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衍
元衍(?—?),字安樂,河南郡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追尊魏景穆帝拓跋晃之孫,征西大將軍、內都大官、陽平幽王拓跋新成之子,北魏宗室、官員。
生平
元衍先是出任營州刺史[1],被賜予廣陵侯的爵位,改任梁州刺史,上表請求暫署王爵,以提高聲望地位。皇帝下詔說:「可以說是貪得無厭的請求,所請求不合宜。」元衍轉任徐州刺史,到徐州得了重病,皇帝敕令徐成伯乘坐驛車去給他治病。元衍的疾病痊癒後,徐成伯返回京城,皇帝說:「愛卿的確是名醫。」賜給徐成伯絹三千匹。徐成伯推辭,請求接受一千匹。皇帝說:「《詩經》說『賢人死亡,國事危殆。』據此說來,豈只是三千匹絹?」元衍就是如此受皇帝重視。元衍後因為生母雷氏去世,上表請求辭去刺史職務。皇帝下詔說:「『先君餘尊之所厭』,這是《儀禮》明確記載的。末世衰落,這項規定有時被廢除。侯是親王的兒子,應該遵從餘尊的義理,服大功的喪服。」[2][3]
太和十八年十一月,南齊雍州刺史曹虎占據襄陽向北魏投降,十二月辛丑朔(495年1月12日),魏孝文帝元宏派遣代理征南將軍薛真度督帥四個將軍從襄陽出兵,大將軍劉昶從義陽出兵,使持節、安南大將軍、都督徐青齊三州諸軍事、南中郎將、徐州刺史、廣陵侯元衍從鍾離出兵[4],平南將軍劉藻從南鄭出兵,征討南齊[5][6][7][8]。太和十九年正月乙未(495年3月7日),元衍進攻鍾離,南齊徐州刺史蕭惠休據守城池,趁機襲擊北魏軍隊,將他們擊敗[9]。太和二十二年(498年),魏孝文帝親征南齊,三月,南齊將軍裴叔業率領軍隊圍困渦陽,想要圍魏救趙解義陽之圍,魏孝文帝詔令高聰等四路軍隊前往支援,之後又派遣元衍前往,魏軍都戰敗了[10][11]。景明元年(500年)八月,南齊將軍陳伯之進犯北魏的壽春,沿着淮河進攻,當時元衍和司徒彭城王元勰共同鎮守壽春,因為九江郡剛歸附北魏,民心尚未完全順服,而且北魏行台的援兵沒到,元衍和元勰對此非常擔心。魏宣武帝元恪詔令傅永為統軍,率領汝陰的士兵三千人先行支援,傅永到達壽春城下,元衍和元勰聽到城外有軍隊,一起登上城樓觀望,但沒想到是傅永來到,直到傅永脫下鎧甲,元衍和元勰才相信,於是引傅永上城樓[12][13]。
元衍後在雍州刺史任內去世,諡號康侯。元衍生性清廉謹慎,在各地廉潔守法,又不經營產業,歷任四州刺史,都有值得稱道的政績,去世的時候甚至沒有收斂屍體的棺材[2][3]。
家庭
兄弟
- 元頤,北魏青州刺史、陽平莊王
- 元振,北魏徵西大將軍、夏州刺史、文烈公
- 元某,北魏夏州刺史、西郡公
- 元匡,北魏鎮東將軍、關右都督、尚書行台、濟南文貞王
- 元颺,北魏左中郎將、顯武將軍
- 元欽,北魏侍中、驃騎將軍、司空公、鉅平文懿侯
兒子
參考資料
- ^ 1.0 1.1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君諱璨,字孟暉,河南洛陽都鄉敷義里人也。恭宗景穆皇帝之曾」孫,陽平幽王之孫,征北大將軍營梁徐雍定五州刺史廣陵康公衍」之元子。積聖為源,資皇啟緒。祖王分乾茂德,先公操智成仁。君體」局聰逸,器貌清奇,幼挺出群,懷不羈之譽,岐嶷金聲,收獨異之響。雖」甘生早秀,終童少穎,方之於君,無能嘉尚。麟幃妙選,振古攸難,渠閣」銓才,魏誥彌重。君以帝冑美名,夙招令問,特被優詔,擢秘書佐郎。」時尋有敕,專綜東觀,墳經大序,部帙載章,所進遺漏,緝增史續。俄遷」司徒主簿。翼彼教槐,績彰毗替,以母憂去職。君孝性深至,操喻曾閔,」豈直惙餐七辰,迴鏕勝母如已哉。荊郢蠻邦,化導匪易,自非朝英宗」彥,莫膺茲授,除君荊州長史,招來遐服。君器等瑚璉,出處多藝,首讚」幕府,流品斯允,旨行州事。既專裁禳蕃,化被南裔,志同灌眾,節慕」羊陸,恩若春風,愛均冬景,蒲鞭葦杖,再光江沔。徵拜太中大夫,仍轉」輔國將軍太常少卿。皇家富有四海,績邁虞唐,唯哲伊才,故充斯」授。君登棘飛聲,卓然峻遠,金石順諧,管弦調暢。方冀承扆陟岱,陪袞」柴天,昊靈不弔,春秋卌有三,正光五年四月廿九日薨於第。朝野嗟」酸,衣冠痛惜,贈使持節左將軍齊州刺史,謚曰文公。其年十一月丁」未朔三日己酉葬於金谷之原。乃作銘曰:」資靈託緒,積聖開源,於赫皇魏,道邁堯軒。託生夫子,實唯王孫,幼」播令問,德逸聲存。少挺珪璋,岐嶷聰峻,連翩兩龍,依希八俊。秀等終」甘,謹同馬慎,唯哲唯仁,實為後進。登朝延譽,裁邦載緝,灌瓜重美,蒲」鞭更習。德被荊郊,化刑江邑,掛床留犢,風高獨立。攸攸大夜,冥冥下」泉,幽庭無曉,華燈詎燃。一隨地永,空列幃筵,陵谷儻改,芳徽是鐫。
- ^ 2.0 2.1 《魏書·卷十九上·列傳第七上》:頤弟衍,字安樂,賜爵廣陵侯。位梁州刺史,表請假王,以崇威重。詔曰:「可謂無厭求也,所請不合。」轉徐州刺史,至州病重,帝敕徐成伯乘傳療。疾差,成伯還,帝曰「卿定名醫」,賚絹三千匹。成伯辭,請受一千。帝曰:「詩云『人之雲亡,邦國殄瘁。』以是而言,豈惟三千匹乎?」其為帝所重如此。後所生母雷氏卒,表請解州。詔曰:「先君餘尊之所厭,禮之明文,季末陵遲,斯典或廢。侯既親王之子,宜從餘尊之義,便可大功。」後卒於雍州刺史,諡曰康侯。衍性清慎,所在廉潔,又不營產業,歷牧四州,皆有稱績,亡日無斂屍具。子暢。
- ^ 3.0 3.1 《北史·卷十七·列傳第五》:頤弟衍,字安樂,賜爵廣陵侯,位梁州刺史。表請假王,以崇威重。詔曰:「可謂無厭求也,所請不合。」轉徐州刺史。至州病重,帝敕徐成伯乘傳療疾。差,成伯還。帝曰:「卿定名醫。」賚絹三千疋。成伯辭,請受一千。帝曰:「詩云:『人之雲亡,邦國殄瘁。』以是而言,豈惟三千疋乎?」其為帝所重如此。後所生母雷氏卒,表請解州。詔曰:「先君餘尊之所厭,禮之明文。季末陵遲,斯典或廢。侯既親王之子,宜從餘尊之義,便可大功。」後卒於雍州刺史,諡曰康侯。衍性清慎,所在廉潔,又不營產業,歷牧四州,皆有稱績,亡日無斂屍具。
- ^ 《南齊書·卷五十七·列傳第三十八》:太和十七年八月,使持節、安南大將軍、都督徐青齊三州諸軍事、南中郎將、徐州刺史、廣陵侯府長史、帶淮陽太守鹿樹生移齊兗州府長史府:「奉被行所尚書符騰詔:『皇師雷舉,搖旆南指,誓清江祲,志廓衡靄。以去月下旬,濟次河洛。會前使人邢巒等至,審知彼有大艾。以春秋之義,聞喪寢伐。爰敕有司,輟鑾止軔,休馬華陽,戢戈嵩北。便肇經周制,光宅中區,永皇基於無窮,恢盛業乎萬祀。(辰)〔宸〕居重正,鴻化增新,四海承休,莫不銘慶。』故以往示如律令。」
- ^ 《魏書·卷七下·帝紀第七下》:十有二月辛丑朔,遣行征南將軍薛真度督四將出襄陽,大將軍劉昶出義陽,徐州刺史元衍出鍾離,平南將軍劉藻出南鄭。
- ^ 《魏書·卷九十八·列傳第八十六》:鸞雍州刺史曹虎據襄陽請降,高祖詔行征南將軍薛真度督四將出襄陽,太將軍劉昶出義陽,徐州刺史元衍出鍾離,平南將軍劉藻出南鄭,車駕南伐。
- ^ 《魏書·卷一百五之四·志第四》:是月,火、木合於婁。婁為徐州,占曰「其地有亂,萬人不安」。八月辛巳,熒惑入井。占曰「兵革起」。明年十二月,詔征南將軍薛真度督四將出襄陽,大將軍劉昶出義陽,徐州刺史元衍出鍾離,平南將軍劉藻出南鄭,皆兩雍、徐方之分。
-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三十九·齊紀五》:辛丑朔,魏遣行征南將軍薛真度督四將向襄陽,大將軍劉昶、平南將軍王肅向義陽,徐州刺史拓跋衍向鍾離,平南將軍廣平劉藻向南鄭。
-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四十·齊紀六》:乙未,拓跋衍攻鍾離,徐州刺史蕭惠休乘城拒守,間出襲擊魏兵,破之。
- ^ 《魏書·卷七十三·列傳第六十一》:蕭寶卷將裴叔業率眾圍渦陽,欲解義陽之急。詔遣高聰等四軍往援之,後遣都督、廣陵侯元衍,並皆敗退。
- ^ 《北史·卷三十七·列傳第二十五》:齊將裴叔業率眾圍渦陽,欲解義陽之急,詔遣高聰、元衍等援之,並敗退。
- ^ 《魏書·卷七十·列傳第五十八》:蕭寶卷將陳伯之侵逼壽春,沿淮為寇。時司徒、彭城王勰,廣陵侯元衍同鎮壽春,以九江初附,人情未洽,兼台援不至,深以為憂。詔遣永為統軍,領汝陰之兵三千人先援之。永總勒士卒,水陸俱下,而淮水口伯之防之甚固。永去二十餘里,牽船上汝南岸,以水牛挽之,直南超淮,下船便渡。適上南岸,賊軍亦及。會時已夜,永乃潛進,曉達壽春城下。勰、衍聞外有軍,共上門樓觀望,然不意永至。
- ^ 《北史·卷四十五·列傳第三十三》:齊將陳伯之逼壽春,沿淮為寇。時司徒彭城王勰、廣陵侯元衍同鎮壽春,以九江初附,人情未洽,兼台援不至,深以為憂。詔遣永為統軍,領汝陰三千人先援之。永至,勰令永引軍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