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中国湖南省长沙市的大学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英語: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縮寫NUDT),通稱國防科技大學,簡稱國防科大,正軍級,本部位於中國湖南省長沙市,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的綜合性大學[1]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校徽
主要領導
校長黎湘
政治委員陳國強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中央軍事委員會
機構類型中央軍委直屬單位、軍事院校普通高等學校
軍事級別正軍級
聯絡方式
總部
地理坐標28°13′09.46″N 112°59′25.45″E / 28.2192944°N 112.9904028°E / 28.2192944; 112.9904028
實際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三一大道212號(本部北院)
通信地址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德雅路109號(本部南院)
郵政編碼410073
對外官網nudt.edu.cn
機構沿革
成立時間1953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頂尖高校之一,是「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

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21號樓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於哈爾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簡稱「軍工」,俗稱「哈軍工」)[2]。軍事工程學院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156項重點工程之一,是中共中央1959年確定的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2]。從1953年到1966年,軍事工程學院僅招生13屆,但校友中的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達40餘人,超過200人被授予將官軍銜[3][4]。「兩彈一星」、超級計算機隱形戰鬥機導彈驅逐艦核動力潛艇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尖端國防工程的大批骨幹均來自軍事工程學院。另外,許多軍事工程學院的校友也活躍於政商界。

1952年3月18日,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副總參謀長粟裕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副主席周恩來朱德林彪呈送《關於成立軍事工程學院的報告》。經周恩來、朱德、林彪審閱後,1952年3月26日毛澤東批示「同意」。由此「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獲得批准創辦[5][6]

1952年6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周恩來致函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布爾加寧,請蘇聯按5個系的規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派遣專家和顧問。1952年7月11日,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簽發命令,任命陳賡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6]

1952年,中央軍委決定,以西南軍區第二高級步兵學校、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兵團的部分幹部為基礎,籌建軍事工程學院。中央軍委還決定,建成後的軍事工程學院應當為全軍各軍兵種培養軍事科學技術人才,校址設在哈爾濱市,並且要求軍事工程學院於1953年9月1日開學[5]

1952年8月22日,中央軍委批准成立了軍事工程學院籌備委員會[6]。1952年9月1日在北京市恭儉胡同59號開始辦公。籌備委員會由陳賡、徐立行李懋之張衍黃景文胡翔九張述祖任新民沈正功趙子立10人組成,主任委員陳賡,副主任委員徐立行[5]。1952年9月16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批准成立了軍事工程學院籌備委員會臨時黨委[6]。陳賡、徐立行、李懋之、張衍、胡翔九、黃景文任臨時黨委委員,陳賡任臨時黨委書記[5]。該院成立之後, 先後有三百多位各個專業的蘇聯專家參與了學院的建設, 至到60年代中蘇關係完全破裂。

1952年11月24日,中央軍委批准了軍事工程學院請調教授的報告。中央軍委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下達「為軍事工程學院抽調300名助教及1000名學員的指示」。1952年11月26日,軍事工程學院向中央軍委呈報了校舍建築初步計劃。1952年12月15日,中央軍委批准軍事工程學院成立建築委員會。1953年1月30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批准成立中共軍事工程學院委員會。1953年2月21日,中央軍委命令:軍事工程學院隸屬中央軍委各總部直接領導。軍事工程學院下設6個部,5個系,22個專科,24個本科生專業[6]。5個系是:一系空軍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軍工程系,四系裝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7]。1953年4月25日,基建工程動工[7]。1953年5月13日,蘇聯顧問團抵達軍事工程學院。1953年5月15日,毛澤東批示,軍事工程學院每年畢業學員以800人為限。1953年8月26日,毛澤東為軍事工程學院成立暨第一期學員開學頒發《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訓詞》,為軍事工程學院題寫了《工學》報名[6]

1953年9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成立暨第一期開學典禮大會舉行,副總參謀長張宗遜代表中央軍委參加。周恩來、朱德賀龍劉伯承羅榮桓等為學院題詞[6]。1953年9月1日後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的建校日[8]

1955年9月1日,中央軍委批准,學院學制改為五年。1955年9月,學院開始招收研究生。科學教育部制定了《研究生班暫行條例(草案)》。1958年7月,軍械部軍械科學研究所遷來,轄屬於炮兵工程系。1958年8月1日,學院首批科研成果在北京展出[6]

1958年12月,學院成立導彈工程系。1959年9月,中央軍委批准,學院學制延長為五年半,少數專業延長為六年;取消一年的預科教育。1959年11月19日,院長陳賡向中央軍委提出將學院分建、改建的建議。1959年12月23日,周恩來視察學院。1959年12月31日,中央軍委決定,將炮兵工程系、裝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分出,分別組建各兵種的工程學院。1960年6月,炮兵工程系遷往武昌,與武昌高級軍械技術學校合併,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工程學院(後為南京理工大學[6]。1960年6月,學院成立原子化學防護系[6][7]。1960年8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批准學院成立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1960年8月15日,蘇聯政府撤走在學院工作的全部蘇聯專家[6]

1961年5月,裝甲兵工程系遷往西安,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1961年6月,工兵工程系遷往西安,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工程學院(後遷南京,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工程兵工程學院)。1961年7月5日,中央軍委第94次辦公會議作出了將軍事工程學院教學業務工作劃歸國防科委領導等決定。1961年7月26日,周恩來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關於幹部子弟在軍事工程學院學習的表現匯報材料上作了批示。1961年8月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林彪視察學院。1961年8月,原子化學防護系遷往長春,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工程學院(後遷北京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兵學校合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技術學校,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學院)。1961年8月,學院成立原子工程系、電子工程系。1961年9月,中央軍委批准,學院學制一律改成五年[6]

1962年1月10日,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劉居英、政委謝有法命令,公布《關於保證學員學習時間的規定》和《關於保證教師業務時間的規定》。1962年1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同意將軍事工程學院教師(不含政治、軍事教員)職務名稱改成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不再稱主任教員、教員。1962年2月19日,學院頒布《軍事工程學院教學工作條例(草案)》。1962年5月18日至23日,學院召開招生工作會議,根據周恩來批示,學院招生不再由組織保送,一律參加全國統考。1962年6月18日,周恩來第二次視察學院。1962年6月,學院專業從64個調整為45個,同時修訂了教學大綱,學制分為五年、六年兩種。1962年12月,羅瑞卿在中央軍委辦公會議上向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劉居英傳達了葉劍英陳毅羅榮桓劉伯承四位元帥對學院的指示。1963年9月1日,軍事工程學院慶祝建院十周年,三總部領導張愛萍李聚奎徐立清來院參加慶祝活動[6]

1964年2月21日,軍事工程學院黨委下達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指示,並且樹立了軍事工程學院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先進典型張金槐。1964年7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全國婦聯主席康克清來學院視察[6]

1965年5月5日,中央軍委決定,軍事工程學院劃歸國防科委建制領導。1965年5月15日,學院撤銷了保證學員學習時間和保證教師業務時間的「兩道命令」。1965年8月17日,毛澤東批轉《關於軍事工程學院第一批參加農村社教運動的報告》。1965年9月21日,學院黨委制定了「三段教學,四至五年」教改方案,專業從45個調整為33個[6]

哈爾濱工程學院

1965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軍委《關於軍事工程學院等三所院校改變管理體制的報告》,決定自1966年1月1日起,三所院校改成地方體制,仍歸國防科委領導。其中,軍事工程學院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1965年12月19日,中央軍委通知,經周恩來同意,軍事工程學院改制可以推遲至1966年4月1日起執行[6]

1966年4月,被指責為全軍四個「不突出政治」的落後單位之一的軍事工程學院,被集體轉業,退出軍隊序列,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仍隸屬國防科委[9]

1966年4月,成立電子計算機系。1966年5月11日,根據中共黑龍江省委部署,哈爾濱工程學院召開「文化大革命」誓師動員大會,成立「文化大革命」領導小組。1966年7月22日,任允中率領中共黑龍江省委工作隊進駐學院[10]

1967年1月31日,「軍工紅色造反者聯合接管委員會」奪取院、系兩級黨政大權。2月18日,「軍工紅色造反者革命委員會」成立。6月1日,經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軍工紅色造反者革命委員會」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革命委員會」[10]

1968年3月,哈爾濱工程學院開始「清理階級隊伍」。1968年8月29日,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派出「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哈爾濱工程學院。1968年11月15日,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相關文件規定,對畢業生進行了分配[10]

1969年8月,根據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通知,學院736名幹部參加了「赴邊疆毛澤東思想宣傳隊」。1969年12月4日,國防科委副主任羅舜初傳達中央軍委指示:決定學院內遷至三線辦學,偏重軍工遷至長沙。1969年12月20日,國防科委傳達中央軍委指示:學院主體(院直領導機關、4個系以及基層單位)內遷長沙;航空工程系遷西安,併入西北工業大學;原子工程系遷四川省重慶市北碚,組建重慶工業大學(後該系調出併入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艦船工程系留在哈爾濱,更名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後為哈爾濱工程大學);風洞實驗室更名風洞研究所(後為中國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10]

長沙工學院

1970年1月29日,國防科委傳達國務院、中央軍委通知:自2月15日起,哈爾濱工程學院歸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機械工業部領導。1970年5月2日,中央軍委批覆,長沙工程兵學院營房移交國防科委。1970年5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批覆國防科委的報告,同意哈爾濱工程學院營房移交中國人民解放軍瀋陽軍區。1970年6月15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哈爾濱工程學院內遷長沙,更名「長沙工學院」,歸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軍區領導。1970年8月,中央軍委決定,長沙工學院由湖南省革命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省軍區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機械工業部實行雙重領導。1970年10月,學院教職工開始分成4批遷往長沙。1970年11月8日廣州軍區批覆,舟橋八十四團營房移交長沙工學院使用。1970年11月14日,廣州軍區派出工作組全面領導學院工作,工作組組長韓凱亞,副組長丁原昌。1970年12月3日,經廣州軍區批准,學院啟用「長沙工學院」公章。1970年12月,根據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指示,原哈爾濱工程學院64萬多平方米校舍、近10萬件營具全部移交中國人民解放軍黑龍江省軍區[2][9][10]

1971年12月3日,國務院業務組和軍委辦公會議批准,長沙工學院的任務主要是為第七機械工業部培養技術人員,兼顧國防科委直屬研究院、基地和第二炮兵、湖南地區的需要。1972年4月8日,「文化大革命」期間該學院招收的第一期短學制大學生開學。1972年4月11日,經中共湖南省委批准,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成立。1972年11月13日,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向毛澤東、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呈送關於請求恢復或重建軍事工程學院的報告[10]。並且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還通過廣州軍區的領導,要求將長沙工學院重歸部隊序列。但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的請求沒有獲得回復[9]

1973年7月3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撤銷重慶工業大學,原哈工大的相關專業遷回哈爾濱工業大學;原軍工二系調歸長沙工學院建制。1973年8月9日,廣州軍區工作組奉命撤出長沙工學院,長沙工學院工作由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副書記張文峰主持。1974年4月25日,湖南省革命委員會派工宣隊進駐長沙工學院[10]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大門

1972年8月6日,周恩來人民大會堂召開的一次會議上得知哈爾濱工程學院已經分建和內遷,十分惋惜,並提出是否能恢復軍事工程學院。1973年,周恩來在中央軍委召開的一次專委會上再次提到該問題。1973年,葉劍英在見到劉居英時,也詢問為何將哈爾濱工程學院拆散[9]

1975年,鄧小平復出主持中央和中央軍委工作後,很快指示國防科委拿出「以長沙工學院為基礎,籌辦國防科技大學」的具體方案。但不久,鄧小平在「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中下台,上述方案被擱置[9]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1977年3月20日,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學院專業、體制再次調整。院機關設四部一辦,下設4個系(不含核武器系)、22個專業、1個研究所、1個工廠[10]。1977年春,長沙工學院領導以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的名義,向主持中央軍委工作的葉劍英呈交報告,請求恢復軍事工程學院或成立國防科技大學。同時,他們還到北京向副總參謀長李達楊成武匯報。同年7月,長沙工學院副院長張文峰到北京,準備向國防科委領導匯報學院情況[9]

1977年7月23日,中央軍委副主席鄧小平在自己家中接見了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負責人張文峰以及主管教學工作的高勇,鄧小平說自己在1975年便想在軍隊搞一所國防科技大學,自高中直接招生(這是針對「文革」期間廢除高考、招收僅有初中文化的工農兵學員而言),同意他們上報以長沙工學院為基礎、組建國防科技大學的方案[10][11][12]

1977年8月25日,長沙工學院臨時黨委向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國防科委呈送《關於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的意見的報告》,經國防科委上報中央軍委[10][11]。1977年9月1日,中央軍委副主席鄧小平審閱該報告,批示「同意。由張愛萍同志負責落實」,並將該報告批送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羅瑞卿、張愛萍[9][13]。隨後,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等領導在報告上批示「同意」[9]。1977年9月1日,長沙工學院在高考中錄取的582名本科生開學[10]【寫學校大事年表的人把77級開學日期寫成1977年9月1日,比真實日期提早了半年。】(此處似有誤,1977年8月4日早晨,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親自主持召開了由33位全國各地的著名科學家、教授以及科學和教育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鄧小平決定恢復中斷10年之久的高考制度。1977年高考由各省分別命題和組織考試,在12月舉辦,例如北京市高考是1977年12月7-9日,共3天。1978年高考,全國首次實施統一命題,分省錄取。自此,分省錄取的制度基本沿用到現在。當(1977)年高考錄取者是1978年春季入學)。

1977年9月26日至30日,國防科委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國防科技大學籌備工作會議[10]。會議由國防科委副主任李光軍主持,國防科委、二機部七機部第二炮兵及長沙工學院的代表與會。10月3日晚和10月4日下午,國防科委黨委常委會討論了國防科技大學籌建方案,決定體制要上報軍委,列入軍隊序列,名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10月6日,國防科委錢學森接見長沙工學院代表,就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專業設置問題和大家座談。10月8日,國防科委主任張愛萍接見長沙工學院代表。1977年10月中旬,國防科委向國務院、中央軍委呈報了《關於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的請示報告》[11]

1978年6月6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達《關於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的通知》(國發〔1978〕110號文件),決定將長沙工學院改建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自1978年10月1日起歸屬國防科委建制領導,列入軍隊序列,執行兵團級職權,1978年10月1日正式生效[9][11][14]。教職工為現役軍人,學生不穿軍裝不入伍。

1979年1月25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臨時委員會成立。1979年4月21日,國防科委頒發國防科技大學體制編制表,下設3個部、9個系、23個專業、39個教研室、13個研究室。1980年9月25日至28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第一次黨代表大會召開。1984年9月25日,國務院批准14所大學為重點建設院校,國防科技大學為其中之一。1984年12月,經中央軍委批准,學校本科生專業調整為25個;應用力學系更名為航天技術系。1984年12月,經國家科委批准,學校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986年12月,經中央軍委批准,學校材料燃料系改稱材料科學與應用化學系,精密機械系改稱精密機械與儀器系,航天技術系兼研究所,應用物理系兼研究所,電子技術系兼研究所[14]

學校是國務院首批批准有權授予碩士、博士學位的院校。1985年1月30日成立研究生院,是全國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院校之一[2]。1989年6月30日,中央軍委決定將國防科技大學列入軍隊院校編制序列,任務由主要為國防工業部門培訓人才改成為全軍培養高級專業工程技術人才。學校仍舊隸屬於教育部和國防科工委管理。老生仍不入伍。1992年8月28日,根據《全軍軍官院校任務規劃表》、《全軍院校編制系統表》,國防科技大學執行正軍級職權,學校機關設師級部、處、辦8個,下設9個系、1個基礎部,同時學校調整領導班子。1995年從教育部和國防科工委劃歸到總參謀部管理,畢業生文憑從教育部頒發的普通高校文憑改為總參軍事院校文憑。

1999年6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炮兵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工程兵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政治學院併入,組建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成為全軍5所綜合大學之一,直屬中央軍委,執行副大軍區級職權[2][15]。該校受國防部和教育部雙重領導[16]。併入的三校沿革為:

  • 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炮兵學院:1978年6月在長沙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地面炮兵學校,1986年6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炮兵學院。1999年井入國防科技大學,成為國防科技大學炮兵學院(2004年撤銷)[17]
  • 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工程兵學院:1950年12月在南京成立華東軍區工兵指揮部兼工兵學校,後相繼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工兵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工程兵學校,1969年8月撤銷。1978年7月在長沙恢復重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學校。1986年6月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工程兵學院。1999年併入國防科技大學,成為國防科技大學工程兵學院[18][19]。2004年6月,由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原工程兵學院、原學員旅、原人文與管理學院軍事教育系合併組建指揮軍官基礎教育學院。
  • 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政治學院:1949年8月在長沙成立成立華中軍政大學湖南分校,後相繼改為中南軍政大學第三分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政治幹部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政治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軍政幹部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幹部文化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政治軍官進修學院。1993年更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沙政治學院。1999年併入國防科技大學,成為國防科技大學政治學院(2004年撤銷)[20]。2004年6月,以原四所院校擔任政治理論教學的教員為基礎,組建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21]

1996年,學校是第一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計劃的院校。2004年,學校成為軍隊唯一進入國家「985工程」建設計劃的院校。學校也是軍隊唯一納入國家「雙一流」建設支持的院校。1991年3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視察學校。2003年,江澤民為學校題寫「厚德博學、強軍興國」校訓。2007年,胡錦濤勉勵學校為推進科技強軍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2013年11月5日,習近平視察學校並發表講話,號召「加快建設具有我軍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努力把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辦成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高地、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1][2]

2017年改革前,學校分為四個校區,均在長沙市。一號院位於長沙市開福區德雅路109號,是學校本部[22]。二號院位於長沙市天心區新開鋪路1186號,是原長沙炮兵學院的校址[23]。三號院位於長沙市開福區福元路1號,是原長沙工程兵學院的校址[24]。四號院位於長沙市天心區芙蓉中路869號,是原長沙政治學院的校址[25]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2017年,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信息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安通信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電子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氣象海洋學院為基礎重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校本部設在長沙,內設學院位於長沙、南京武漢合肥等地。學校是直屬中央軍委領導的軍隊綜合性大學[1][26][27][28]

2017年7月19日,新調整組建的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成立大會暨軍隊院校、科研機構、訓練機構主要領導座談會在北京八一大樓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授軍旗、致訓詞,出席座談會並發表講話。習近平在訓詞中說,「國防科技大學是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培養和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高地。要緊跟世界軍事科技發展潮流,適應打贏信息化局部戰爭要求,抓好通用專業人才和聯合作戰保障人才培養,加強核心關鍵技術攻關,努力建設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26][29]

2023年8月,根據中央軍委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整體移交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對外名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洛陽校區[30][31][a]。後與南京國際關係學院本部一起,重組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機構設置

歷任領導

院士

排名聲譽

大學排名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全球排名
《泰晤士》世界排名[46]沒有排名(2021)
《QS》世界排名[47]沒有排名(2021)
《US NEWS》世界排名[48]501–600名(2021)
《ARWU》世界排名[49]401–500名(2020)

注釋

  1. ^ 根據國防科技大學官網發布的研究生招生簡章,聯繫方式中出現的聯繫人0379的電話號碼(0379為洛陽市電話區號)位於國際關係學院一欄。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國軍網. 2015-07-31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 
  2. ^ 2.0 2.1 2.2 2.3 2.4 2.5 新国防科大今年以国防科大、国关学院等6所院校为基础重建. 澎湃新聞. 2017-06-03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30). 
  3. ^ 林上揚,高山仰止哈軍工,求學2015(33)
  4. ^ 新浪網. 组图:二十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十所学府. 新華網. 2005-10-18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1-27). 
  5. ^ 5.0 5.1 5.2 5.3 军事工程学院的创建.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4-03-24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0).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哈军工时期.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3). 
  7. ^ 7.0 7.1 7.2 哈军工简介. 中國廣播網. 2011-07-28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8. ^ 国防科技大学迎来建校60周年 内涵式校庆令人耳目一新. 新華網. 2013-09-01.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邓小平与国防科技大学组建始末. 新華網. 2012-01-17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2). 
  10. ^ 10.00 10.01 10.02 10.03 10.04 10.05 10.06 10.07 10.08 10.09 10.10 10.11 10.12 10.13 哈尔滨工程学院和长沙工学院时期.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3). 
  11. ^ 11.0 11.1 11.2 11.3 任學文. 军工到科大的历史转折——记国防科技大学筹备工作会议. 國防科技大學586同學網. 201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0). 
  12. ^ 军史回眸:中国筹划改建国防科技大学始末. 華夏經緯網. 2008-01-02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 
  13. ^ 1977年9月. 中國網. 2004-08-02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 
  14. ^ 14.00 14.01 14.02 14.03 14.04 14.05 14.06 14.07 14.08 14.09 14.10 14.11 14.12 14.13 14.14 14.15 14.16 14.17 14.18 14.19 14.20 14.21 14.22 国防科技大学时期.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3). 
  15. ^ 一个时代的开启与一所军校的崛起. 搜狐. 2008-05-13 [2017-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16. ^ 那些年我们一起上过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國軍網. 2017-03-03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 
  17. ^ 炮兵学院.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7-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5-31). 
  18. ^ 國防科技大學工程兵學院,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1(3):2
  19. ^ 工程兵学院.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7-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3). 
  20. ^ 政治学院.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7-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3). 
  21. ^ 课程简介 历史沿革.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人文系. [2017-06-04]. [永久失效連結]
  22. ^ 国防科技大学一号院研究生军事训练场项目招标公告.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6-11-02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23.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二号院保洁绿化服务项目招标公告(2016-GFKD-XW-FW-10124).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6-12-23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24. ^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近代物理教研室招聘公告.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6-06-17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25. ^ 国际问题研究知识库系统项目竞争性谈判公告——GJWTYJZX-2016-01第二次.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6-04-21 [2017-06-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8). 
  26. ^ 26.0 26.1 国防科大学习贯彻习主席训词和重要讲话:五地同会共创未来. 澎湃新聞. 2017-07-23 [2017-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30). 
  27. ^ 2017年军校巡礼第一站:国防科技大学(附报考指南). 中國軍網. 2017-06-03 [2017-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1). 
  28. ^ 国防部公布调整改革后军队院校名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 2017-06-29 [2017-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1). 
  29. ^ 习近平向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授军旗致训词. 新華網. 2017-07-19 [2017-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9). 
  30. ^ 六全六坚持,招生进行时!国防科技大学2024年本科招生工作压茬推进!. 國防科技大學. 2023-12-07 [2024-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9). 
  31. ^ 国防科技大学2024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國防科技大學. 2023-10-23 [2024-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7). 
  32. ^ 院所设置.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9-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33. ^ 王溪,領銜世界運算速度的總設計師——記201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獲得者、國防科技大學校長楊學軍,中國科技產業2011(11):73-73
  34. ^ 34.0 34.1 34.2 杨学军. 鳳凰網. [2017-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1). 
  35. ^ 35.0 35.1 邓小刚任国防科大校长,刘念光任国防科大政委. 澎湃新聞. 2017-07-19 [2017-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36. ^ 黎湘任国防科大校长 中候补邓小刚卸任. 鳳凰網. 2019-12-19 [2019-1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37. ^ 37.0 37.1 国防科技大学科研部部长刘泽金教授已升任副校长. 澎湃新聞. 2017-07-17 [2017-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38. ^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国防科大新领导层亮相:王怀民任副校长兼教育长. 澎湃新聞. 2017-07-23 [2017-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39. ^ 39.0 39.1 国防科大举行晋升少将军衔仪式. 國防科技大學. 2020-07-07 [2020-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7). 
  40. ^ 40.0 40.1 “银河”亿次机20岁了 国防科技大学隆重纪念. 網易. 2003-12-07 [2017-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41. ^ “天河一号”超算排名世界第一 何立峰会见李宁. 北方網. 2010-11-18 [2017-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5). 
  42. ^ 史衍良少将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政治委员. 澎湃新聞. 2016-11-09 [2017-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43. ^ 我校成功举办2009年国家安全与科技发展战略国际研讨会.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9-05-15 [2017-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3). 
  44. ^ 44.0 44.1 刘文军任国防科大政治部主任,前任已履新南京政治学院政委. 澎湃新聞. 2015-05-26 [2017-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45. ^ 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纪委委员最新职务. 紫光閣. 2015-01-14 [2017-06-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46.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47. ^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QS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5. 
  48. ^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49. ^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延伸閱讀

  • 龔盛輝,國防之光: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紀實,人民出版社,2009年
  • 國防科技大學校史編審委員會 編,國防科技大學校史,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1993年
  • 滕敘兗,哈軍工傳,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年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