供旧建国市场导览服务,用心传承旧建国市场记忆与人情味。

关怀志工团

许多对市场充满情感的影像工作人、学生、市民,发起系列活动,为建国市场留下深刻的历史纪录。

东海景观系学生蕊蕾为建国市场手绘插画明信片,用细腻的色彩、写实的画风,让人感受到旧市场的温暖风情。

大时代的老市场[2]

1945年日本撤出台湾,许多原本受雇于日本人的台湾工人顿失依靠,因此在当时公有第一市场(日据时期“台中第一消费市场”)周边摆起路边摊,范围从第一市场延伸到绿川西街、光复路、绿川东街、建国路、成功路一带;1949年,大量中国大陆移民涌入台中市,又在绿川周边搭起违章建筑(吊脚楼),后来辗转也租给周边的流动摊贩居住。

1970年代,台中市政府为维护都市景观,开始整顿绿川周边的流动摊贩,并取得国防部土地兴建建国市场,建筑采地下一层、地上四层的设计,地下作为停车场、一二楼是市场,而三、四楼住宅区则设计成现代公寓的形式,出租给原本绿川两岸的违章户居住,其中无论是住宅或摊位,接收取九年十个月的租金,作为建设市场的资金。

建国市场的设计相当新颖,除了玻璃砖、通风井,甚至还有当时少见的电扶梯[2]

看见建国市场 成立脸书社团

摊商下一代詹秀珠[1]所发起的“买菜帮”,则邀请网友上脸书“看见建国市场”社团报名买菜团,至旧建国市场边购物、边听免费导览。“建国市场每个摊商都有故事,都值得被纪录”,詹秀珠1973年搬到市场四楼,当时才念国小三年级的她,在市场里长大。回忆过去市场盛极一时的光景,她说当时二楼除了鱼肉摊,还有美发理容院裁缝店布店,热闹非凡。也因为希望让老市场的故事被看见,詹秀珠创立脸书社团“看见建国市场”,著手拍摄摊商的照片及影像,并透过网路发起“买菜帮”活动,邀请大家一起到建国市场买菜,进而认识市场的故事。

詹秀珠[1]了解传统市场的价值无法被超商取代,期望透过导览服务,让更多人认同摊商的产品与人情味,进而转往新建国市场购物;摸黑举办“建国头家一日体验营”,邀请青年市民凌晨4时至市场批货,并于附近天桥下叫卖,体验卖菜的辛苦过程。

传统市场表现台湾的常民文化,也反映人与食物、与土地的情感;市场搬迁不是告别,期待将市场打拼的精神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黄锺山. 金導獎頒獎 「叫太陽起床的人」大贏家. 自由时报. 2018-09-13 [2016-10-16]. 
  2. ^ 2.0 2.1 吕晏慈. 再見建國市場. 公民行动影音资料库. 2018-09-13 [2016-09-12]. 
格里邻走
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