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4月17日) |
歷史
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主動撤出延安。3月29日晚—30日凌晨在陝北清澗縣棗林溝村(今石咀驛鎮棗林則溝村後,南距清澗縣城約25公里[1])召開中共中央會議。「棗林溝會議」決定:
- 成立中共中央前方委員會(簡稱中央前委),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機關和中央軍委轉戰陝北,主持中央工作,拖住重點進攻陝北的胡宗南大軍不能增援其他解放區戰場;
- 成立中央工作委員會(簡稱中央工委),劉少奇任中央工委書記,朱德任副書記,董必武、彭真、康生、陳伯達為常委,伍雲甫為秘書長;中央工委立即東渡黃河前往晉西北或其他適當地點開展工作。
- 成立中央後方委員會(簡稱中央後委)。4月11日中共中央決定組建。中央後委書記葉劍英,副書記和後方支隊司令楊尚昆,李維漢(中共中央城市工作部副部長)、鄧穎超為委員,進駐晉綏解放區臨縣地區,統籌中央機關的後方保障工作。4月24日中直東進人員已出動完畢,大體上後方機關已擺開架子開始工作。
3月31日劉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由石咀驛鎮動身去山西臨縣。4月1日東渡黃河。4月8日到達山西興縣蔡家崖,召開晉綏邊區幹部會議,劉少奇提出實施土改。
1947年4月11日中央發出《關於中央工作機構分為三部分及其人員分配的通知》:「中央工作委員會現由劉、朱、董三同志為常委,劉為書記,朱、劉先至晉察冀指導工作一時期,董經五台即轉太行參加財經會議,並準備擔任華北財經辦事處主任。」當時晉察冀的軍事問題嚴重。1946年10月丟掉張家口後,同月召開晉察冀中央局淶源會議,1947年3月召開晉察冀中央局安國會議對此做了分析,部隊存在悲觀情緒,對「張家口得而復失,覺得可惜」,由此產生「埋怨情緒,甚至對戰勝蔣介石缺乏信心」。
1947年4月16日為爭取長期戰爭的勝利,中共中央決定在太行成立「華北財經辦事處」(簡稱華北財辦,即中央工委財委),統一華北各解放區財經政策,調劑各區財經關係和收支,指定董必武為華北財辦主任,由華東、五台(晉察冀)、太行、晉綏各派一得力代表(依次為薛暮橋、南漢宸、楊立三、湯平)為副主任,並經常參加辦事處工作。
1947年4月16日中央工委機關離開臨縣三交鎮,前往晉察冀。1947年4月24日劉少奇、朱德致電中共中央,匯報途經晉綏地區興縣、靜樂、寧武、崞縣(今原平)等地所了解的土地改革情況。1947年4月26日中央工委到達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和晉察冀軍區司令部駐地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2]
1947年6月14日毛澤東致電劉少奇、朱德,指示中央工委今後6個月內要做的工作為:(-)將晉察冀軍事問題解決好。(二)將(全國)土地會議開好。(三)將(華北)財經辦事處建立起來。
1948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決定東渡黃河,轉移華北。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粥時率中央機關在陝北吳堡縣川口以南的元子塔渡口東渡黃河,開始向西柏坡轉移。1948年4月13日毛澤東到達晉察冀軍區所在地阜平縣城南莊晉察冀軍區駐地。1948年4月21日西北野戰軍收復延安。
4月30日-5月7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城南莊會議)在河北省阜平縣城南莊召開。1948年5月1日,中共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在阜平縣城南莊開始辦公,中央前委、工委、後委的工作即行結束。1948年5月26日毛澤東離開花山村抵達西柏坡,與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會合。
參考文獻
- ^ 《枣林则沟会议旧址》简介,清涧县人民政府网. [2020-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 ^ 閻書欽:「論劉少奇在中共中央工委時期的歷史功績」,《中共黨史研究》199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