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風地動儀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8年5月28日) |
候風地動儀是中國古代發明欲偵測地震的儀器,傳為世界最早的地震儀,因東漢戰火,現已失傳。現今展覽的各種「候風地動儀」,為各國考古學家,根據古書所嘗試復原的概念臆造品,均非原始的地動儀。
史書記載
地動儀是由東漢張衡發明的。張衡除了地動儀之外還發明了候風銅鳥和演示主要星體位置的渾天儀。
《後漢書》記載該儀器曾經測出有地震,官員立即上奏皇帝,但當時京師洛陽沒有感到地震,立時遭眾臣誹議。幾日後六百里快馬來報,證實隴西(即現時甘肅省南部)發生地震,眾人乃信服[1]。
另外一種說法,候風儀與地動儀是兩種儀器,前者做成銜花的鳥形,可以依照鳥的指向測風向,並以花轉動的速度測定風速。
記載構成
地動儀以青銅鑄成。圓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上飾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在八個主要方位上各有一口含銅球的龍頭。龍頭的正下方,各有一仰頭張口的青銅蟾蜍,對準龍頭。當某一方向傳來地震時,此方向的一個火龍吐珠,正落入蟾蜍口中,發出巨響,報告發生地震,其他七隻龍頭不為所動。根據口含銅珠的蟾蜍的方位,可知地震發生的方向[1]。
八個主要方位如下:
標字 | 方向 | 度數 |
---|---|---|
子 | 正北 | 0度 |
艮 | 東北 | 45度 |
卯 | 正東 | 90度 |
巽 | 東南 | 135度 |
午 | 正南 | 180度 |
坤 | 西南 | 225度 |
酉 | 正西 | 270度 |
乾 | 西北 | 315度 |
復原的候風地動儀
根據後漢書裡的196個字,考古學家王振鐸花了5年的時間,結合英國科學家的地震理論,於1951年製出他理解的候風地動儀臆造品。其外型的8條龍為明清風,顯得比較華麗。當年美國尼克松總統來訪時,曾讚賞有加。而唐山大地震時,由於其製作原理錯誤[2],所以其未能展現該有的功能。後人們重新解讀了「關」、「機」二字(關為「門閂」、機為一種「槓桿機關」),認為地動儀應為「懸垂擺原理」所操控,研究人員按此復原。新近復原的候風地動儀採用圓柱體直桶腰,8條龍僅有龍首,線條簡單,8隻蟾蜍背部朝內頂起儀器,嘴巴朝外向上張開[3]。
相關事件
2007年,有報道稱大韓民國將候風地動儀列為文化遺產申報世界文化遺產[5]。然而此報道正文中並沒有「地動儀申遺」的內容,只是提到韓國將候風地動儀印在韓元紙幣上。事實上,10000韓元紙鈔上所印的古代儀器是韓國高麗大學博物館所收藏的渾天時計(又名渾天表,韓國第230號國寶)的內部結構,不是地動儀,與中國古代的渾天儀也有所不同。
地震學界對於地動儀以及後人揣摩的地動儀之真實性也有爭議。[6]中國於2017年將統編初中歷史科教科書中關於地動儀的描述移除。[7][8]關於地動儀的描述,改列入小學道德與法治教科書。[7]
參考文獻
- ^ 1.0 1.1 《後漢書·張衡傳》
- ^ 张衡地动仪还原 破译196字古书. [2010-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8).
- ^ 簡評馮銳復原張衡地動儀的設計思路,李強,《自然科學史研究》 2008年03期
- ^ 地震释疑:张衡地动仪能否记录地震. [2010-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8).
- ^ 韩国将中国“地动仪”作为本国文化遗产申报. 鳳凰網. [2012-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5) (中文(中國大陸)).
- ^ 蔡虹、張星海. 地动仪的历史泡沫. 科技報導. 2010, 28(24): 21 [2020-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0).
- ^ 7.0 7.1 賴志昶. 陸教材刪除張衡與地動儀?人教社回應了. 旺報. 2018-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0).
- ^ 中央社. 造不出復原版 陸歷史課本刪除張衡地動儀. 2018-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0).
參見
外部連結
- A. W. Sleeswyk; 席文(N. Sivin). "Dragons and Toads, the Chinese Seismoscope of A.D. 132". Chinese Science. 1983, 6: 1–19 [2014-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英語).
- 蕭國鴻(Hsiao Kuo-Hung); 顏鴻森(Yan Hong-Sen). "The Review of Reconstruction Designs of Zhang Heng's Seismoscope". Journal of Japan Association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2009, 9.4: 1–10 [2014-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1) (英語).
- 蕭國鴻(Hsiao Kuo-Hung); 顏鴻森(Yan Hong-Sen). "Structural Synthesis of Zhang Heng's Seismoscope with Cam-linkage Mechanisms". Journal of Advanced Mechanical Design, Systems, and Manufacturing. 2009, 3.2: 179–190 [2014-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英語).
- 蕭國鴻:"Systematic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the Detecting Mechanism of Zheng Heng's Seismoscop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國立成功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
- 馮銳. 〈科學,激活了張衡地動儀〉 (PDF). 《物理》. 2009, 38: 476–488 [2014-09-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9-03)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