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

1938年10月,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八名女戰士,面對日軍的進攻,在彈盡援絕的情況下,投入牡丹江的支流烏斯渾河而死,史稱八女投江

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展示的八女投江主題畫作

歷史

投河經過

八位女戰士皆隸屬於東北抗日聯軍第2路軍下轄第5軍婦女團。1937年冬,日本增兵滿洲國,抗聯處於最困難的時期。1938年,為衝出日偽軍的包圍圈,抗聯開始「西征」。10月某日夜間,第5軍第1師的百餘人在烏斯渾河西岸宿營,準備天亮渡河。因生火取暖,被日軍密探葛海祿發現。駐紮在此時日軍,集結千餘人的日偽軍,對第5軍戰士形成包圍。天亮時分,當第5軍戰士正準備渡過烏斯渾河時,日偽軍發起進攻。冷雲等八人為掩護大部隊突圍,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在耗盡彈藥的情況下,八人投入烏斯渾河,全部犧牲。兩天後,突圍的抗聯戰士在殉難地兩里外的牡丹江河口找到五具遺體,就地安葬。後因烏斯渾河改道、牡丹江洪水,已無從查找安葬地。

冷雲八人戰鬥、犧牲的地點在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刁翎鎮三家子屯附近柞木崗山下的烏斯渾河渡口[1]。具體時間有六種說法,2000年後,於春芳等人考證的1938年10月20日得到普遍認可。相關紀念活動通常選擇在10月20日舉行。

事跡考證

八女投江的事跡最初見於抗聯領導人周保中在1938年11月4日所記日記

我五軍關師長書范於西南遠征歸抵刁翎,半月前擬在三家方向擬渡過烏斯渾河,拂曉正渡之際,受日賊河東岸之伏兵襲擊。高麗民族解放有深久革命歷史之金世峰及婦女冷雲(鄭XX)、楊秀珍等八人,悉行溺江捐軀……烏斯渾河畔牡丹江岸將來應有烈女標芳。

1948年,顏一煙開始創作以「八女投江」為題材的電影《中華女兒》。東北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這部電影在上映後取得了成功,獲得1950年第5屆卡羅維發利電影節自由鬥爭獎。

1962年,歷史學者開始對這一史實進行專業研究。當時,東北烈士紀念館在工作人員溫野的申請下,「八女投江」史實調研被列入了東北烈士紀念館的主要研究課題。通過溫野等人的調查,明確八名女戰士的名字和身世。同時,溫野還找到誤以為當時與女戰士同時犧牲的第五軍一師參謀金世峰。

人物資料

這8名犧牲的女戰士分別是:

姓名 出生日期 職務 簡介 備註
冷雲,原名鄭香芝、鄭致民 1915年 大隊指導員 黑龍江省樺川縣悅來鎮人[2]。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與周維仁(原名吉乃臣)一同參加抗聯,後結為夫妻。1938年初,丈夫周維仁犧牲。冷雲犧牲後,女兒亦失去音信。
胡秀芝 1918年 班長 生於黑龍江省林口縣刁翎鎮下馬蹄村[2],中國共產黨黨員。
楊貴珍 1920年11月 班長 生於黑龍江省林口縣東柳樹河子屯(現蓮花鄉東興村)[2]。早年喪母。17歲守寡,為逃避被婆家賣掉的命運,加入抗聯,正式取名楊貴珍。中國共產黨黨員。父親楊景春在1962年10月,才通過溫野得知女兒是八女投江的英雄之一。
郭桂琴,乳名菊花 1922年 生於黑龍江省勃利縣,寄居於林口縣刁翎鎮四合村四合屯姥爺家[2]。1936年加入抗聯。犧牲前與第五軍教導團分隊長馮文禮訂婚。馮文禮六十多年後才得知郭桂琴犧牲。
黃桂清 1918年 戰士 生於黑龍江省林口縣刁翎鎮南圍子河西(現河心屯)[2]。抗聯堡壘戶,全家參加抗日鬥爭。
王惠民 1925年 父親王希文,外號「王皮襖」,抗聯第五軍軍部副官[2]。12歲時,王惠民隨父參加抗聯,不久父親犧牲。1938年投江犧牲時,年僅13歲。是八女投江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安順福 1915年 被服廠廠長 生於黑龍江省穆稜縣穆稜鎮新安屯[2]朝鮮族,中國共產黨黨員。19歲加入抗聯。丈夫朴德山為抗聯第四軍四團政委,犧牲於戰場。
李鳳善 1918年 戰士 生於黑龍江省林口縣龍爪鎮[2]。朝鮮族,犧牲時年僅20歲左右。

紀念

 
位於牡丹江市江濱公園的雕像「八女投江」,由前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題字

影視作品

參考文獻

  1. ^ 我心中 崇高圣洁的殿堂. 鳳凰網,來源:黑龍江新聞網. 2014-09-13 [2015-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簡體中文).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像水一样离去 ——谨以此文纪念东北抗联“八女投江”七十周年. 中國龍志網. 2012-06-18 [2015-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簡體中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