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剿匪
東北剿匪即第二次國共內戰初期,中國共產黨軍隊與東北地區支持國民政府的各類武裝(其中大多數為被招安的土匪)之間的軍事衝突。據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統計,中共軍隊進入東北後:主要作戰1303次,擊斃12539人、擊傷18568人、俘虜36601人、受降11782人[1]。
東北剿匪 | |||||
---|---|---|---|---|---|
| |||||
參戰方 | |||||
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 西滿軍區 東滿軍區 北滿軍區 | 中華民國名下的地方武裝 | ||||
傷亡與損失 | |||||
死亡12539人、受傷18568人、被俘36601人、投降11782人[1] |
背景
國共內戰期間,國共雙方均將對方貶稱為「匪」。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國民政府和中國共產黨開始爭奪東北地區的控制權。大批原效忠於滿洲國及日本政權的人物選擇支持國民政府,同時國民政府還將大量胡匪收編[2]。根據中共中央東北局的統計,1945年12月,東北全境支持國民政府的地方武裝、雜牌軍等有10萬人左右,軍隊名稱有「地下軍」、「光復軍」、「先遣軍」、「挺進軍」、「忠義救國軍」[1]等。據不完全統計,國民政府在東北地區組織的部隊有16個,任命32名總司令、總指揮,32名軍長,158名師長[2]。
當時東北總計有154個縣,這些勢力掌握一百多座[3](即半數以上的)縣城和鄉村山寨,在北滿掌握的縣城則超過了三分之二[1]。
剿匪經過
1945年底,中共中央東北局提交給中共中央的《對滿洲工作幾點意見》中,承認中共軍隊無法「首先獨占三大城市及長春鐵路幹線以獨占滿洲」,認為應集中兵力在錦州、瀋陽前線給中華民國國軍以打擊。「同時,將其他武裝力量及幹部,有計劃地主動地和迅速地分散到北滿、東滿、西滿,包括廣大鄉村、中小城市及鐵路支線的戰略地區,以掃蕩反動武裝和土匪,肅清漢奸力量,放手發動群眾,擴大部隊,改造政權,以建立三大城市外圍及長春鐵路幹線兩旁的廣大的鞏固根據地。」中共中央贊同了這份文件內容[3]。
12月28日,毛澤東在《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中指出:「我黨現時在東北的任務,是建立根據地,是在東滿、北滿、西滿建立鞏固的軍事政治的根據地。」,「將正規軍隊的相當部分,分散到各軍分區去,從事發動群眾,消滅土匪,建立政權,組織游擊隊、民兵和自衛軍,以便穩固地方,配合野戰軍,粉碎國民黨的進攻。」[3]
1945年末至1946年上半年,中共軍隊的重點在消滅西滿、東滿、北滿的大股國府勢力。1946年春季後,支持國府的勢力下降。但在1946年6月後,仍攻占了中共政權控制的東寧、東安、同江、蘿北等縣城,並試圖支援中華民國國軍的軍事行動,會師哈爾濱[1]。土匪洗劫蘿北、依蘭縣時,將包括蘿北縣長在內的縣委、縣政府幹部集體槍殺。中共依蘭縣委書記的妻子遭強姦後上吊自殺[3]。後在中國共產黨和東北民主聯軍的大力清剿下,國府勢力由大股轉為小股分散襲擾[1]。
1946年3月,蘇聯軍隊逐步撤回國內,中華民國政府向東北地區增兵。5月,中共軍隊撤出四平、長春。各地相繼出現攻擊中共政權的暴動,如東寧五一暴亂[4]、綏芬河五四暴亂[4]、綏陽五八暴亂[4]、牡丹江暴亂[2]、通化暴動[2]等。6月1日,中共中央東北局發布《關於四平戰役後東北形勢與任務的指示》,指出要「徹底剿滅土匪,解決土地問題」。6月12日[2],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部在《關於剿匪工作的決定》中指出:「北滿—特別是合江及牡丹江地區,為我黨在東北最基本的戰略根據地。因此,必須爭取在最短時期內,堅決徹底地肅清土匪,發動廣大農民,建立鞏固的後方,以支持長期鬥爭」。「所有剿匪區域,必須發動群眾。因此應有計劃地抽調千餘幹部組織工作團,經過動員、解釋,使大家深切了解東北的鬥爭是長期的、殘酷的,國民黨反動派有其後台老板美國帝國主義的支持,他還有力量。還會繼續運兵來,擴大內戰。今天敵我力量的對比,從武器裝備、兵員補充、物資供應等方面講,應該承認還是敵強我弱的形勢,因此不僅現在大部分大城市已經失掉,而且應估計到將來還會失掉一些。我們不應該存僥倖心理等待和平到來,而應有長期鬥爭的決心和具體準備。今天我們在東北的民主鬥爭,遠非昔日在華北之民族鬥爭。過去是民族敵人,而今天的敵人是有強大的美國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後者在東北不僅有敵偽殘餘、地主豪紳的支持,而且在東北人民中還有其正統的影響,因此,我們存民主統一戰線內部,必須更加依靠基本群眾和團結一切民主力量,而其中最基本的是經過極其艱苦的工作,發動占人口中最大多數的農民,使之真正在經濟上、政治上翻身,並拿起武器積極剿匪、反對國民黨的進攻,建立鞏固的根據地,建立強大的人民武裝,造成人民戰爭,才能縮短敵強我弱的距離,使我黨我軍在東北最後立於不敗之地。[1]」
7月1日,中共中央東北局發出指示,要求主力部隊各師(旅)按已劃定根據地的區域「各派出約三分之一的兵力去打匪和做群眾工作」,要求各黨政機關「各抽出約五分之二的幹部,不分男女,不分資格,一概下鄉做群眾工作,創造我們在東北的立腳點」,「各地必須對於剿匪作出全面的計劃,必須區分輕重緩急,集中力量實行各個圍殲與窮追,以求俘獲與追剿,務必避免兵去匪來的現象,打跑了土匪不算完成任務,只有消滅了土匪才算完成任務。[1]」
國民政府方面為應對己方不利局面,8月,負責東北地區軍事的機構——東北保安司令部規定:「各省劃區宣撫、化裝潛入,秘密工作」,「設立前進指揮所,統一收編各地下軍」,地下軍在長春不得設辦事處,各部隊隊長「必須在敵區工作」等。至1947年4月,中共已經基本消除北滿地區國府勢力[1]。5月,中共基本肅清東北解放區的土匪[2]。
1948年9月遼瀋戰役前,中共用三年時間基本消滅了東北地區國府勢力。9月5日,中共中央東北局社會部發布第15號匪情通報,要求各地繼續清剿殘餘國府勢力。11月遼瀋戰役結束時,東北人民解放軍已攻占東北全境。標誌中華民國政府對東北的管轄結束。1949年1月15日,黑龍江省、合江省、嫩江省聯合召開剿匪會議,建立統一的剿匪指揮機關,近一步清剿殘匪[1]。
知名匪首
姓名 | 抓獲、俘虜時間 | 職務 | 簡介 | 備註 |
---|---|---|---|---|
崔大剛 | 東北救國軍第二軍軍長、第六路軍第三軍軍長,中將[2] | 1946年9月10日,在哈爾濱同姜鵬飛、李明信一同被處決[5]。 | 普遍存在軍銜「虛高」問題。當時作為東北地區軍事負責人的杜聿明(東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長官、東北剿匪總司令部副司令官)最高軍銜僅為中將。 | |
張樂山 | 東北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2] | 即《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2]。 | ||
姜鵬飛 | 1946年8月26日 | 陸軍新編第27軍軍長、中將 | 1946年7月潛入中共控制的哈爾濱,與李明信策劃「八二八暴動」。暴動前,姜鵬飛在哈爾濱光復飯店,被抓獲[2]。 | |
謝文東 | 1946年11月20日 | 合江省保安軍第二集團軍司令官、東北挺進軍第15集團軍總司令、中將(或稱上將[2]) | 北滿四大旗杆之一。1946年12月3日,在勃利縣處決。 | |
李華堂 | 1946年12月12日 | 東北挺進軍第一集團軍總司令、上將[6] | 北滿四大旗杆之一。在林口縣刁翎[6]被俘後,摔死[2]。 | |
張雨新 | 1946年12月5日 | 東北第十五集團軍挺進軍總指揮、中將[2] | 北滿四大旗杆之一。在依蘭縣附近被俘[6]。 | |
孫久榮 | 1947年3年26日 | 第十五集團軍第二軍軍長、中將[2] | 北滿四大旗杆之一。在猴石山被俘虜[2]。 |
影響
中國共產黨在東北剿匪中的勝利,有力地保衛了解放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鞏固了根據地,保障了解放軍在東北的最終勝利,並且為日後在全國剿匪提供了經驗。而且,剿匪與土改並行,使廣大人民得到了實惠,促使東北人民積極參加及支援解放軍。參軍參戰的東北百姓據稱到1948年底「平均一天拉出一個連隊」。[2][3]
參考文獻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蘇亮.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剿匪情况汇编. 編輯:臧淼. 牡丹江新聞網,來源:牡市博物館和烈士紀念館管理處. 2013-04-03 [2017-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4) (簡體中文).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記者:黃金生. 白山黑水间的东北大剿匪. 搜狐網. 2015-01-08 [2017-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0) (簡體中文).
- ^ 3.0 3.1 3.2 3.3 3.4 史宗義. 解放战争初期东北的大剿匪.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1-02-22 [2017-04-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02) (簡體中文).
- ^ 4.0 4.1 4.2 責任編輯:東文黨. 东宁地区剿匪记略. 東寧政府門戶網站. [2017-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1-07) (簡體中文).
- ^ 战胜者与战败者. 責編:楊簫含、周斌. 人民網-文史頻道. 2014-08-08 [2017-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10) (簡體中文).
- ^ 6.0 6.1 6.2 蘇亮. 方强林海剿匪记. 編輯:臧淼. 牡丹江新聞網,來源:牡市博物館和烈士紀念館管理處. 2013-04-03 [2017-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5)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