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登記射入外層空間物體的公約

關於登記射入外層空間物體的公約(英語:Convention on the Registration of Objects Launched into Outer Space),簡稱登記公約(英語:Registration Convention),是1975年聯合國制訂的國際公約。公約訂於美國紐約,於1976年9月15日生效,保存人是聯合國秘書長。[2][3]

登記公約
關於登記射入外層空間物體的公約
簽署日1975年1月14日
簽署地點美國紐約
生效日1976年9月15日
簽署者3
締約方69(2020)[1]
保存處聯合國秘書長
語言英文
法文
中文
俄文
西班牙文
阿拉伯文
收錄於維基文庫的條約原文
維基文庫登記公約

背景

各締約國承認人類為和平目的促進探索及利用外層空間的共同利益,盼望擬定由發射國登記其射入外層空間物體的規定還盼望設置一個射入外層空間物體總登記冊,也盼望為各國提供方法程序藉以幫助辨認外空物體,各締約國制訂本公約各條款。[4]

歐洲太空總署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歐洲電信衛星組織​(英語國際太空通訊組織皆依本公約提交接受其權利與義務規範之聲明。[5]

中華民國於1971年退出聯合國後,喪失《外太空條約》規範的太空探測權與使用權資格,亦無法依前約第八條加入本公約以登記取得外太空物體的發射權與管轄權,僅能透過其他管道與聯合國會員國(如美國)合作發展太空基礎設施並代為發射衛星,自1999年以來已代射十餘顆衛星,依聯合國決議被正式登記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名下。[6][7]

內容

公約[4]規定發射國應登記外空物體,並將其設置此種登記冊情事通知聯合國秘書長,登記冊應包括下列情報:

  1. 發射國國名;
  2. 外空物體標誌或其登記號碼;
  3. 發射日期、地域或地點;
  4. 基本軌道參數,包括:
    1. 波節周期;
    2. 傾斜角;
    3. 遠地點
    4. 近地點
  5. 外空物體的一般功能。

參考文獻

  1. ^ STATUS OF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RELATING TO ACTIVITIES IN OUTER SPACE AS AT 1 JANUARY 2020 (PDF).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 [2020-12-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0-26) (英語). 
  2. ^ 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約數據庫. [2020-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14) (中文(簡體)). 
  3. ^ Convention on Registration of Objects Launched into Outer Space. 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Outer Space Affairs. [2020-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英語). 
  4. ^ 4.0 4.1 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的公约 (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約數據庫. [2020-12-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3-02) (中文(簡體)). 
  5. ^ Committee on the Peaceful Uses of Outer Space. title=Status of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relating to activities in outer space as at 1 January 2012 (PDF). 粵地利維也納: 聯合國外太空事務廳. 2012-03-30 [2024-06-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3-20) (英語). 
  6. ^ Lawfare, Outer Space, Cyber Warfare, and ROC Vulnerabilities. 美國華盛頓特區: Global Taiwan Institute. 2022-05-18 [2024-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6-16) (英語). 
  7. ^ China: Accession to Outer Space Treaty. 聯合國裁軍事務廳. [2015-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2).