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陣線
人民陣線是193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的由不同性質的政治團體組成的廣泛聯盟,通常由共產黨和社會民主黨組成,有時還包括自由派、中間派[1]。
並非所有名稱中有「人民陣線」字樣的組織都是符合上述定義的政治集團。
歷史
1933年2月,德國納粹黨上台執政。共產國際即提出「法西斯就意味着戰爭」。1934年國會縱火案嫌犯季米特洛夫當選共產國際總書記。1934年共產國際即提出了人民陣線,代替了極左的「第三時期」理論。該理論把處決工運領袖的社民黨稱作「社會法西斯」。 1934年5月《真理報》發表文章,提出共產黨與社會民主黨合作。[2]1934年6月,中左的工人國際法國支部的萊昂·布魯姆1934年6月與法國共產黨、1934年10月與中右的激進黨簽署合作協議。1935年5月,簽訂《蘇法互助條約》。1935年7月20日召開共產國際七大,決定政策徹底轉向,在各國推動「反法西斯反戰人民陣線」,聯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團結起來,遏制法西斯國家發動世界大戰。[3]隨後,人民陣線在法國、西班牙、中國取得了成功。[4]1936年5月,法國人民陣線贏得大選(378席對220席),[5]萊昂·布魯姆組建政府。[2]英國國民政府雖然是左中右大聯合政府,但政治上不夠成功。[6]在意大利,意大利社會黨拒絕與意大利共產黨結盟共同反對法西斯。在美國,美國共產黨堅決支持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提出「跟着羅斯福走,一切服從羅斯福」的口號,表現極為民粹主義,被稱為「白勞德主義」。
共產國際「七大」後,「人民」作為政治概念開始被各國共產黨廣泛使用。1935年12月,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指出:「我們的政府不但是代表工農的,而且是代表民族的。這個意義,是在工農民主共和國的口號里原來就包括了的,因為工人、農民佔了全民族人口的百分之八十至九十……但是現在的情況,使得我們要把這個口號改變一下,改變為人民共和國。這是因為日本侵略的情況變動了中國的階級關係,不但小資產階級,而且民族資產階級,有了參加抗日鬥爭的可能性。」這是《毛澤東選集》中首次使用「人民」一詞。[7]這以後,中共開始大量使用「人民」這一概念。[8]隨後的紅軍出陝北東征戰役中,1936年3月1日,彭德懷與毛澤東以總司令、總政治委員名義簽發《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布告》,不再使用中國工農紅軍名稱。[9]
人民陣線列表
非共產主義國家的人民陣線
現存
-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
- 全國進步陣線 (敘利亞)
- 三方聯盟(南非)
- 廣泛陣線 (烏拉圭)
- 爭取正義、生活和自由廣泛陣線(秘魯)
- 大聯盟 (孟加拉國)
- 西蒙·玻利瓦爾大愛國極點(委內瑞拉)
- 印度國家發展包容性聯盟
- 勞動和自由聯盟(土耳其)
- 左翼 (波蘭)
- 新人民陣線(法國)
- 匯總(西班牙)
- 政府聯盟(智利)
已消亡
- 人民陣線 (芬蘭)
- 人民陣線 (英國)
- 人民陣線 (法國)
- 人民陣線 (西班牙)
- 人民陣線 (布基納法索)
- 人民陣線 (智利)
- 人民民主陣線 (印度尼西亞)
- 人民民主陣線 (意大利)
- 人民團結 (智利)
- 全國進步陣線 (伊拉克)
- 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朝鮮)
- 聯合進步聯盟(印度)
- 和人民力量(巴西)
- 爭取實現革命目標人民陣線(突尼斯)
- 柬埔寨民族統一陣線
- 柬埔寨愛國、民主、民族大團結陣線
蘇聯解體前的人民陣線
蘇聯解體前,各加盟共和國和自治共和國紛紛成立以自由主義公共知識分子為主的各種人民陣線[10] 。
加盟共和國 | 主要民族主義運動(創建日期) |
---|---|
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 民主俄羅斯(1990年) |
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烏克蘭人民運動(1988年11月) |
白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白俄羅斯人民陣線(1988年10月) |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團結(1988年11月) |
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內華達-塞米巴拉金斯克運動(1989年2月) |
格魯吉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救國委員會(1989年10月) |
阿塞拜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阿塞拜疆人民陣線黨(1988年7月) |
立陶宛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立陶宛改革運動(1988年6月) |
摩爾達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摩爾多瓦人民陣線(1989年5月) |
拉脫維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拉脫維亞人民陣線(1988年7月) |
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公開性(1989年7月) |
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公開性(1989年6月) |
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卡拉巴赫委員會(1988年2月) |
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團結(1990年1月) |
愛沙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愛沙尼亞人民陣線(1988年4月) |
自治共和國 | 主要民族主義運動(創建日期) |
韃靼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 全韃靼公共中心(1989年2月) |
車臣-印古什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 車臣人全民族大會(1990年11月) |
阿布哈茲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 | 民族論壇「團結」(1988年12月) |
共產主義國家的國家陣線
現存
已消亡
- 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阿爾巴尼亞民主陣線(前身是民族解放運動)
-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民族陣線
-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祖國陣線
- 捷克斯洛伐克社會主義共和國:民族陣線
-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黨派和群眾組織民主集團、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全國陣線
-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匈牙利獨立人民陣線(前身是匈牙利陣線和匈牙利民族獨立陣線)、愛國人民陣線
- 柬埔寨人民共和國:柬埔寨救國民族團結陣線
- 波蘭人民共和國:民主集團、民族團結陣線、民族復興愛國運動
-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人民民主陣線、社會主義民主團結陣線
-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共產黨人和無黨派人士集團
-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勞動人民社會主義聯盟(前身是統一人民解放陣線)
參見
參考文獻
- ^ Kermit E. McKenzie, Comintern and World Revolution, 1928-1943: The Shaping of a Doctrine. London an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4; p. 159.
- ^ 2.0 2.1 1914-1946: Third Camp Internationalists in France during World War II, libcom.org. [2017-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0).
- ^ The Seventh Congress, Marxist Internet Archive. [2017-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8).
- ^ Archie Brown, The rise and fall of communism (2009) pp 88-100.
- ^ Julian Jackson, The Popular Front in France: Defending Democracy, 1934-38 (Cambridge UP, 1990).
- ^ Peter Joyce. The Liberal Party and the Popular Front: an assessment of the arguments over progressive unity in the 1930s (PDF). Journal of Liberal Democrat History, Issue 28, Autumn 2000. [2020-05-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8.
- ^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8頁。
- ^ 史坤坤:毛泽东“人民”概念研究,《北京党史》,2013年06期. [2017-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4).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网站 军史今日:毛泽东、彭德怀签发《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 [2017-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2).
- ^ Tsygankov, Andrei P. Russia's Foreign Policy: Change and Continuity in National Identity, p. 46. Rowman & Littlefield, 2006, ISBN 0-7425-2650-X.
擴展閱讀
- Graham, Helen, and Paul Preston, eds. The Popular Front in Europe (1989).
- Haslam, Jonathan. "The Comintern and the Origins of the Popular Front 1934–1935." Historical Journal 22#3 (1979): pp.673-691.
- Horn, Gerd-Rainer. European Socialists Respond to Fascism: Ideology, Activism and Contingency in the 1930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 Mates, Lewis. "The United Front and the Popular Front in the North-east of England, 1936-193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PhD dissertation, 2002.
- Priestland, David. The Red Flag: A History of Communism (2010), pp.182-233.
- Vials, Christopher. Haunted by Hitler: Liberals, the Left, and the Fight against Fasc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