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扎克·拉賓

以色列前总理

伊扎克·拉賓希伯來語יִצְחָק רַבִּין‎,羅馬化:yiṣ°ḥåk raḃiynIPA:[jitsˈχak ʁaˈbin] ;1922年3月1日—1995年11月4日),英文轉寫為Yitzhak Rabin,以色列政要、以色列國防軍退役陸軍中將,曾兩次出任以色列總理(1974年-1977年;1992年-1995年)。1995年在總理任內遇刺身亡。拉賓是首位出生於以色列本土的總理,第二位在任期間去世的總理(首位任內去世的總理是列維·艾希科爾)及唯一被刺殺身亡的總理。

伊扎克·拉賓諾貝爾獎得主
יצחק רבין
Yitzhak Rabin
1994年的拉賓
以色列 第5任以色列總理
任期
1992年7月13日—1995年11月4日
總統
前任伊扎克·沙米爾
繼任希蒙·佩雷斯
任期
1974年6月3日—1977年4月22日
總統伊弗雷姆·卡齊爾
前任果爾達·梅厄
繼任希蒙·佩雷斯(代理)
以色列國防部長
任期
1992年7月13日—1995年11月4日
總理本人
前任摩西·阿倫斯
繼任希蒙·佩雷斯
任期
1984年9月13日—1990年3月15日
總理
前任摩西·阿倫斯
繼任摩西·阿倫斯
個人資料
出生(1922-03-01)1922年3月1日
英國 巴勒斯坦託管地耶路撒冷
逝世1995年11月4日(1995歲—11—04)(73歲)
 以色列特拉維夫
死因遇刺英語Assassination of Yitzhak Rabin
墓地 以色列耶路撒冷赫茨爾山
國籍 以色列
政黨以色列工黨
配偶莉亞·施洛斯貝格
兒女2名子女
專業軍官
宗教信仰猶太教
簽名
軍事背景
效忠 以色列
服役自衛軍
 以色列陸軍
服役時間1941年-1967年
軍銜中將
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敘利亞-黎巴嫩戰役
第一次中東戰爭
第三次中東戰爭

生平

青年時代與帕拉瑪赫

拉賓出生在巴勒斯坦耶路撒冷莎拉·澤德克醫療中心,當時巴勒斯坦還處於英國的委任統治之下。他一歲時隨家庭遷至特拉維夫,並在那裡長大。1940年拉賓以優異的成績從當地的嘉道理農業高中畢業,當時他的願望是成為一位灌溉工程師。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拉賓放棄了原來的志向,於1941年加入哈迦納帕拉瑪赫部隊,並於1947年10月升任作戰參謀長。在以色列獨立戰爭中,他指揮了耶路撒冷防禦戰,並於內蓋夫與埃及人作戰。

伊扎克·拉賓參加的帕拉瑪赫部隊是一支精英突擊隊,屬於秘密軍事組織哈迦納(猶太自衛軍,即日後的以色列國防軍)。

軍隊任職

1964年,拉賓擔任以色列國防軍參謀長。他指揮以色列國防軍在「六日戰爭」中以壓倒性優勢戰勝了埃及敘利亞約旦。以色列國防軍占領耶路撒冷古城之後,拉賓當時為第一批以國人來到古城,然後在希伯來大學斯科普斯山山頂發表了演講。

大使與勞工部長

從以色列國防軍退休之後,拉賓從軍界轉入政壇成為外交官,1968年開始擔任駐美國大使。1973年,作為工黨黨員入選以色列議會,並出任勞工部長。

第一次擔任總理

1974年,他當選為工黨領袖並繼果爾達·梅厄之後成為以色列總理。

在此期間最著名的事件是「恩德培行動」。一架以色列的飛機被劫持並飛離國境,在拉賓的指揮下,以色列國防軍成功救出了飛機上的乘客。之後,他因兩起事件而辭職:1976年12月的安息日,他組織部分軍官和內閣成員迎接4架美國F-15戰機的到來,觸怒了以色列的宗教政黨;他與夫人利亞·拉賓英語Leah Rabin在美國銀行的聯名帳戶事先沒有得到批准,違反了以色列法律被曝光[1]

反對派成員和國防部長

拉賓被迫辭職後,希蒙·佩雷斯代理總理一職,兩個月後,利庫德集團梅納赫姆·貝京當選,接替了他的職務,這結束工黨三十年執政,利庫德集團從此在往後十五年的聯合政府佔有主導地位。拉賓此次辭職廣受好評,人們認為拉賓此舉體現了正直和責任感。

1984年至1990年間,工黨和利庫德集團共組聯合政府,拉賓作為聯合政府的國防部長期間,對1987年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採取強硬措施,拉賓又命令軍隊殘忍鎮壓巴勒斯坦示威者。他曾有一句話如是說:「我們應敲斷他們(巴勒斯坦示威者)的手足」。

第二次出任總理

 
拉賓、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和巴解主席阿拉法特1993年9月13日達成奧斯陸協議的一刻

1992年,他成功地第二次當選總理,當時拉賓已經70歲,是至今以色列總理就任年紀最大者。帶領工黨再次獲聯合政府的主導權。他在奧斯陸和平協議的簽署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奧斯陸協議授予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權利,並承認巴勒斯坦人對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地區的部分控制,但以色列仍然有效維持對該地區的控制。

由於在奧斯陸協議中的重要影響,拉賓與雅瑟爾·阿拉法特希蒙·佩雷斯共同獲得了199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2][3],1995年拉賓再獲得世界和平獎英語World Peace Prize最高榮譽獎的肯定[4]。奧斯陸協議使他在以色列國內的形象兩極分化,一部分人將他視為帶來和平的英雄,一部分人則視他為出賣以色列國土的叛徒,強烈反對他與被視為恐怖分子的阿拉法特進行任何政治談判[5]

遇刺身亡

1995年11月4日,奧斯陸和平協議不久,在特拉維夫以色列國王廣場上參加和平集會之後,一名極右翼激進猶太主義分子伊蓋爾·阿米爾用一把裝有自製達姆彈的九公釐口徑左輪手槍襲擊了他,他對着拉賓的背部開了兩槍,後拉賓在特拉維夫伊契洛夫醫院的手術台上不治身亡,享年73歲[6][7]。拉賓去世後,奧斯陸和平協議名存實亡,以巴和平無以為繼。

 
赫茨爾山的拉賓墓園

紀念

拉賓被刺的這一天被定為以色列的國家紀念日[8],而事發所在的廣場因此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參考文獻

  1. ^ Avner, Yehuda. The Prime Ministers: An Intimate Narrative of Israeli Leadership. The Toby Press. 2010. ISBN 978-1-59264-278-6 (英語). 
  2. ^ Yitzhak Rabin - Biographical. Nobelprize.org. [2011-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9) (英語). 
  3. ^ Nobel Prize.or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994 Nobel Prize Laureates(英文)
  4. ^ World Peace Prize Top Honer Prize-Itzhack Rabi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WPPAC. (英文)
  5. ^ Karsh, Efraim. Islamic Imperialism: A History.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 181. ISBN 0300106033. (英文)
  6. ^ Ephron, Dan. ‘I did it! Now bring me schnapps!’ How Rabin’s assassin greeted news that Israel’s champion of peace was dead. The Guardian. 2015-10-31. 
  7. ^ 570: The Night In Question. This American Life. 2017-12-14. 
  8. ^ חוקים לזכרו של יצחק רבין. [2018-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0) (希伯來語).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以色列政府職務
前任:
果爾達·梅厄
以色列總理
1974-1977年
繼任:
希蒙·佩雷斯(代理)
梅納赫姆·貝京
前任:
伊扎克·沙米爾
以色列總理
1992-1995年
繼任:
希蒙·佩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