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动员令/第一次动员令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首次动员令”讨论
- 也不是我想要泼冷水,确实,这个运动成功的可能性不大。1000人啊!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在我看来,比较活跃的维基人可能只有100左右,也可能100都没有到。而常访问互助客栈的维基人更是少之又少,可能仅有几十个,我常见的也就十几个而已。或者让少数的人完成多个条目可能可以(就是说譬如100个人每人完成5个)?不过我非常乐意响应这个动员。--氢氧化钠 NaOH 14:36 2006年7月14日 (UTC)
- 其实这只是一个实验而已,试试看中文维基的动员能力,也可以看看中文维基实际的编辑者有多少,实验结果可以让我们多少了解中文维基。真实事求是 15:02 2006年7月15日 (UTC)
- 如果质量不重要(笑)的话……我一天内狂做数十篇欧州地理文章也是可能的,不过只能做小条目-只是翻译首段的简介,后面的迟些再算。其实,条目量第2至9名的维基,很多文章都是这样。--Gary Tse 15:22 2006年7月14日 (UTC)
- 请贡献,现在的目标就是“数量”,内容只要足够成为一个条目就可以了。当然质量不要太差。真实事求是 15:02 2006年7月15日 (UTC)
- 的确,要是只管条目数目,不管内容和品质,我只有写军事条目的都可以一天好几个,光是写个二战的飞机或者是美国喷射军用机,一天写上将进两位数都不是问题,而且可以持续好一阵子。
- 请贡献,未必只能放2个,多多益善。真实事求是 15:02 2006年7月15日 (UTC)
- 的确,要是只管条目数目,不管内容和品质,我只有写军事条目的都可以一天好几个,光是写个二战的飞机或者是美国喷射军用机,一天写上将进两位数都不是问题,而且可以持续好一阵子。
- 我愿意参加。不过,是否首先要把这里的讨论全部移去方针?--Gary Tse 15:31 2006年7月15日 (UTC)
- 这是一个很好的ideaㄝ...暨可以增加中文维基的条目数,又可以让自己新条目候选数量增多,真是一石二鸟一箭双雕阿...只是怕我这下一定又要更深的维基中毒了 哈哈哈。-- Nikopoley✪尼可波里 ✏Hablar! 06:19 2006年7月16日 (UTC)
这样的动员口号很容易对不熟悉的新人传达一个错误的信息:这里的最高价值是条目数量,而不是条目质量。如果动员成功,其可能结果就是出现一堆不成熟、甚至内容不负责任的小条目。
维基人是在写一部被愈来愈多人视为权威引用的百科全书(mingwangx前一阵子写了一篇文章谈这个现象[1],很有意思)。在这种情形下,我想我们应该更强调的是,所有写出来的条目内容,都该有一定的品质。有时候我不经意看到一些粗制滥造的条目内容,实在忍不住要替维基及该作者脸红。多而滥的条目,是比条目数量少更伤害维基的形象的。 --醉洛阳 (寒夜客来) 16:23 2006年7月14日 (UTC)
- 我的目标就是“数量”,其实这只是一个短期的实验,试看中文维基的动员能力,真正的编辑者有多少等,当然没有排斥质量之意。一周后大家还是可以提升各条目的质量的,其实一周时间,该足够写些2条不会太长,但象样的条目了。真实事求是 15:02 2006年7月15日 (UTC)
- 我对于真实事求是兄希望中文版能更进步的热诚感到佩服,但是并不支持这样的动员也不认为真的可行。理由上面很多人都说了,一方面是经常性的积极参与者根本凑不到千人,一方面是过度强调条目数量的话,势必稀释掉条目的品质,我甚至担心如果有太多新人急著抢建很多新条目,下场就是出现一堆品质堪虑的小小条目或甚至侵权条目,导致老手们还得花时间到处改而占用原本可以用来写作的时间,整体上来说帮助不见得大。我想还是顺其自然吧,有心的人自然会常常多写,质与量之间的平衡点往往很难拿捏,我在这里混了这么久也写了长短条目不少,但从没觉得自己拿捏到好的比重。--泅水大象 讦谯☎ 16:48 2006年7月14日 (UTC)
- 我很看不惯SElephant等人动不动就以所谓的老手自居,歧视新来的用户。好像Wikipedia是他们家的一样,别人碰都不能碰,在他们看来新用户都有原罪,ip用户更是。好像这些用户犯了错误就是要来给他们那些老手添麻烦的。其实,就像SElephant自己说的,他那个老手,也不过是一个“混”字而已。他有什么资格指责别人?--travel 19:10 2006年7月15日 (UTC)
- 你也很奇怪,大象表示一下自己对这个动员令的意见和看法,你就要跳出来说别人歧视新手?怎么不说说你所抱持的又是什么样的态度呢?要是别人不能碰,你还有什么机会在这边挑眼勒?不过是述说每个人的想法,你非得要这样攻击才算是表达意见喔。--cobrachen 17:03 2006年7月23日 (UTC)
- 没关系,在维基百科上我不差您一个人看得起我,反正您也动摇不了别人对我的观感。但是无可厚非地,参与时间较久的维基人,的确在编务上会比刚来的新用户熟练许多,这点实在是没啥好辩驳的,除非,这个老用户在参与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花在讨论页上与人吵架,却鲜有实际上的作品贡献。而且,请别随便曲解别人的意见,我并没有说新用户犯错是不对的,事实上,我经常花时间鼓励或帮助一些有潜力的新手该如何掌握维基百科的编写方针,何来歧视之理。我只是认为要掌握百科条目的编写需要循序渐进,一开始比较适合局部的修改,再慢慢练习独自开文,要找1000个用户每天来贡献两个条目,表示里面有接近800至900人是新手,这么多的新人同时创一堆新条目,其结果就是纵使想帮忙指导修改也没人手与时间做到,导致看到品质不佳的作品时只能先砍为快却没办法先好好沟通,反而造成纠纷、扼杀了新手成长的空间,有揠苗助长的可能,大家应该针对此隐忧多加思考。--泅水大象 讦谯☎ 20:07 2006年7月15日 (UTC)
- 您尊重新用户就好。您说"除非,这个老用户在参与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花在讨论页上与人吵架,却鲜有实际上的作品贡献。"您说的话真的是很可笑。您怎么不说像您这样的老用户作了人身攻击却不认错、不道歉呢?--travel 16:47 2006年7月17日 (UTC)
完全同意寒夜客来的观点,要质量不要数量。要调查活动人数可以采取别的方式,不要以牺牲条目质量为代价。--gazagoal(talk) 12:08 2006年7月16日 (UTC)
- 何来“牺牲条目质量”之说,请仔细读“动员令”,再看看下面的新条目,写得多么好,二周内交二条目,不会影响质量,“牺牲质量论”根本站不住脚。真实事求是 16:02 2006年7月18日 (UTC)
- 悄悄和gazagoal说一声:寒夜客来是我的对话页连结,醉洛阳才是我的匿称。您把滑鼠游标放到签名档上试试就明白啦! ^_^ --醉洛阳 (寒夜客来) 20:53 2006年7月17日 (UTC)
- 实验而已,并非长期策略,你有没有更好的“动员令”?。真实事求是 15:02 2006年7月15日 (UTC)
- 如果想快点写多一些高品质的条目,我们可以首先集中人手在编写那些本来在其他语言版本内的特色条目。我想这个方法的效果将会比较显著。
例如,我们先从下列这些条目著手:
- 解构主义建筑(en:Deconstructivism 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孟买(en:Mumbai 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微软(en:Microsoft 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艺术竞赛(en:Art competitions at the Olympic Games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义大利摄影家费里切·贝亚托(en:Felice Beato,de:Felice Beato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英国贝尔顿大楼(en:Belton House 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英国白金汉宫(en:Buckingham Palace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马德堡座堂(en:Cathedral of Magdeburg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保罗·凯恩(en:Paul Kane 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罗伯特·阿瑟·劳森(en:Robert Arthur Lawson 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亨利·史宾赛·摩尔(en:Henry Spencer Moore 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阿亨巴赫(de:Oswald Achenbach 德文版的特色条目)
- 农民抗争的全景画(de:Bauernkriegspanorama 德文版的特色条目)
- 西凡纽士·莫尔礼(en:Sylvanus Griswold Morley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班杰明·摩特福特(en:Benjamin Mountfort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俄克喜林库斯(en:Oxyrhynchus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西敏宫(en:Palace of Westminster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皮蒂宫(en:Palazzo Pitti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帕拉第奥式建筑(en:Palladian architecture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帕提农神庙(en:Parthenon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法兰斯·比达(en:Francis Petre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小为 20:38 2006年7月14日 (UTC)
- 很好的建议,你可以另外设法动员,我认为中文维基需要各种各样的提议,建议。真实事求是 15:07 2006年7月15日 (UTC)
- 英文的特色条目,未必也全都适合中文维基,即使把条目全部内容都翻译过来,可能使用中文维基的人未必有多少人会去查找德国的马德堡教堂和新西兰的建筑师(在全世界建筑界并不是划时代的代表人物)。有精力不如多写一些使用中文的人感兴趣的条目。--方洪渐 01:54 2006年7月15日 (UTC)
- 小声问一句,你推荐的条目中为什么有相当多的关于建筑?我也和方洪渐的看法相同,这些条目大多专业性太强了,我觉得不会有几个中国人来这儿查这些条目的,要查的人之间看英文版的就好了。就比如建筑师条目,我建议先把更有名的大师条目搞起来更有意义,比如安德烈亚·帕拉弟奥本人(en:Andrea Palladio)、弗兰克·劳埃德·赖特(en:Frank Lloyd Wright)雷姆·库哈斯(en:Rem Koolhaas)彼得·艾森曼(en:Peter Eisenman)赫佐格和德莫隆(en:Herzog & de Meuron)。--3dball 20:59 2006年7月15日 (UTC)
- 这些只是一少部分的例子,并不是全部。因为建筑条目(architecture)被放在英文特色条目列表的顶端,所以有这样的误会。从技术层面来说,根据一些资料充足的条目,其他语言的特色条目来编写,搜集及编写的效率应该是高一点。如果可以的话,把多个语言版本的内容来作补充。例如:空中战争,英语版本则重于美国而忽略了欧洲,德语版本则多点关于欧洲的历史,这样将来的“空中战争”应该会充实一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针对华人来编写条目,我们便应该使与中国有关的条目变成特色条目。最理想的当然是,编写前罗列参考资料,大家便能够检查一下,是否正确,是否客观,是否充足。然后拟定大纲,分工编写。最后,作出一些校对。希望当我们提高了特色条目的比重,便能够给人家多点信心,也提高编写人的热诚。--小为 07:43 2006年7月16日 (UTC)
- 其实我想应该从热门大众文化开始,因为这是大部分人最感兴趣的了,这样才会"人气旺旺" 哈。只翻译其他语言版本的特色条目其实不太好吧,因为特色条目通常都挺长的吧,若只翻个几个段落的话,可能会落个虎头蛇尾的懒的去完成剩下的部分了(迷之音:这是在说自己吧 呵)。-- Nikopoley✪尼可波里 ✏Hablar! 06:19 2006年7月16日 (UTC)
- 当然可以加上其他的条目:
- 米歇尔·福柯(en:Michel Foucault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自由意志(en:Free will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精神哲学(en:Philosophy of mind英文版/德文版的特色条目)
- 全能悖论(en:Omnipotence paradox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超人类主义(en:Transhumanism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自行车(en:Bicycle英文版/丹麦文/俄文/乌克兰的特色条目)
- 新加坡地铁(en:Mass Rapid Transit (Singapore)英文版的特色条目)
- 齐柏林飞船(en:Zeppelin英文版/德文/法文的特色条目)
- --小为 19:26 2006年7月17日 (UTC)
- 我想知哪些条目是更多语言的特色条目,例如香港是6个语言的特色条目。假如找这一类条目提升为特色条目,这更有意义。 -- Kevinhksouth (Talk) 05:25 2006年7月18日 (UTC)
- 反而我认为太过简单了,因为我一想建议在某一天内,让维基人参加一个活动,然后在一天内(以UTC为准)创造N条条目,吓一吓其他语言的维基人也好。不知真实事求是考不考虑我这个方案呢?--Flame 07:42 2006年7月17日 (UTC)
- 我的主要用意是增加中文维基的条目数量,如果参加人多的话,假若有5000人,在二周内就有1万条新条目,那同样可以达“吓人”的效果!现在我好象没看到“动员令”在传播,请多帮忙。1天内要大家一齐发送新条目,一是可能造成网络阻塞。二来参加的人数或者不多,你可以看一看上面的讨论,很多人是很“严肃”的,连我这种保守的提议,有些人似乎都觉得很“激进”,很大问题了,何况是你那“好玩”的提议。你可另外提出建议,我会参与,但恐怕会遭到很多反对、批评,要有心理准备。真实事求是 15:47 2006年7月17日 (UTC)
- 我觉得真实事求是的提议不错。质和量的提升是可以两方面同时进行的(只怕人手不够)。不过这是个短期的计划,应该不会有问题。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3:19 2006年7月18日 (UTC)
- 我个人觉得可以趁著暑假尽情地推行这个短期计划来激发大家(尤其是学生)的热情。--小为 03:56 2006年7月18日 (UTC)
- 但若果是由中文维基全力发动,效果可能比个人来得更好。大家对此有何意见呢?若定期发起“动员令”,是否可行?--18164 04:46 2006年7月18日 (UTC)
- 好啊,例如在中文年会前破十万如何?--Whhalbert 04:47 2006年7月18日 (UTC)
- 我不想看到中文维基百科出现大跃进。欲速则不达,希望大家订下目标是配合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 Kevinhksouth (Talk) 05:25 2006年7月18日 (UTC)
- 请看下面完成的新条目,质量很好。再说二周内完成二条目,对很多人来说很已经很慢,何来“欲速则不达”之说,请贡献条目。真实事求是 16:02 2006年7月18日 (UTC)
- 我不想看到中文维基百科出现大跃进。欲速则不达,希望大家订下目标是配合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 Kevinhksouth (Talk) 05:25 2006年7月18日 (UTC)
- 我最近一个月以来,已经下定决心每周贡献一个条目,主要是集中在古代历史方面的,首先从最古的两河流域文明做起,我平时实在很忙,所以贡献的条目老实说质量并不是很高,但内容还是比较全的,跟英文维基比一下,有的我写的比他们的还要详尽。俞磊 08:42 2006年7月18日 (UTC)
- 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我们已经有了几个针对条目品质方面的协作计划,有个数量方面的计划也不错呀。但是最好有个时间限制,比如一周或者两周,这样既容易看到成效,也不会造成虎头蛇尾(而且这种计划比较适合偶一为之,英文版的写作竞赛,一年也就1-2次)。有些新的刺激,也可以活跃一下我们气氛--百無一用是書生 (☎) 08:54 2006年7月18日 (UTC)
- 有没有办法由中文维基推动?因为动员令好象没有在传播,而我一人无法传播给8万人,质量不会有问题,因为是二周内提交二条目,请仔细读“动员令”。另外也请贡献条目。真实事求是 16:02 2006年7月18日 (UTC)
- 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问题了,谁才有权下“动员令”?至少本人就不敢帮手下这道命令……无论如何,你已成功鼓励一些活跃的维基人参与,和发起了这与维基发展有关的讨论,这都是成功了。本人亦已通知了某些行政员发表意见。--18164 01:57 2006年7月19日 (UTC)
- 我认为维基是准许个人自行发动一些“编辑活动”的,请看Wikipedia:公告栏,“动员令”也并非真正的“命令”,只是一种邀请,要不要参与完全由各维基人自行决定。我认为没有“权力”上的问题。真实事求是 02:44 2006年7月19日 (UTC)
- 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问题了,谁才有权下“动员令”?至少本人就不敢帮手下这道命令……无论如何,你已成功鼓励一些活跃的维基人参与,和发起了这与维基发展有关的讨论,这都是成功了。本人亦已通知了某些行政员发表意见。--18164 01:57 2006年7月19日 (UTC)
- 有没有办法由中文维基推动?因为动员令好象没有在传播,而我一人无法传播给8万人,质量不会有问题,因为是二周内提交二条目,请仔细读“动员令”。另外也请贡献条目。真实事求是 16:02 2006年7月18日 (UTC)
- 这个构思的确不错,但可能目标与预期中未必较好,此终参加人数不一定,每人每日创造一至两个条目未免较少人实行。不过我非常支持“动员令”,况且现时大部分球员都未创造条目。 Kims6331 00:21 2006年7月19日 (UTC)
俄罗斯维基今日已有94530条目,但中文维基还未够80,000,仍有很长的距离,大家务必要更加努力!!!!!!--秋铃 09:41 2006年7月25日 (UTC)
- 各位以下是一些简单统计。发现“动员令”没有什么效果。
日期 | 新增条目 |
2006年7月10日 | 204 |
2006年7月11日 | 165 |
2006年7月12日 | 379 |
2006年7月13日 | 203 |
2006年7月14日 | 147 |
2006年7月15日 | 120 |
2006年7月16日 | 146 |
2006年7月17日 | 137 |
2006年7月18日 | 216 |
2006年7月19日 | 130 |
2006年7月20日 | 135 |
- --小为 19:41 2006年7月20日 (UTC)
- 这是因为动员令没有在传播,很显然很少人在看公告栏,我本身其实也没有这种习惯。做出补救
- 改一改公告栏的叙述方式。
- 这里支持动员令的维基人请每人将动员令发给10个没有收到的维基人。真实事求是 15:33 2006年7月22日 (UTC)
这个动员令似乎开始有点见效了,现时的条目数量已经突破八万大关了。--Shinjiman ⇔ ♨ 18:15 2006年7月27日 (UTC)
一个非强制性的动员令是很难成功的。我建议,不如管理员发出命令:强迫所有中文维基人在一个月之内最少要建立一个新条目,并编辑文章(包括讨论页)达十次以上,否则删除帐目。--Dr.Tam 05:35 2006年8月4日 (UTC)我的教室我的大教堂
总结
多谢大家的支持﹐为维基提供了很多有质量的新条目﹐其中有些更成了推荐新条目﹐也让总条目数量提早破8万。这次“动员令”活动增加的新条目数量不算多﹐上面约有上百条﹐实际上或有几百条﹐难以计算。虽然不多﹐但显示了“动员令”是可行的﹐我传“动员令”给约50人﹐这里有约20多人参加﹐实际上人数可能更多﹐效果算不错﹐当然有些是其他维基人通知的。
问题主要在于传达动员令的方式﹕
- 显然并没有多少人在留意公告栏﹐我就是其中之一﹐公告栏不太可靠。
- “连环信”的“动员令”比较可靠﹐但可惜传播不出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想﹐这可能与有些维基人比较害羞﹐或者没有意识到“连环信”的重要性有关。
我相信﹐别说8万﹐只要有1万维基人收到动员令﹐这次活动的效果就不会这么小了。要改进的是传播方式﹐技术﹐这次活动也显示出维基传播信息的方式有待改善。
我打算近期内提议设一种常态的“动员令”﹐与“质量提升”﹐“每周翻译”放在一处。目的是增加某领域的条目 ﹐例如某二周的专题是“加拿大”﹐那二周内﹐要求每位参加者贡献二条任何与加拿大有关的新条目﹐或增修二已有条目的内容等﹐军事、商业、地理、历史、人物、电影都可以。二周后又换新领域﹐如“妖怪”、“中国”、“电脑”、“李敖”等﹐投票决定。
--真实事求是 13:21 2006年8月1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