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提安·弗里德里希·尚班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9月26日) |
克里斯提安·弗里德里希·尚班,HFRSE(德語:Christian Friedrich Schönbein,1799年10月18日—1868年8月29日),德裔瑞士化學家,1845年制出了硝化纖維,[1]1840年發現了臭氧。[2]
克里斯提安·弗里德里希·尚班 | |
---|---|
出生 | 符騰堡公國 麥琴根 | 1799年10月18日
逝世 | 1868年8月29日 德國 巴登-巴登 | (68歲)
居住地 | 德國、瑞士 |
國籍 | 德國 |
知名於 | 硝化纖維、臭氧、燃料電池 |
科學生涯 | |
機構 | 巴塞爾大學 |
生平
克里斯提安·弗里德里希·尚班出生於符騰堡公國麥琴根。大約13歲時成為伯布林根一家化學製藥公司的實習學徒。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足夠的科學知識與技能,在蒂賓根通過了化學教授的考試。經過一系列的搬遷和大學學習之後,1828年終於在巴塞爾大學獲得了一個職位,1835年成為全職教授。他一直待在那兒直到1868年去世,葬在巴塞爾。[3]
燃料電池
臭氧
在巴塞爾大學進行水的電解實驗時,尚班覺察到實驗室中有一種特殊的氣味。[4]這個氣味讓尚班意識到實驗中有新的產物生成。因為有明顯的氣味,尚班創造了"ozone"這個詞來命名這種新氣體,來源與希臘詞"ozein",意思是"臭味"。尚班在1840年的出版物中描述了他的發現。[5]後來他還發現臭氧的氣味與白磷緩慢氧化產生的氣味相似。[6]
尚班發現臭氧的氣味與閃電雷暴附近的氣味相同,這表明大氣中存在臭氧。[7]
爆炸物
尚班偶爾會在家裡的廚房進行實驗,即使他的妻子禁止他這麼做。1845年的一天,他的妻子外出了,他弄灑了硝酸和硫酸的混合物。他用妻子的棉圍裙擦乾後把圍裙掛在爐子上烘乾,竟發現布料自行點燃並迅速燒盡了。
尚班意識到可能是新的化合物。一般的黑火藥在過去數百年間,在戰場上占據了主要地位,而爆炸生成濃濃的煙霧,使槍炮手被熏黑,使各種大炮和輕武器變得烏黑,並覆蓋了整個戰場。由於硝化纖維被看作是一種"無煙的火藥"與發射槍砲的推進劑,因此得名"guncotton"。
最初嘗試製造用於軍事用途的硝化纖維失敗了,因為工廠極易爆炸,主要在於硝化纖維的燃燒速度過快。直到1884年,保羅·維埃利成功改造出無煙火藥命名為"Poudre B"。後來在1891年,詹姆斯·杜瓦與弗雷德里克·奧古斯都·阿貝爾還設法將膠狀的硝化纖維轉變成安全的混合物,稱作線狀無煙火藥,因為它可以在乾燥之前擠壓成細長的繩線。
紀念
精選著作
- The Letters of Faraday and Schoenbein 1836-1862 London: Williams & Norgate 1899.[9]
- The Letters of Jöns Jakob Berzelius and Christian Friedrich Schönbein, 1830-1847 London: Williams & Norgate 1900.
參見
參考
- ^ A Most Damnable Invention: Dynamite, Nitrates,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tephen R. Bown
- ^ Atmospheric Chemistry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nn M. Holloway,Richard Peer Wayne
- ^ Oesper, Ralph E. Christian Friedrich Schönbein.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29, 6 (3): 432–440. doi:10.1021/ed006p432.
- ^ Schönbein, C. F. Lecture of 13 March 1839. Ber. Verh. Nat. Ges. Basel. 1838–1840, 4: 58.
- ^ Schönbein, C. F. On the Odour Accompanying Electricity and on the Probability of its Dependence on the Presence of a New Substance. Philosophical Magazine. 1840, 17: 293–294.
- ^ See, for example, Schönbein, C. F. On the Production of Ozone by Chemical Means. Philosophical Magazine. 1844, 24: 466–467.
- ^ Jacewicz, Natalie. A Killer of a Cure. Distillations. 2017, 3 (1): 34–37 [April 13,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8).
- ^ 存档副本. [2018-09-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0).
- ^ Review of The Letters of Faraday and Schönbein edited by Georg W. A. Kahlbaum & Francis W. Darbishire. The Athenæum. 6 January 1900, (3767): 20.
擴展閱讀
- Brown G. I. The Big Bang: A History of Explosives, Sutton Publishing; 1998 (ISBN 07509379200750937920)
- Rubin, Mordecai B. The History of Ozone. The Schönbein Period, 1839-1868 (PDF). Bull. Hist. Chem. 2001, 26 (1) [2008-02-2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4-11).
- Meldola, R. Christian Friedrich Schönbein, 1799–1868 Ein Blatt zur Geschichte des 19 Jahrhunderts. Nature. 1900, 62 (1596): 97. doi:10.1038/062097a0.
- Hagenbach, Eduard. Christian Friedrich Schoenbein: Programm. 1868.
- Schönbein, Christian Friedrich.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1911.
外部連結
- 維基共享資源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克里斯提安·弗里德里希·尚班
- Open Library開放圖書館中克里斯提安·弗里德里希·尚班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