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泥俺海峽

亞泥俺海峽(英語:Strait of Anián)是歐洲地理大發現時代一個半神話性質的海峽,當時的歐洲地圖學家們相信這是一條分割東北亞洲西北美洲大陸、連接北冰洋太平洋的狹窄航道,因此也成為了當時歐洲探險家們為向西前往亞洲而苦苦尋找的西北航道中的重要一部分。有關這條神秘海峽的存在早在16世紀就已在歐洲地圖家和探險家之間流傳,後也有過數次試圖尋找它的遠航,直到1728年丹麥探險家維他斯·白令終於發現了白令海峽,終結了有關亞泥俺海峽的猜想。

1610年歐洲人繪製的一副世界地圖,在如今白令海峽的大概位置上標註着「Anian Fretum」,即「亞泥俺海峽」

起源

 
傳入日本後抄繪上色的《坤輿萬國全圖》,其中在如今白令海峽的大概位置上寫着「亞泥俺峽」,一旁還有注釋「此處古謂兩邊之地相連,今已審有此大海隔開,北海可通北海」

有關亞洲和美洲大陸被海洋分離的這個概念很早便已在歐洲出現了——馬丁·瓦爾德澤米勒早在1506年的地圖就標示着亞洲和美洲大陸中間是有海洋隔開的,而阿拉伯學者穆罕默德·伊德里西1154年為西西里國王魯傑羅二世所作的《魯傑羅之書英語Tabula Rogeriana》(拉丁語Tabula Rogeriana)地圖中便顯示亞洲最東處是一片汪洋。不過著名威尼斯地圖家賈科莫·蓋斯托迪英語Giacomo Gastaldi在於1562年所繪製的一幅地圖上第一次明確地以「亞泥俺海峽」來稱呼這片分割美亞大陸的海域,歐洲的其他地圖家們隨後也紛紛效仿,這個名字便普及了開來。[1]

至於「亞泥俺」這個名字,原本在拉丁文中寫作「Anian」,應該來自1559年版《馬可·波羅遊記》中的一個中國地名「Ania」(據推測可能是指當時元朝雲南行中書省轄下的安寧州[2])。「亞泥俺」這個中文譯名則來自1608年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所繪製的《坤輿萬國全圖》,其中將拉丁文「Anian Fretum」翻譯為「亞泥俺峽」。

參考文獻

  1. ^ Derek Hayes. Historical Atlas of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2001: 24 [2016-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1) (英語). 
  2. ^ 宮崎正勝. 海図の世界史. 新潮社. 2012: 234-235 (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